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微微一笑。
李傑所言,倒也不能算錯。
地處中土西部的大宣皇朝上下,最警惕的敵人,確實是西邊,而非東邊。
當年仙跡事變,中土、西域等地高手聯合起來突襲暗算十二閻羅。
寧皇、乾皇、豐皇等人都有參與,但宣皇劉承宇卻沒有到。
不管他當初是否因為忌憚西域方麵,所以才不參與,但從結果來說,奠定了他如今歸附長安,不用擔心十二閻羅卷土重來被報複清算。
隻不過,獨鎮一方的帝皇自有威嚴自尊在。
即便明知力不如人,但想要他們向人低頭屈服,仍然困難。
若非這份自信與決心,宋鈞、劉承宇、韓風、趙碩等人,也很難走到他們今天這個地步。
似樓寧一般,屬於例外中的例外。
他肯向昔年邪皇低頭,不代表他樂意向其他敵人服輸。
是以宣皇劉承宇同大宣皇朝上下其他人,正處於一個有點擰巴的狀態。
他們又何嘗不想等等看,長安同北莽之間的較量,最後勝者是誰。
某位姓張的城主,對此心知肚明。
不過,他不甚在意。
相較而言,他更在意當初逃走的沈園等人,如今何在。
除此之外,反倒是大河龍門裡正在發生的一切,讓張城主張城主更感興趣。
“大宣皇朝如何,還是留待咱們長安城裡那位陛下一言而決。”陳玉這時看著李傑說道“星渺雲石這邊,需要師伯您操勞,將市麵上剩餘的收攏一下。”
李傑頷首“這個自然。”
陳玉言道“那弟子先去看看付師弟他們。”
李傑言道“好,那邊就交給你了。”
陳玉告退出來後,前往仙羅山的山腳下。
在那裡,有一片屋舍,人在遠處,就能聽到那片屋舍中,時不時傳來嘈雜聲。
陳玉到了地方,便看見一群大河龍門弟子,並不習武,而是個個擺弄機關機械。
眼見其中一些人已經初有所成,陳玉麵上不由自主浮現笑容。
他沒有隱藏自己行跡,當即走上前去。
有人發現他來了,頓時大喜過望,扔下手頭的東西湊過來,向陳玉連連請教。
陳玉自然不藏私,一一解答。
整片工坊,頓時熱鬨起來。
遠在大明宮內的張東雲,饒有興趣看著這一幕。
工坊中這群大河龍門弟子,武道修為不見得有多高明。
但兼修墨家之道,卻漸漸都小有所成。
繼續這樣下去,很快他們在墨家道路的修為,便將超出武者道路。
不過,他們仍然是大河龍門的傳人。
墨家修行之道,此前在中土遭受冷遇。
陳玉、馬坤等人沒有氣餒,轉而改變思路方法。
大河龍門,是陳玉第一個試點。
這裡本就支持陳玉等天工殿中人行事。
但陳玉並沒有在大河龍門之外另起爐灶。
他自己本就始終以大河龍門傳人自居,其他人隻要願意,當然也可以。
所以這段日子來,由陳玉在淩陽道一帶搜羅尋找適合墨家道路的人才。
然後,將他們一一送入大河龍門。
這些人,拜入大河龍門的門牆之下,學武之餘,便也經陳玉傳授墨家修行法門。
在哪方麵有才能,哪方麵進步快前途遠,隨著時間推移,很快一目了然。
但即便修行墨家法門,他們也仍然是大河龍門弟子。
他們在修行之餘的產出,首先服務於大河龍門中土分舵。
反過來,在大河龍門中土分舵的內部,仿佛形成一座小型的天工殿分殿。
隻是這些名不副實的分殿,直接受大河龍門管轄,而陳玉同天工殿,除了教學之外,絕不乾涉其運作。
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大河龍門上下,漸漸開始習慣自家內部多出這麼一個部門,並因為這些弟子的產出,從上到下,整體受益,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便捷。
隨後,這些大河龍門墨家弟子的產出,甚至開始漸漸向宗門外擴散,影響周邊百姓的生活,並漸漸成為宗門一項對外創收的營生。
陳玉拿自己出身的大河龍門做試點,馬坤則也選擇了熟人。
不過,他沒有選擇同為道家的扶鹿宮,而是去麵見昔日陳王,陳孟陽。
在陳孟陽的默許和支持下,馬坤在陳氏家族周圍地界,招收弟子,其中不乏陳家血脈。
不管修行武道還是墨家法門,他們終究還是陳家人,又或者繼續為陳家效命,而非直接統屬於天工殿。
雖然如今還在起步階段,但陳氏家族漸漸開始感覺到這自下而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