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不過,當時這艘拆得隻剩空殼的航母,可是讓被技術封鎖、從來沒有見過航母的華國海軍大開眼界。
軍工專家們拿著探照燈,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探查,一個角落、一顆螺母都不敢放過。
艙房裡無法通風,專家們整天都是汗流浹背的乾活。
熱暈、中暑是常有的事。
但清醒了就又爬起來繼續乾活,根本沒有時間叫苦、叫累。
曆時多日,終於被他們發現,航母上的蒸汽彈射裝置居然沒有被拆,保存了下來。
也不知道是不是對方拆漏了。
這是第一大發現。
第二大發現是可以令戰鬥機快速降速、製動,最後停下來的助降係統和阻攔索也被保留了下來。
這兩個發現,節約了我們的研發成本和時間。這可是核心技術,3000萬刀沒白花。
而且,我們還根據這艘被拆得隻剩框架的舊航母知道了航母的大致構造,初步接觸到了航母的設計理念。
墨爾本號就此完成了曆史使命,被拆了。
政府當時就是和拆船公司合買的,獨立購買太吃力。
拆船公司肯定是要拆下可以用的零部件以及殼子等再度利用。
我國如今的國力與科研能力,是不具備對報廢航母的改造能力的。
如果我們有這個能力,人家肯定寧可不賺這3000萬刀,也不會賣給我們。
漂亮國也不會隻是眼睜睜的看著我們買走、運回了。
而航母上的艦載機聯隊及航母編隊護航艦艇的配置,我們就更是捉襟見肘了。
說到這一茬,高煜也挺高興的。這是真正的撿漏
1984年,程瀾的全部身家也就一兩百萬人民幣。還在為湊錢買深圳地皮焦頭爛額。
那時候的3000萬刀,對她來說是天價。
就算當時彙率是1刀兌兩元多人民幣,也要8000萬人民幣了。
方真接口道“毛熊國解體後,聽說大毛、二毛也有養不起的舊航母要賣呢。這次買來能再撿點漏就好了。”
航母的日常維養也是天文數字。
高煜搖頭,“想買到不容易,錢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漂亮國不會再坐視我們撿漏了。”
核彈、航母,這都是一個國家的底氣。有了不用和沒有,這是兩碼事。
不然,劉將軍和國人也不會如此心心念念。
晚上吃飯是大圓桌。不然上方隻有兩個位置,給誰坐
桌上的菜被程程慢慢轉動。他目前還是蘭草在喂,等四五月天氣暖和了再學著自己吃。
他間或吃兩口自己的夥食,閒著沒事就喜歡轉桌子,為大家服務。
程瀾教他每次轉動一個菜的位置,然後停留一陣,讓大家都能夾到想吃的菜。
如果有人在夾菜或者是舀湯,就先不要動。
所以有他這麼手動式的轉動,還挺方便的。
平常三個院子是各吃各的,這種時候才會聚在一起。
周日二房、三房在京的人也會來看看老爺子。
不過原本兩個叔叔就常年不在京,去年二嬸退休去二叔駐地了。
二嬸是女乾部身份,55周歲退休。二叔得60歲。
估計這幾年兩人都會在外地,頂多明年杜娟畢業和高煊結婚,他們會回來操辦婚禮。
如無意外,到時候應該是在程瀾這裡辦。
然後就到退休才會回京養老。
二嬸上次去廣州照看抗洪搶險回來的高煊,似乎和杜娟相處不太愉快。彼此都不太愉快。
杜娟透露過,有了孩子預備像程瀾這樣請信得過的保姆帶。
彼此又不住一起,這樣老人能指手畫腳的地方就少了。遠香近臭,少點矛盾。
所以,她才要努力賺錢,跟著程瀾投資。
杜娟很喜歡舒敏的性格,對自己精明強乾的婆婆有些敬謝不敏。
二房共有三個兒子,高煊常年在廣州,兩個小的在外地讀大學。
所以二房常駐北京的其實就是高燦一個人。
她從小沒高靈那麼出挑。如今在機關單位上班,戀愛也談的門當戶對的人家,很是順遂。
應該也是快要結婚了。
畢竟她比程瀾還大一歲。如今悅悅彆說打醬油,跑腿乾啥都可以了。
三嬸後天也要去漂亮國了。
她已經打了申請提前三年病退,隻說是出去照顧女兒順便自己也治病。
退休工資同樣要吃20的虧。
可她自己不去,讓誰去呢
三嬸前些天給程瀾講,這麼跑到異國他鄉去,又不懂英語,心頭怪忐忑的。
程瀾安慰她,“沒事,去的一路程杳會照顧你們。她會一直安排妥當你們入院的事。那個私立醫院就在東海岸,離我其中一個俱樂部挺近。我和齊歡交代了,她會時常來看你們。我的俱樂部就是迷你的唐人街,裡頭七成都是華人、華僑或者是我麾下過去工作的華國人。三嬸沒事可以去逛逛。至於語言,有環境很好學的。我婆婆去待了一年多,都能聽會說了。甚至奶奶都能簡單和人英語對話。而且暑假的時候,我會帶程程和悅悅去漂亮國的。到時候我們來看你們。”
至於高靈的安全,趙柯會負責。
三嬸經她這麼一番安撫,這才稍微放心些。
“瀾瀾,這回真是沾你的光了。不然哪有這麼方便還有大哥、大嫂,多虧他們負擔費用。”
三嬸在舒敏麵前,自然也是滿口的感激。高靈這回,全靠大伯、大伯母掏錢啊
“沒事,一家人嘛。你讓高靈安心治病,你也踏實照顧她就好。如果得閒,倒是可以像我爸、媽一樣試試能不能找到合適的謀生渠道。嗯,彆去做廉價勞動力。你要是刷碗去了,我爸媽還有我的臉就掉地上撿不起來了。我說的是像我爸開電腦店,我媽開舞蹈班這種,回國後可以日進鬥金的。三嬸,我可沒有催你還錢的意思。”
三嬸忙道“知道、知道。”
程瀾說的,她倒是真有些心動。
大哥、大嫂去一趟漂亮國回來,就各自找到了事業的第二春。
如今兩人都跨入了富裕階層,兩口子加起來一年入賬百八十萬。
差不多是她和高璿的百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