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鹹陽的侯爵上卿們,被嬴政賜過一鬥精鹽者,皆知仙使有煉鹽神通。
此時聽嬴政提出東治燕齊之地,營建海鹽場,即知仙使已將煉鹽神通傳授。
鹽,國之大寶,富國之利器也。
鹽之利,春秋時看吳之崛起,戰國時看齊之富強。
如今大秦能得鹽之利,求之不得,怎會反對
禦史大夫馮劫當先出列“鹽乃活命、耕戰之必需供養,亦是醃儲食物之利器,天下千萬黔首缺之不可。”
“東治燕齊,營建海鹽場,鹽產加增,是富國強民之舉也宜當速行。”
王綰等知情上卿們,多少都知道仙使煉鹽神通的些許內情。
仙使所授曬鹽及煉鹽神通,遠勝夙沙氏煮海為鹽的煮鹽技藝。
鹽產高,且耗費少。
接著王綰和隗狀出列,以丞相之身對皇帝決策表示擁護“臣亦附議。”
興鹽業,是利國利民之舉。
滿殿百官無人反對,紛紛附議“臣等附議”
嬴政便道“天下共苦鹽鹵難得久矣,前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太守冰入蜀開鑿鹽井,今幸有仙使邈革新曬鹽及煉鹽之藝,鹽產加增而靡費少也。”
“禦史大夫建議的是。”
又下令王賁“及至歲首末旬,通武侯王賁率驪山徒十萬、及士伍兩萬,東往燕齊臨海之地,營建海鹽場。”
屆時自然會帶著仙使周邈透露的天然海鹽場地點,及曬鹽和煉鹽步驟和訣竅。
先行試驗,有所成果了,再大肆營建海鹽場曬鹽、煉鹽。
王賁出列上前領命“喏臣王賁遵旨”
滿殿文武百官,聽得驪山徒十萬者不在少數。
尤其博士部的博士們。
今日始皇帝不但封侯六國後裔、善待六國遺民,又抽調十萬修建皇陵的刑徒,去營建鹽場
心中不由暗道暴虐的始皇帝,今日竟稱得上一句仁德
第一件大事議定,便議及第二件北卻匈奴,令內史蒙恬領軍守上郡。
觀殿中上卿們,麵上全無異色,此事又要通暢無阻時。
博士淳於越出列,開口了“天下共苦戰鬥不休,因有掠地爭鬥不止也。”
“賴秦之宗廟先靈,天下初定,今又複興兵戈於匈奴,是為不仁也。”
“今日興兵夷狄,明日樹兵百越,後日又遠征東胡,日複一日,天下何日可得安寧哉”
聞言,周邈一整個心頭火起
“你”
“你個豎儒夜裡睡覺時最好睜著一隻眼”
就在周邈忍不住要開麥之際,博士群中炸響一道辛辣又不羈的聲音。
劉季身著禮服出列,滿麵掛的是痛心疾首,口中吐的是辛辣之言
“因為乃公怕那些死於匈奴刀鋒之下,上郡一線的北境黔首,會忍不住夜裡顯靈掐死你個假仁豎
儒”
“劉季爾實乃粗鄙一村夫”淳於越想到了那個尿臊氣彌漫的下午。
對劉季是恨得咬牙切齒但同時,又喚起了好似源自本能的畏懼。
“你們儒家不是講究仁德”劉季雙手叉腰,就開始當殿罵街“結果你竟鄙夷村夫”
“殊不知天下千萬人,村夫占一半你身為儒學博士,卻鄙夷天下半數之民,仁愛愛民的儒家要義何在”
“不知、不遵且不敬儒學要義,可見你是個豎儒敗類”
周邈棒
劉季就像有所預感一般,看向右下首仙使的方向。
對上投來的讚賞視線,回了一個交給乃公的自信眼神
周邈。
說好要給劉季一個好臉色的,況且今天看在對方替始皇陛下懟人的份兒上,也應該誇一句。
劉季得到了仙使伸到袖口的,一個大拇指稱讚。
當即轉頭,把淳於越到了嘴邊的反駁又給懟了回去
“匈奴乃夏之苗裔,匈奴之患早已有之。昔日趙之武安君李牧,守趙國北境以阻匈奴,屢有激戰,死傷無計其數。”
剛才嬴政才封李牧之孫李左車為武寧候,劉季立即就拿武安君李牧舉例。
廷尉李斯瞬間警覺劉季,勁敵也。
“淳於博士不曾見過北境大地,在匈奴劫掠之後的慘象,亦不曾見過北境十室九空的哀涼。因此才說得出北卻匈奴,是不仁之舉”
淳於越感受到了恐怖又熟悉的被支配感。
“爾胡言亂語,曲解吾之本意,吾”
明明是勸諫始皇帝莫要窮兵黷武,唯恐一旦開了興兵匈奴之先例,來日必將兵戈不休。
“淳於博士是說,你支持率軍守上郡,北卻匈奴”劉季直接打斷道。
淳於越被搶話,不及反應“吾不是,吾”
“那淳於博士便是無視北境黔首苦難,任由匈奴劫掠來去”
周邈棒劉季你是懂道德綁架的
話到這裡,淳於終有所覺,克製情緒,試圖講道理“吾並非反對率軍守上郡,節製匈奴。吾”
吾是擔心興兵戈之害,為禍深遠。
劉季可不是謙謙君子,當即打斷“今日朝議之事乃是率軍守上郡節製匈奴,淳於博士讚同就是,閒話休提。”
根本就不讓淳於越把話說完整的。
話音未落,劉季就已向上首揖禮。
直起身時,就又開口道“博士劉季,代博士淳於越及博士部百家博士附議,率軍守上郡乃仁義愛民之舉,宜當速行。”
周邈棒
劉季之前太大聲對不起你是好樣的棒
淳於越氣結,胸膛起伏、大喘粗氣
劉季厚顏無恥粗鄙村夫憑什麼代替他淳於越附議
憑什麼代表博士部附議
嬴政看著殿中的劉
季取秦而代之的漢高祖。
餘光再掃向下首的周邈正興奮地在袖口向劉季豎大拇指
“”
懷著旁人無法明白的心情,始皇帝嬴政沉穩開口
“博士劉季議是。匈奴居無定處,來去劫掠,不可圍攻。唯有以守代攻,先率軍節製北境,再圖反擊。”
淳於越聞聽再圖反擊之言,直心道
果然始皇帝終究不是堯舜之君,霸道暴虐、興兵掠地,方是其本性
然而殿中已經沒有他淳於越反駁的餘地。
廷尉李斯附議“北卻匈奴,為仁善愛民之舉,亦是大秦久安之長遠大計。臣李斯附議。”
通武侯王賁及武城候王離,作為大將王翦之子與孫,代表了大秦的功勳武將。
興兵節製匈奴之事,應該有所表態“臣王賁附議”“臣王離附議”
蒙恬作為旨令指任之人,也出列領命“臣蒙恬領旨必卻匈奴於北境之外,護黔首於大秦之內”
周邈心裡默背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正遇此時蒙恬也看向右下首的仙使
蒙恬仙使預言,蒙恬必竭力達成
周邈歪頭挑眉
蒙恬唰地轉頭。
周邈莫名蒙內史開小差被發現,害羞了
第二件事議畢,就該輪到第三樁了大興科舉於天下。
大秦權力頂層的那幾人,早在周邈於章台宮,大談大秦基層統治瓦解那一日,就已知曉此事。
且左丞相隗狀當時就已領旨,並開始籌備。
科舉取士,此事在大秦上卿們之間,早已不是秘密。
先前都不曾反對,值此朝議之時,他們又不是淳於越,不會在這個當口討嫌。
左丞相隗狀是統籌實施之人,右丞相王綰就站出來道
“分科取才舉士,以擢野之遺才,於是任人唯賢、人儘其才,終得共治天下,正所謂聖明之世也”
“科舉取士,聖明仁政也,臣附議。”
“臣附議”殿中眾口一聲道。
嬴政隨即道“右丞相議是。自今年始,分明法、明算、明字和進士四科取才舉士,應試又分縣試、郡試、會試和殿試四級。”
“各科應試範疇,有上卿、博士及各大家編寫參考書目各三冊,將於十月內分發各郡縣。”
“下一個歲首十月,便是第一屆科舉的殿試之月。”
“此屆為特例,往後逢三年一屆科舉。”
科舉取士一旦議定,朝議也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