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者們如能有收獲和感悟,哪怕就一丁點兒,都是我的無上功德。
這個念頭剛冒出來,我就覺得自己有病,有大病。
太難了,不適合我。
誰愛寫誰寫,反正不該是我寫。
老實講,我不是個偏執的人,我特彆懂得變通,特彆懂得跟自己和解。
但這個念頭死命糾纏了我好幾個月,日也想,夜也想,做夢的時候還想,好像在我的腦子裡生根發芽。
我要是不寫這個文,它大概都不能放過我。
到最後,我就隻能從了。
為什麼書裡會寫道,大方壺借用兩界所有大能之手,衝破重重阻礙問世?
因為現實裡《仙人》這本書就是這樣固執,非要衝破虛與實的桎梏,借我之手具現人間。
如之奈何?寫吧。
當然了,之所以說是“鴻願”而非“宏願”,是“因為那時候的願望太飄渺太高遠,宛若孤鴻,既不切實際,又不被理解”。
現在你們知道,賀靈川為什麼會說出這句話了吧?
我和他的心境相同,我們最後都選擇了最艱難、但自認為也是最正確的路。
……
給自己立好了鴻願畫好了餅,也得有本事把它寫出來。就像立下了軍令狀,也得有能力打勝仗。
不然,會被殺頭的。
我知道很多作者直接將曆史、將理論照搬進書裡,自己寫得輕鬆、讀者看得暢快,兩邊都不費勁,多好?
但我偏不。
我不能背書、我不能念經。
這畢竟是個仙俠文,我要筆下的故事有鮮靈味而不是土腥味,也就是要的那個味兒,不要那個事兒。
既要保留撲朔迷離的玄幻外衣,又要以漫長的文明和嚴肅辯證的思考作餡兒。
既要能觸發聯想,讓大家心有靈犀,又要如同羚羊掛角、不留痕跡,否則就落入下乘,不如不寫。
這也注定我們寫的不是一部自嗨文、裝逼文。
很多人反饋這本書的代入感有問題,我覺得吧,這裡頭有錯位。
和其他小說相比,《仙人》代入的重點從來不是享樂、裝逼、宣泄,而是探索、思考、解析和抉擇,是融入賀靈川的視角,體會他從命懸一線到閃金共主的處境、感受他從孤弱無依到鐵血堅定的心境,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具體而複雜的難題。
從作者的角度,它不僅僅局限於“亂世稱雄”的爽文情節,更著重用我們當下的時代思維去搭建框架、構造故事、呼應現實。
從主角的角度,經曆一係列事件所鍛煉出來的智慧、力量、魄力、擔當,也遠比事件本身,甚至比獲得獎勵更加重要。事件總會過去,而這些優秀的品質才是一生取之不儘的財富,更是戰勝未來強敵的“金手指”。
從讀者角度,相當部分的敵我策略都有現實的抓手,可以針對性解讀、進一步思辨。
也因為要呈現、要表達的內容實在太多,《仙人》的節奏、進展自然比較緩慢。作者也可以老實承認,我過往十年的寫作技巧在這本書裡都不太適用,根本沒有先例可循。
唉,自動筆以來的一千多日,我也無一日不是在迷霧中摸索著前行。
這本書,我自己也沒辦法做歸類,這才給它取了個“迷霧文”的名頭。
要不怎麼說,人最可悲的不是彆人畫餅給你吃,而是自己畫餅自己吃,自己就能完美閉環。
幸好,《仙人》這本書寫到這裡,完成度還是很高的。
我也再嘮叨一次,儘管你們在書裡看到的人物、事件、因果,甚至是邏輯有些眼熟,呼之欲出,但它們和現實絕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那是現實世界通過作者的紙筆,在你們眼底投射成鮮豔迷離的萬花筒。
如果你看透了我們身處的大千世界,那麼《仙人》裡的迷霧根本遮不住你的眼。
因為,無論這個萬花筒看起來有多光怪陸離、誇張荒誕,它的每一種顏色、每一縷光線,都源自我們的現實世界。
……
《蒼晏》卷到了尾聲,舊日的謎團多數得到解答,文章的內核和框架也清晰起來,書評區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這一卷的結束,代表著籠罩前期的迷霧基本褪去,書裡和現實的進展也終於同步了。
而新的迷霧即將撲麵而來,它的名字叫作“未來”。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
無論是賀靈川還是我們自己,都要麵臨千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才是誰也看不清的迷霧。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未來即將天翻地覆,舊經驗舊方法未必好用了。
這一點將在下一大部,也就是全書的末卷如實體現。
我會把前文花費五百多萬字構築起來的生態、結構、邏輯完全打破,大量增加仙俠、玄幻元素的比重,提升戰鬥烈度、戰爭維度,再一次改變鬥爭的方式。
不破不立!
不瞞你們說,為了與現實呼應,之前的十三卷我都是收著力寫的,瞻前顧後不敢太過,就這麼硬生生地憋了三年多。
但到了最後這一卷,我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儘情釋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因為,未來到底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我要讓思想更自由,讓想象力更天馬行空,寫一部真正浪漫、熱血,充滿樂觀主義精神的仙俠玄幻小說。
五百多萬字的詳細鋪陳,不都是為了這一卷的熱烈展開?
在終卷,謎團都會解開,懸念都有結果。
大方壺的真相、元力的意義、盤龍城的未來、命運的力量,還有主角的情感歸宿;
可歌可泣的故事、世界的又又又一次劇變;
當然,最大的看點必定是大天魔與真仙極致的個人力量VS賀靈川引領的眾生之力。
理想、熱血、戰鬥、奮進。
對手十分強大,未來不可預測,但我們確定會贏,對嗎?
好了,我手裡這個餅有點大,自己根本吃不完,就分給你們吃吧。
來來來,一人一塊,都彆客氣。
風行水雲間/九方燁
202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