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內外沒有明顯的差彆。
故唐、故楚、故周三地因為入手時間較長,眼下最為安穩,已經全部上了正軌。
清越郡碧峰門那樣的事情,各地都有,不是偶然。
不過總體來說,是極少數事件。
一有發生,不等傳入長安耳中,當地主事者就會儘快將之處理解決。
故梁之地風氣稍遜,但也在漸漸向長安靠攏。
故齊、故晉、故陳三地因為剛入手不久,眼下仍然有少許胡亂。
不過,整體來說,大家都向往長安,並不斷向長安靠攏。
長安的規矩和政令,在各地都暢通無阻。
大家整體上都呈現出一種胡亂狂野但積極蓬勃向上的風貌。
張東雲見狀,滿意的點點頭。
他專門到各地的海港走了走。
曾經的東疆七國中,東唐處於東疆腹地中央,沒有臨海之地。
而其餘六國,分處四方,都毗鄰荒海,眺望遠洋。
六大王朝,都曾經有非常發達的海航貿易與造船技術。
例如西周和南陳王朝,一個位於東疆西北,一個位於東疆東南。
雙方地理距離遙遠,中間還隔著東唐王朝。
繞開東唐王朝,也要借道北齊、東晉,又或者南梁、西楚。
雙方展開貿易,繞過南梁西楚,或者繞過北齊東晉走海路,成本上有巨大節約。
其他地理位置相隔遙遠的王朝,基本都會采取此法。
北齊王朝地處北海,天氣過於寒冷時,會有大量伏兵阻礙行船,相較而言對海運沒有那麼渴求。
但其他五國,基本都是海運大戶。
因而有大量造船駕船的能手。
不過,當前尚缺乏從東疆橫跨荒海,前往中土的航路與船隻。
距離太過遙遠是一方麵,更糟糕的是荒海上有很多惡劣險境。
船隊過去,往往便是葬身魚腹的下場。
事實上,似當初慧明小和尚那般境界,基本上是個人獨力橫跨荒海的實力下限。
他所學傳承精湛,實力高強,這才能在第七境是便跨越荒海。
否則海上一場風暴過來,尋常第七境的修行者,都很容易葬身海底。
永色小和尚當初還是師父法寧帶著,方能來到東疆。
這為中土和東疆之間的相互交流,造成客觀阻礙。
不過現在,各國精銳造船工匠和駕船老手,全都被長安集中到南海一帶。
烏雲先生有命令下達,叫所有人群策群力,改良工藝,爭取早日造出能經受荒海遠洋風浪的新式大船。
陳玉還曾經來過這裡,專門挖人。
結果當真給他挖到一批人才。
當然,天工殿陳管事極為敞亮,絕非借人不還。
被他挖走的船工,更像是去長安城天工殿深造一番。
然後,就陸陸續續都被放了回來。
用陳玉的話來說,他們這行需要不停動手實驗。
在他的打理下,這些船工便像當初兵器廠的匠人們一樣,漸漸開始脫胎換骨。
墨家修行之名,開始名揚四海。
張城主看著這一切,滿意點頭。
把無敵城繼續擴張,一路向西而去,遲早能把中土也給擴進去。
屆時,阻礙在兩地之間的荒海,麵對張東雲的無敵城係統,自然不再會是阻礙。
即便一個普通凡人百姓,都可以自由往來於中土、東疆。
不過,在那以前,張東雲有心在中土那邊,先釘一枚釘子,安營紮寨。
這樣一來,他便有有一個立足之地,可以更方便打探中土情報,吸納中土人才,讓對麵有心投奔長安的人,少一重顧慮。
眼下張城主對中土、東疆兩塊陸地之間的距離,缺乏準確信息,因此他難以判斷接下來第八次擴張,向西能否夠到中土那邊。
眼下便先未雨綢繆,準備一些常規手段好了。
到時候,非常規手段,更可以給對麵中土的人驚喜……
“一二……一二……一二……”
陽關下,海邊船廠裡,大量工匠合力,漸漸將一條船龍骨固定。
張東雲滿意的點點頭,然後離開故梁之地北返。
踏足無敵城範圍內,他便在一瞬間回到大明宮中。
坐在宮殿裡,張東雲雙手合攏擺在身前,無名指、小指相扣,中指、食指、拇指六指指尖相對。
他視線轉而望向西邊。
南海上的空海真人已經被解決掉不說,船廠眼下熱火朝天。
西邊海上的一些七國餘孽,也是時候收拾掉了。
胡明趕到西海海邊,帶領天閒殿得力人手經營,已經漸漸鋪開一張初見規模的情報大網。
有這張網的存在,卓罪、曹然然、李傑等人,漸漸可以捕捉到西周、西楚逃遁高手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