“這一片我看水田不錯,你們報告上也說,可以搞黃鱔或者甲魚養殖,也做了周圍幾個村的村塘魚種篩查,三年自然放養個體也很優秀,怎麼在評價的時候,待定之外還加了一個‘慎重考慮’?”
帶著張浩南轉了一圈,本地的村乾部後知後覺也反應過來,這是“沙食集團”的大老板,此時有兩個副市長正往這義興最窮最偏僻的地方趕,但因為路不好走,堵在了西行的交通路口。
倒也不是因為車流密集,隻是因為有輛手扶拖拉機拋錨了,撂半道上一個輪子飛走,最後動彈不得。
搞得兩個副市長肝都在疼。
所以村乾部們倒是挺熱情,就是嘴笨,也不像吾家埭現在的村乾部那樣不要臉,隻是陪著傻笑,然後有些拘謹地發煙。
聽說大老板不抽煙,他們自個兒的煙,全都扣在了耳背上。
也插不上嘴,他們一問三不知……
反而是農村供銷合作的經理,讓去年過來“開荒”的大學生把情況說一下。
“主要問題在義興土地管理上,比如說村裡的河道休整,哪怕隻是衝河,也要義興市政府層層審批。我們模擬過流程,大概要三十三個章。”
“這麼誇張?不可能吧?”
大老板玩的都是硬件,很硬的那種。
經濟作物肯定是集團的全部利潤點,但綠化苗木,這就又涉及到“人情世故”,有些胃口不大的本土二代,搞綠化苗木就是個不錯的項目平台。
“一刀切”並非就是壞事,因為“一刀切”也意味著死規矩,反而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標準。
“第二是苗木類種植,我走訪過本地的老人,除了常見的青梅,很久以前,這裡也種過楊梅,品質不錯。靠近瀨江丘陵地帶,以前還產一種球形的板栗。其餘像綠化苗木也可以搞。”
山區,人口又不占全市多大的比重,不可能給太多資源傾斜的。
農民的話語權比有些地方還要低一些。
張浩南這一句話,頓時讓“開荒”的牲口們想起來,“浩南哥”在大學裡,才是“浩南哥”,完全體“浩南哥”,他們是從未見識過的。
“發老婆嗎?”
“那就怪不得了……”
反正帶他們的經理,從來不擔心有人欺到他們頭上,並且再三強調,有啥情況,隻管上報。
“審批先不用管,從產業規劃來看,哪幾個農副產品,是最有搞頭的?”
“青梅?”
自己能公關多大的單位,能賺多少的錢。
隻不過這種量化有點粗暴,也沒有太過細致,但它在管理上確實方便。
張浩南點了點頭,他要是義興市政府的領導班子,也會這麼乾。
義興是個藝術氣息很濃的地方,曆史文化傳承也確實可以,同為梁溪治下的縣級市,要如此多的規矩,有點意外。
“第一肯定是茶葉,這裡有種植基礎,就是現在能賣茶葉的,都多少算是非富即貴,而且有私人莊園……”
“這裡田多,山也多,可能跟以前有人在這裡非法采石有關,再加上‘橫山水庫’就在旁邊,義興市政府的意思,大概就是要防止有人搞破壞……”
然後達到一個閾值,再縮小貧富差距,這個閾值,一般都是城鎮化過程中,相對富裕地區達到了一個飽和狀態。
“整個鄉鎮有四萬人口嗎?”
“講產業就是,不用擔心那些小麻煩,放一百個心。”
“浩南哥,對方不像是好溝通的……”
當然如果本人能力確實出眾,有本事把企業經營好,那就另當彆論。
張浩南笑了笑,然後道,“青梅重點記一下,單獨做個產品係出來。到時候陸先法教授會過來技術指導。”
腦子正常的本地二代,就是求個財,家裡隻要算賬算得清楚,一般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私人莊園?不用管,到時候舉報了就行。”
“不錯,是學到東西了。”
“涉及到蜜餞、酒飲還有調味品,明年也算是個拳頭出口產品,利潤可以的。你們有興趣可以跟進,做久了,進步空間大,項目分紅應該能跟楊梅產品係差不多。”
“沒有,三萬多。”
“你們讀書讀傻了?當我是玩軟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