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無敵城!
曾經客居長安,作為雙方紐帶的大河龍門長老商婕,隨著大河龍門絕大多數人一起投奔長安,自然也就不再是客人。
她現在甚至已經接替徐行之,掌管長安東市,在長安稱得上位高權重。
而當初一個跟她一起客居於此,充當使者和橋梁工作的人,眼下有些糾結。
淩霄派任一超任長老,此刻非常寂寞。
長安內外已經幾十萬人,如果算上龍北、河西二郡的人口,那百萬千萬都不止,人口要以億來做單位計算。
而他在此,是那麼的與眾不同。
找來找去,可能隻有新來的那個小和尚,能讓他有幾分同類的溫暖。
任長老當然不覺得自己是和尚,而是慧明小師傅跟他一樣,自認客居於此,打擾主人家。
而餘者,即便有各自宗門或家族歸屬,但漸漸都以自己是長安一份子為榮。
任長老很糾結。
他個人的糾結,其實也是整個淩霄派上下的投射。
淩霄派現在的處境,並不好。
東唐王朝啃不動長安城還連續崩牙,隻好轉而去找軟柿子欺負。
淩霄派堂堂東唐武道五大派之一,過去甚至身居五派之首。
但現在卻淪落為東唐王朝出氣的軟柿子。
這主要也是因為,繼大河龍門、亭山書院被攻破後,淩霄派成為東唐境內除長安城外,最大的一股抵抗實力,不服王室統治。
然後他們就被東唐當做出氣筒,按在地上摩擦,隻能退入大雪山裡打遊擊,東躲西藏。
唐王當初剛回國的時候,雷霆一擊,先殺死淩霄派一位第七境的長老和一批淩霄派武者,讓淩霄派元氣大傷。
之後又有高手統帥大軍不停圍剿,使得淩霄派一式緩不過氣來。
接下來何去何從,他們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前。
所有人都很掙紮。
甚至包括遠在長安,平安無憂的任一超。
淩霄派眾人糾結的核心問題隻有一個。
要不要像大河龍門一樣,投奔長安?
之所以反抗東唐王室,落到如今這步田地,正是因為他們不甘心頭上有人壓著。
如果投奔長安聽命於人,那當初反抗東唐做什麼?
長安城對百姓確實遠勝東唐王朝,但對修行者就未必了。
雖然歸順他們的勢力,都沒有被虧待,好處不少,但反過來,長安對修行者令行禁止,所有人都必須遵從上層下達的命令,報效長安,不得有絲毫延誤。
至於說抗令,那更是想都不要想。
長安會讓抗令不遵者知道,什麼叫做比東唐還殘暴的鐵拳!
而這正是淩霄派抗拒的。
他們能接受地位平等和合作互助,相互回報,但抗拒居高臨下發號施令者。
多年傳承的門風氣節,麵臨困守雪山險死還生的現實處境,這一刻岌岌可危。
任一超身處長安,沒有半點風險,反而讓他寢食難安。
想到同門艱難處境,對比自己因為被派來長安就幸運的躲過所有劫難,叫任長老感到煎熬。
是去跟同門共赴危難,還是繼續留在長安,他心中天平不斷搖擺。
最終,任一超艱難的鋪開紙筆,徐徐寫下信件。
信由雪鷹送走,任長老留在城中,唯有暗自禱告。
比預期中隔了更長的時間,終於有回信送到。
任一超連忙展開信件,讀過之後,痛苦的閉上眼睛。
大明宮裡,張東雲一個人坐在主殿中。
淩霄派的信件往來內容,他都心中有數。
任一超,發出請求,陳述長安城諸般好處,懇請同門突圍趕來長安避難。
而淩霄派一位長老給他的回信,拒絕了這個提議。
對方沒有要求任一超,還有他身邊幾個年輕淩霄派弟子,離開長安來雪山跟大家一起共渡難關。
而是表示,希望任一超等人繼續留在長安。
至少,為淩霄派留一脈傳承……
信上,不隻有長老一人的筆跡,還有多個簽名,源自一個又一個淩霄派弟子。
任一超等人看得身心煎熬,張東雲見了也微微唏噓。
如此的堅持,最終結局可能就是全軍覆沒。
在不同的人眼中,這可能是不同的看法。
或者是有骨氣,堅毅不屈。
或者是沒腦子,愚頑不靈。
張東雲不禁想起前世在藍星時看的一些小說。
對不同人的同一個行為,有時會有截然相反的評價。
同樣的選擇,主角做來,是堅毅不屈有血性,龍套或反派做來則是送人頭。
張城主思索,自己要是沒有無敵城係統,碰上類似情況會怎麼選擇?
想來想去,覺得不到事情真的發生,現在空打嘴炮,都做不得準。
大明宮中,張東雲搖搖頭,不再去想。
至於淩霄派那邊,他隻能道一句佩服和愛莫能助。
畢竟張城主不打算拿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時光匆匆流逝。
在東唐王朝將淩霄派等逆反勢力攆得滿雪山亂竄之際,長安也在河西郡打得風生水起。
東唐老王爺李棟等人,終於再也頂不住張衝、陳介之、胡明等人的攻勢,徹底敗退出河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