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台壓力機很大,是由四個氣缸固定在一起做的壓力機,固定在4根鐵立柱上麵。
工匠將燒紅的長條鐵片,放到凹槽模具上麵,壓力機的錘頭端緩緩下落,錘頭上麵有凸模具,凸模具就是半圓柱形,材質為高碳鋼,鑲嵌到錘頭端麵的。
這樣錘頭的下落,可以將鐵片壓成u形狀。
然後更換模具,u形狀管胚在加熱,裡麵放上鋼骨,在放到壓力機上麵,在壓成圓形,為了縫隙的結合牢固,要不斷的擠壓槍管。
擠壓合格後槍管,還需要鑽頭,把裡麵的內壁鑽削光滑,然後在拉膛線。如果是不合格的槍管,就做成燧發槍賣給李全。
李冶來到胡湘麵前。
“公子,壓力機製作成功後,我發現,隻有壓力大,鐵就像泥巴一樣,可以擠壓成任意形狀,我在想,我們也可以把一個鐵棒中間穿孔後,不斷的擠壓,也能製作成槍管,這樣一來,鐵管不像以前因為縫隙,沒有結合好,導致槍管容易炸膛了。”李冶對胡湘說道。
“恩,那你們儘快製作新的壓力機吧,我看一台壓力機,不夠用,在製作些內徑八毫米的槍管。”胡湘說道。
“好的,公子,這八槍管毫米是不是要用在最新連發步槍上麵的,”李冶問道。
“對,這槍管好壞直接關係槍的好壞,山上也在研究,你們也要研究,”胡湘說道。
胡湘說完,李冶把胡湘領到刨床前。
“製作這個刨床是為了加工滑閥端麵,氣缸端麵,和氣缸蓋的端麵的,有了它,大的端麵加工很平整,減少了蒸汽的泄露。”李冶說道。
刨床,也叫龍門刨床,就是加工件固定不動,刀具和夾具固定在軌道上,來回直線滑動,可以加工大的端麵,就好比以前的木匠師傅,用刨機在木板上麵來回切削,讓木板光滑。
其實,刨床就是一種刨金屬的“刨子”。
但因為是加工金屬端麵,刀具固定在一個很重的鐵夾具上麵。在軌道上來回移動,這就需要把圓運動,通過曲柄連杆在轉為直線運動了。
在機械設備發明過程中,許多事情往往是相輔相承、環環相扣的為了製造蒸汽機,需要鏜床相助;蒸汽機發明發後,為了加工更好的加工端麵,從工藝要求上,又開始呼喚刨床了。
可以說,正是蒸汽機的發明,導致了“工作母機”從鏜床、車床,到龍門刨床的設計發展。
為了更好,更快的加工槍管,李冶想到了,用擠壓法製作槍管,
胡湘來到那個蒸汽錘車間,它是在另一個車間,因為蒸汽錘鍛打鋼鐵聲音太大了,就單獨放在一個房間了。
這是一個人子形狀的鐵架,圓柱氣缸固定在鐵架上麵,這個活塞連杆是很粗的鐵棒,下麵連接固定錘頭,高壓蒸汽通過管道進入氣缸,管道上有閥門,而且是和氣缸上一個出口管是聯動的,當蒸氣閥門關閉後,氣缸的底端有一個出口和大氣相通。
“調試好後,我看看效果,”胡湘說道。
“明天,應該就可以了,”李冶說道。
胡湘不知道的是,這個蒸汽錘在工業革命發展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近代蒸汽錘是由英國人j·內史密斯發明的,內史密斯年輕時就對蒸汽機十分著迷,19歲的時候,他就自製了一台小蒸汽機車,在愛丁堡的街上行駛了好幾個月。
因為隨著工業的發展,早先靠人力鍛打加工零件,已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很多大的部件、靠人力簡直不能動它分毫,再有力氣的鐵匠,也隻能望鐵興歎。所以人們迫切需要更有力量的臂膀和鐵錘。
蒸汽機的發明,為工匠們帶來一線曙光,機械師們開始考慮利用蒸汽機產生的巨大能量來實現夢想。
1836年,法國巴黎的一位叫f·卡韋的工廠廠主就已經製出了蒸汽錘,但還不是十分完善,直到1841年,內史密斯製造出了他的形如站立的“人”字的龐然大物。他所發明的蒸汽錘已十分完善,鍛打能力極強。
1851年,他的蒸汽錘被送到世界博覽會上參加展覽,在汽笛聲中,許多大鐵塊在蒸汽錘的鍛打下如同藝人手中的橡皮泥一樣,人們看到這一情景禁不住發出了陣陣驚歎。從此以後,內史密斯名揚天下。
胡湘看完機械坊,又和李冶來到食堂。
胡湘的姑父也在食堂。
“三郎回來了,下次出去,能不能讓虎子也跟你去,”胡湘姑父對胡湘說道。
虎子是姑父的兒子,也就是胡湘的表弟,比胡湘小四歲。
“姑父,這出門在外,風餐露宿的,不但苦,還會有危險的,”胡湘說道。
“這小子,該吃點苦了,我天天數落他,讓他向你學習,看你比以前變化多大,”胡湘姑父說道。
胡湘也聽說過虎子,就像以前的胡湘,經常和人打架,不過他身手還可以。
“好的,我下次出去帶上他,”胡湘說道,又接著說道“姑父··現在機械坊的夥食怎麼樣?”
“每天,每人一個雞蛋,五天吃一次肉包子,”姑父說道。
因為有了人工孵化小雞,武安雞的數量增加不少。
“這夥食,可以說古今沒有,”李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