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延安府,知府李滋為胡湘辦了迎風宴會。
胡湘交代,自己的衛隊要和延安普通守兵吃的一樣,不要特彆優待。
延安府並不富裕。
目前戶數隻有一萬多點。
延安府不需要向戶部繳納糧食田賦,百姓繳納的稅主要用於養地方上的守軍。
知府李滋在延安府重要的職責就是開采石油,這也相當於繳納稅款了。
“三公子,淺的地方開采完了,打了很多井,都經常是一無所獲,真不像煤炭那樣,隻要找對地方,煤能挖個不停,”
李滋在宴會上說道。
“嗯,這打油井,是有很大的盲目性,”胡湘說道。
現在又沒有勘探定位技術,打油井,很大情況下就是瞎貓碰見死耗子,早期的打油井就是盲目的,日本鬼子在大慶鑽探,都鑽一千米,還不見油,一氣之下,不特麼鑽探了。
“現在你們都是打多深的油井,”
“一百米左右,”
“能不能在深點,”
“現在我們正探索往深點打,唉!越往深點打,花費的人力物力越多,”
吃完飯,胡湘和李滋就騎馬趕往延長縣。
在路上李滋向胡湘講述了開采石油的經過。
剛開始采油,都是像挖水井一樣,搭上井架子,安裝上轆轤,人坐在吊籃裡麵,拿著鐵鏟子,往下挖,一旦有油的痕跡,立馬把人搖上來。
但這個方法,挖不了太深,而且一旦挖到含水層,人就不能挖了。
經常挖到十幾米到三四十米就碰到含水層。
因此他們挖了很多水井,也沒有浪費,就作為當地百姓的水源地。
這也導致很多百姓,都願意讓打井隊,到他們村邊,地頭打井。
省得他們自己打井了。
後來李滋感覺這個方法不行,太浪費人力了。
改為塔更高的木架子,有十幾米高。
讓機械廠打造了尖錐的重鐵器,剛開始用麻繩吊起來,利用自由落體的衝擊力,一點點的往下鑽。
鑽深了後,就用鋼絲繩吊著衝擊鑽頭,上麵還是用麻繩,這樣自由落體快點。
這個方法,井口直徑也就十幾厘米,挖到含水層也不怕了,也能繼續鑽。
不過因為有含水層,會降低鑽頭衝擊力,就用了竹杆,一節一節的接起來,深入到井裡麵,隔開含水層。
胡湘知道了,原來李滋提出向南宋購買竹杆,是這個用處。
不過胡湘說,以後可以用鐵管。
不過用鐵管成本就高多了。
胡湘和李滋來到了一口油井處。
這個油井有六十多米深。
剛開始一天能抽出兩千斤油。
現在少了,一天也就三百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