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南宋,潑皮稱帝傳!
這天胡湘在山上機械坊和李鐵鎖探討改進霰彈槍。
這霰彈槍每次發射後麵火藥泄露太嚴重了,很多槍手,都不敢瞄準射擊,怕泄露的火藥燒傷了眼睛。
轉輪手槍彈巢和槍管之間火藥也有泄露,不過都是伸出胳膊射擊的,還傷不了人。
阿貴突然跑來對胡湘說,有緊急情況大哥讓你過去。
胡湘來到道觀,大哥,胡都頭都在。
“三弟,二弟派人傳來消息,武安境內又出現蒙古人探馬了,讓我們加強戒備,”大哥說道。
“馬上就過年了,這蒙古韃子不想讓我們好好過年了,”胡湘道。
“蒙古韃子,他們又不過年,”胡湘大哥道。
“我下山一趟,看看是什麼情況,”胡湘道。
“路上多帶些人,不知道,是不是蒙古韃子又大舉來犯了,”大哥說道。
胡湘回到院子和盧敏說了下,簡單收拾下就出發了,盧敏說吃了午飯在下山吧,胡湘說等不及了,就和胡都頭下山了。
到了縣衙,很多人都在,胡父,二哥,李森,胡狼,盧明等人,現在都沉默著,看來討論有一會了。
“三少爺,蒙古韃子又來了,有兩個村莊人,二百多村民被蒙古韃子殺了,”胡狼對胡湘說道。
“妹夫,武仙和武貴都投降了蒙古,上午時候洺州朱縣令來了,”盧明對胡湘說道。
原來今天早上,武安境內有兩個村莊被蒙古韃子突然襲擊了,村民全被殺害,消息傳到縣衙後,二哥迅速派傳令兵傳給各個村莊,馬上轉移到山上。
布置完畢後,洺州朱縣令來了。
“胡老弟,昨天蒙古人派使者來到我們洺州,對我說,真定的武仙和刑州的武貴都已經投降蒙古了,武仙還被蒙古人封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副元帥,武仙都投降了,我洺州可是最前線了,這可如何是好,”洺州朱縣令
“你打算怎麼辦,”胡湘二哥道。
“蒙古韃子說了,我們洺州已經反複過一次,給我們三天時間考慮,如果不投降,那他們以後,永遠不接受洺州投降了,他們攻破後,定會殺的雞犬不留,”朱縣令道。
“要是你們堅守,能守住嗎?”二哥問道。
“堅守,蒙古使者說了,要是有一個抵抗的,也是全城屠殺,到時候,蒙古韃子到了城下,這樣一喊,肯定會人心惶惶,無人敢應戰了,”朱縣令道。
“朱縣令,你先回去,我派探子打探下蒙古韃子,想個退敵計策,”二哥道。
“胡老弟儘快想出發,我們洺州可等待不起,三天時間呀!”朱縣令憂慮道。
朱縣令和二哥談完後,就離開了。
二哥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議。
“沒有想到,武仙也投降蒙古了,目前這形勢太危險了,”胡父道。
“也不知道蒙古使者是不是唬洺州縣令,武仙根本沒有投降,唉,刑州的探子到現在也沒有傳來消息,”李森道。
“現在時間緊迫,洺州團練兵從上到下都是軟骨頭,有個風吹草動的,就害怕的要命,根本不敢抵抗蒙古人的,”二哥說道。
“我們現在的兵力,守武安可以,要是分兵守洺州城,就不足了,”盧明道。
“我們也幫不了洺州守城,還是讓洺州投降蒙古吧,洺州城牆被蒙古韃子破壞的厲害,也無法堅守,要是城破了,蒙古人必然屠城。”胡湘道。
洺州投降蒙古後,蒙古韃子命令朱縣令把城牆拆除很多,雖然後來也修補下,但防禦效果大不如前了,蒙古韃子說的屠城可不是恐嚇,大名府管轄下很多縣,就被殺的幾乎絕戶。
其實洺州朱縣令也和二哥說了,為了全城百姓,如果想不出退敵策,他們就投降蒙古了。
眾人談論兩個多時辰,也沒有達成具體辦法,主要是敵情不明,外出探查情況的探子,都沒有回來,也不知道蒙古韃子來多少,在那駐紮,等到明天在看看。
晚上,胡湘和盧明一塊吃的飯。
“大哥,你讓人把老爺子,也接來吧,”
“現在不行了,完顏飛已經不允許人外出大名府了,尤其是男丁,”盧明道,“如果每個縣,朝廷不抽調兵,也能堅守,不知道朝廷為什麼抽很多兵力,”盧明道。
因為信息的閉塞,胡湘,盧明等人都不知道。
金人從大名府抽兵,完顏霆撤軍,是因為金國朝廷和南宋開戰了,金人感覺打不過蒙古騎兵,河北被蒙古騎兵燒殺的厲害,賦稅逐年減少,所有要擴大地盤,於是向南宋開戰,奪取南宋的地盤,來彌補北方的損失。
還有武安方麵更不知道,南宋命令彭義斌帶領手下精兵回淮西地區抗擊金人的入侵,現在的恩州隻有少量的兵馬了。
這些軍事信息,武安方麵都不知道,現在每個地方城門關閉,李岩布置的情報點,也傳遞不了消息,可以說消息係統失靈了。
第二天中午時候,洺州的探子回來了,說洺州投降了蒙古人,現在的城門大開,大街上還有蒙古韃子。
但回來的探子還是沒有發現大隊的蒙古韃子,蒙古探馬倒遇見過不少。
武安的各個頭領又聚在一起商議目前形勢。
“外出的探子到現在也探不到蒙古韃子營地,是不是來的人少,”李森道。
“我估計少不了,我們才殺了七百多蒙古韃子,彆的地方,蒙古士兵損失很少,如果真定府和刑州投降蒙古,蒙古騎兵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他們在糧草,蒙古騎兵一天就能行軍數百裡,營地我估計在真定府和刑州之間了,”盧明分析道。
“恩,盧明說的也有理,”胡父道。
“如果蒙古韃子在那紮營,我們也不好襲擊,太遠了,不好撤回來,”二哥說道。
“還有我們不要太過鋒芒,不然我們以後肯定會成為蒙古韃子眼中釘了,”胡父道。
眾人商量一番,還是靜觀其變,加強戒備,武安的各個鄉村人口,糧食,牲畜都轉移到山上隱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