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大明!
……
……
後世有一個詞彙,叫做“路徑依賴”。
這個詞彙的意思是,人們一旦是習慣使用某種方法解決問題,就會形成思維慣性,就好似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思維模式也就會不斷自我強化,很難做出改變。
朱和堅目前就已經出現了“路徑依賴”的情況。
他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無非就是依賴三點優勢——其一是偽裝,其二是隱忍,其三是狠辣。
尤其是狠辣——他不僅對彆人狠,對自己也狠,為達目的不折手段。
所以,每當是遇到問題之際,朱和堅的腦子裡立刻就會冒出“殺人滅口”、“斬草除根”之類的選項。
若是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解決那個引發問題的人!
不得不說,這種思維模式雖然很危險、隱患也大,但絕大多數時候都很管用,效率也很高。
接下來的南京之行,在朱和堅眼中就是一次冒險,所以他也就給自己安排了許多後手。
首先,朱和堅讓司禮監吳信泉秘密聯係了南京鎮守太監席成——在南京官場之中,鎮守太監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勢力——有了席成的鼎力相助,朱和堅前往南京之後,手裡就擁有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力量。
然後,朱和堅又通過東廠的關係,提前向南京派去了一批善於情報工作的精銳錦衣衛,讓他在南京辦事期間可以及時掌握相關各方的動態消息。
最後,朱和堅在思維慣性之下,依然是安排了一批“嘲風”死士暗中跟隨在自己身邊,一旦是他在南京辦事期間遇到了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批死士就會負責處理掉那些引發問題與提出問題的人!
等到這一切皆是安排妥當之後,朱和堅則是派人召來了劉冶。
收到七皇子朱和堅的傳喚之後,劉冶自然是不敢怠慢,立刻就丟下了手頭上的一切事情,迅速奔到了七皇子府。
覲見朱和堅之際,劉冶依然還是那一副自甘卑賤的模樣,當場下跪行了大禮,把頭埋在地上,屁股高高撅起。
近段時間以來,朱和堅利用劉冶的渠道,陸續接收了好幾批天水城暴民,皆是成為了“嘲風”組織的死士,所以兩人時常會有接觸,但朱和堅見到劉冶這種自甘卑賤的作態之後,依然是有些不適應。
然而,也正因為劉冶的這種卑賤表現,朱和堅雖然瞧不起劉冶,但也下意識的減少了防範之心,總覺得劉冶已經被自己徹底控製住了,也根本沒有反抗自己的勇氣。
當然,在表麵上,朱和堅並不會表現出真實想法,看到劉冶行禮之際,還親自起身、伸手把劉冶扶了起來,讓劉冶頗是受寵若驚。
“劉冶先生,我這次找你見麵,乃是有要事相談,咱們坐下說話吧。”
劉冶則是連連搖頭,道“有七皇子殿下在前,哪裡有下官落坐的地方。”
朱和堅同樣是輕輕搖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咱們二人也算是熟悉了,不必是把時間浪費在客套之上,還是坐下談話吧。”
“下官遵命。”
然後,劉冶小心翼翼用半邊屁股坐在椅子邊緣上,雙腿則是肌肉緊繃,仿佛是隨時都準備著要起身答話。
朱和堅眼中閃過了一絲不屑,但臉上笑意則是愈發溫和,緩緩道“劉冶先生應該也聽說了消息,今天早朝上父皇已是傳下旨意,派我前往南京祭祖,這可是一件大事,必須要慎重以待!”
劉冶連連點頭,臉上滿是討好之意,道“這當然是一件大事,消息傳到朝野之後,官民們皆是議論紛紛,認為七皇子殿下的上位之事已是近在眼前……
要知道,這南京祭祖之事,從前隻有皇帝與太子儲君有資格出麵主持,而陛下這一次則是讓七皇子殿下親自主持此事,態度已是非常明顯了……
依下官的看法,等到七皇子殿下結束了南京之行、返回京城中樞之日,應該就是您正式上位之時了!”
朱和堅不置可否,隻是繼續說道“我當初與劉冶先生首次見麵之後,就曾是開口承諾過,要給你一個遠大前程!如今的南京祭祖之事,也正是一個好機會……
你如今乃是苑馬寺的九品監正,而我前往南京這一路上的車馬之事,皆是要由苑馬寺官員具體操辦,所以我已經向苑馬寺衙門特意點了你的名字,讓你跟著我一同前往南京。”
說到這裡,見到劉冶表情間的驚喜之色,朱和堅的表情間愈發充滿善意,繼續承諾道“我剛才說南京祭祖是一件大事,是因為任何朝廷官員一旦是參與了此事,就皆可以增加政績與資曆,而你隨同我前往南京祭祖之後,苑馬寺的曲大人就有理由向吏部衙門舉薦你,而你也很快就能升遷了!”
聽到朱和堅的這般承諾,劉冶頓時是大喜過望,連忙是再次的跪拜叩首、向朱和堅連連道謝,隻覺得自己果然是傍上了一位貴人,然後就是不斷的表忠心,說是自己願意為朱和堅赴湯蹈火雲雲。
朱和堅則是繼續微笑道“赴湯蹈火嗎……我很看好劉冶先生的才華與前程,見到機會自然就要出手提攜……劉先生你也不要隻顧著感謝與歡喜,等到明天早朝之後,我就要離開京城南下了,你也趕快返回衙門與家裡進行準備吧,這一路上可千萬不能出現任何疏漏!”
劉冶見到大好前程就在眼前,也是迫不及待,再次的千恩萬謝之後,很快就告辭了朱和堅,興衝衝的離開了。
看著劉冶的遠去背影,朱和堅逐漸收斂了臉上笑意,眼神冰冷的開口譏諷道“一個蠢貨!”
自從朱和堅利用劉冶的渠道接收了大批天水城亂民作為死士、重建了“嘲風”組織之後,接下來的南京之行乃是“嘲風”重建之後的首次行動,自然是經驗不足,說不定就會出現紕漏、被人抓住破綻。
正是考慮到這般情況,朱和堅才會刻意安排劉冶跟著自己一同前往南京,一旦是“嘲風”死士在行動之際意外暴露,那麼劉冶就會是朱和堅丟出去的替罪羊!
畢竟,這些死士皆是出身於天水城,在當初天水城爆發民亂期間,又皆是劉冶的麾下亂民,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把所有罪責全部推到劉冶身上。
為了這一次南京之行能夠萬無一失,朱和堅可謂是考慮周全,把所有情況皆是設想到了。
畢竟,朱和堅接下來所要麵對的敵人,並不僅僅是南京六部,說不定還包括老謀深算的周尚景,他自然是不敢怠慢。
等到劉冶離開之後,朱和堅再次認真思索了南京之行的所有情況,自認為已是準備周全,心中也暗暗鬆了一口氣。
然後,朱和堅喃喃自語道“隻希望……周尚景這次迫使我前往南京的真正目的,隻是為了考驗我的魄力與手段,而不是故意設下一處陷阱想要構害於我……
若是前者的話,我還可以暫時忍耐於他,隻需是靜靜等待禦膳房那邊的布置發揮作用就好……
但若是後者的話,我與周尚景之間的關係,就必然是再無挽回餘地、從今往後就真要不死不休了……”
說到後麵,朱和堅的表情已是異常陰鷙。
而就在朱和堅為自己準備後手的同時,周尚景也開始了下一步計劃的布置。
此時的周府書房之中,周尚景與吏部尚書宋啟文正在密談。
周尚景一向最是擅長連環計,雖然朱和堅認為自己的計劃與準備皆已是萬無一失,但實際上就在朱和堅被迫前往南京做事的那一刻起,後續的事情發展就已經由不得他來做主了。
“陛下還是老樣子,對於這種趨利避害、搶功甩鍋的手段,堪稱是輕車駕熟,老夫逼迫七皇子前往南京、協助王保仁處理南京六部之事,陛下就給七皇子安排了一個南京祭祖的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