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臘月後天氣越發寒冷,太皇太後一病不起,病情加重到屢次病危的地步。
康熙日夜不離地守在慈寧宮,陪在太皇太後身邊為她親奉湯藥。
他將所有的政務全都搬到慈寧宮,在太皇太後清醒時陪伴在祖母身邊,在太皇太後睡下後抓緊時間處理國事,日夜不綴,連日繼夜,沒幾天人就憔悴了許多,瘦了一大圈。
孫子的孝心和細心照料並沒能挽救太皇太後的身體。她越發虛弱,每天昏睡的時間越來越長,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
對此太醫們束手無策,麵對康熙的怒火和焦急除了請罪再沒有其他的應對辦法。太皇太後真的到了藥石難醫的地步,太醫們翻遍醫書藥典也找不到救治她的辦法。
太醫們對太皇太後的病情無計可施,康熙悲痛之下寄希望於上天庇佑。
他親自率領王公大臣從紫禁城一路步行前往天壇,在天壇做法祭祀向上蒼禱告,祈求上天保佑太皇太後。並向上天稟明自己的心意,希望能用自己的壽命交換太皇太後的壽數,讓太皇太後延壽。
隻可惜康熙所有的努力都無濟於事,將希望寄托於神佛鬼怪之說並不能挽救太皇太後的生命。
康熙一十六年臘月一十五日,太皇太後崩逝於慈寧宮,享年七十五歲。
太皇太後崩逝後,康熙不顧帝王以日代月的守孝規矩,堅持要為太皇太後守孝一十七個月。並在太皇太後崩逝後割下自己的辮子以示哀痛,以表孝思。
從康熙一十六年下半年起,太皇太後就纏綿病榻。雖然宮中沒有人敢說不吉利的話,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太皇太後的壽數不長了。
這半年來,宮中妃嬪和宮外的王公宗親們早就準備好了喪服。
當太皇太後崩逝,喪鐘響徹整個紫禁城,整個京城到處都掛滿了縞素,城裡有一大半人都換上了白色麻布裁出的喪服,為太皇太後的崩逝除服守孝。
太皇太後崩逝在子時,已經睡下的胤俄是被喪鐘驚醒的。
醒來後,在一聲比一聲沉重、連綿不絕的喪鐘聲中,胤俄愣了片刻才意識到太皇太後去世了,他這一世的烏庫瑪嬤永遠地離開了他。
吱呀一聲,胤俄臥室的門被打開,一身縞素的貴妃淚流滿麵地走了進來,身邊跟著的同樣身穿喪服的蘭芷手裡端著一個托盤,上麵疊著一身符合幼兒身量的白麻衣喪服。
“胤俄,太皇太後崩逝了,我們去慈寧宮”貴妃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她一時間語不成句,身體顫抖著流了好一會兒眼淚,才哽咽著將後麵的話說完,“去慈寧宮送她老人家最後一程。”
胤俄呆呆地應了一聲,他被乳母王嬤嬤從床上抱起,穿上厚實的衣服,披上皮毛襖子,又在最外麵套上貴妃帶來的白麻衣喪服。
茫然地任由乳母擺布,胤俄被王嬤嬤帶到貴妃身邊。
牽上貴妃的手,感受到她的手因為痛哭在不停的顫抖,胤俄眨了眨乾澀的眼睛,緊緊握住貴妃的手抬頭安慰她道“額娘,不是你說的嗎,隻要我們還記掛著烏庫瑪嬤,她就會一直和我們在一起。”
“烏庫瑪嬤哪裡也沒有去,她隻是回家了,隻是去找她惦念的親人了。”
臘月裡數九寒天的子時深夜,屋外是一片漆黑深沉、冰寒入骨。
但今天的紫禁城卻是燈火通明,東西六宮,外南路的毓慶宮,外東路的乾東五所,外西路的西三所,都有一身縞素的妃嬪、皇子、公主帶著宮人們在茫茫夜色中出門趕往慈寧宮。
貴妃牽著胤俄的手出了永壽宮,沒有等翊坤宮的宜妃和九阿哥、胤禌一起,急於趕去慈寧宮送彆太皇太後的貴妃放棄了在冬日夜晚更安全的坐攆,步行著急匆匆出了西六宮趕去慈寧宮。
到慈寧宮時,整個宮殿都已經被悲痛的哭聲所包圍。
殿中眾人哭成一片,皇上、皇太後都悲痛不已,慟哭不止。皇太後傷心於太皇太後的過世,在太皇太後的遺體旁哭得不能起身。
很快,宮裡大大小小的主子都在慈寧宮齊聚,一起送彆太皇太後。殿中所有人都一身縞素,正不可自抑地痛哭流涕,也難以分清誰是真心誰是假意。
一夜過去,第一天早晨天剛亮,宮外的王公宗親、文武百官就已經一身喪服地進宮為太皇太後哭臨。
胤俄跟著貴妃出了慈寧宮,突覺京城不知道什麼時候下雪了。
鵝毛大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將滿宮的紅牆綠瓦都掩蓋在一片潔白之下。
放眼望去,滿宮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白雪漫天飛舞著落了一地,像是在為太皇太後送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