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來到了淄河大橋工地。
陳文輝指揮著數千民工,熱火朝天的乾著,修橋先修橋墩。
橋墩地基挖的很深,長寬都是六米,深十米。
然後地基用大石頭反複的砸,裡麵在安置鋼筋籠,然後用混凝土澆築。
曆史上,德國作為投資,設計方,雇傭一萬清朝民工,用了三個月就把五百米長的淄河大橋建好了。那建設速度,在當時也是奇跡。)
“胡公子,這水泥真是好東西,有了它再也不需要大石頭了。”陳文輝道,“這水泥是用啥玩意製作的,能製作出這玩意的,那真是神人,”
不是陳文輝對水泥的奇妙作用,讚不絕口,所有見到水泥的民工,無不驚歎它的神奇作用。
很多招來的民工,以為要從山上采出萬斤的大石頭,然後用他們的苦力,拉到造橋地點,然後在壘起來。
這造橋不累死個幾千人,都修不起來,自古哪有在這寬的河上修橋的。
沒想到,他們在現場,一些人教他們,是用一種叫水泥的土,和沙子按一比三的混合比例,在加入小石頭,如同和泥一樣混合。
混合好後,用鐵鏟,鏟到一個叫漿車的鐵皮車上。
然後推著漿車,倒到裡麵,幾天後就變得堅硬起來,他們說時間越長越堅硬。
對於造橋技術,胡湘也不是很懂。
因此很早就成立了製作造橋施工隊,專門造橋,隻有不斷的造橋,才能提高造橋技術水平,也能不斷的培養出造橋人才。
現在造橋的技術越來越高了,主要因水泥,鋼筋,鋼梁的應用,開拓了他們的大腦,何況前世的胡湘也在炎炎烈日下綁過鋼筋,支過合子板,塔過鋼管架。
“陳大人,這水泥製作法,是三少爺想到的,”阿貴對陳文輝說道。
陳文輝聽到阿貴的話,驚訝的不可思議。
胡湘讓陳文輝派人把楊四娘的護衛叫來。
“那家夥對我很憎恨,說我是不忠,不過,來這裡後,指揮那些俘虜乾活挺賣力,他家是淄州博山人,我聽說他家的田地裡挖出了煤炭,”陳文輝說道。
陳文輝又說了楊四娘子這個護衛的家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叫劉三娃,上麵還有兩個兄弟,家在博山,因為劉三娃做過楊四娘子的護衛,家族迅速發達起來,在博山有萬畝多的山頭。
其實胡家每占領一個地方,對富人的家產,田產從不沒收的,還都是靠各地家族長,控製當地。
劉三娃來到了胡湘麵前。
“三公子叫我,”
“我聽說你小子,虐待宋軍俘虜,”胡湘問道。
“那些宋軍俘虜,乾活不賣力,”
“你們有工錢,那些宋軍俘虜,一天累死累活的,毛都沒有,乾活能賣力嗎?”
同樣作為俘虜,劉三娃帶領的敢死營,都是山東子弟,很多人還是附近村的,因為他們都是身強力壯的壯漢,給他們開的是大工的工錢,乾活自然賣力,而且更不會逃跑。
對他們來說,逃跑,那是不可能的,難道在去當兵嗎!
那些宋軍俘虜就不一樣了,他們家都在江南,千裡之外,因此千方百計的想逃跑,為此他們被劉三娃看管起來,睡覺,乾活時候,一個人盯一個,尤其是推漿車時候,宋軍俘虜都是推滿漿的車,他們推空車。
這讓宋軍俘虜極其氣憤!同樣都是俘虜,差距怎麼這大呢!
尤其那些忠義軍向他們描述,鐵路修好後,坐在車廂裡麵,前麵冒著白煙,睡一覺就能到大海邊。
這讓宋軍俘虜更是憤怒,鐵路修好你們坐,和我有毛關係。
有個宋軍俘虜還回懟說道:“你入洞房,我高興的球毛,難道讓我上嗎?”
這當即招來一陣毒打!
喜歡重生南宋,潑皮稱帝傳請大家收藏:()重生南宋,潑皮稱帝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