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湘對儒生們說,文字是知識,技藝,文化的載體。
我們華夏有了文字,一代代的文化才流傳下來。
也對他們說,現在詩詞在寫,也難有新意了,可以寫些通俗易懂的白話小說,供百姓們消遣,也不能亂寫,故事內容以懲惡揚善,好人有好報,伸張正義,還有行俠仗義的好漢俠士為主。
也告訴他們,嚴禁寫當前官府的,可以寫宋國,金國的官員腐敗,黑暗,民不聊生,殘暴壓迫。
還說了文字既然是載體,能不能把一些漢字簡寫下,便於書寫,要做個課題研究一下。
胡湘和儒生們談聊到夜十一點,離開了大名書院。
電燈的發明大大延長了人們的交往,工作時間。
和文人交流,胡湘就是曆史文化懂的不多,也能逼逼兩句。
第二天胡湘來到理學院。
理學院下轄一個輕工坊,主要是製作小機械部件。
胡湘先來到輕工坊,想看看他們的工作進展。
輕工坊裡麵的機械設備都是微型的,比如小台鑽,隻有十幾斤重,小磨削砂輪不到一斤重,而且他們使用的工具更是極小,小鉗子,小夾子。
目前輕工坊有三大研製任務,機械計算機,機械懷表,鋼筆。
現在雖然有擺鐘,但擺鐘需要固定,才能時間走的準,太不適合隨身攜帶了。
機械懷表不但攜帶方便,更能裝逼。
這懷表的走時間原理,大家很容易明白。
要想時針,分針齒輪轉動,那就需要給它們一個傳動力。
這個傳動力,就靠發條盒提供,發條盒能提供動力,那是因為發條盒裡是卷曲的鋼帶,鋼帶卷曲後,就會釋放張力,這就是齒輪的,或者說是機械表的原動力。
發條盒提供的動力是連續輸出的,那齒輪還不一直轉個不停,也起不到記錄時間作用。
因此齒輪的轉輪必須斷續的,而且斷續的頻率要一樣。
擺鐘是利用了鐘擺的等時原理,控製擒縱機構,實現了分針,時針齒輪的等時轉動。
但懷表不能用鐘擺原理!
因為鐘擺是動能和重力勢能的來回轉換。
於是想到了用遊絲擺輪機構,遊絲是螺旋形的彈簧,能很輕易被壓縮,然後又張開,它的頻率也是恒定的。
於是遊絲擺輪和擒縱叉機構,就能以一定時間頻率控製齒輪的轉動了。
從而實現分針和時針齒輪等時轉動。
我們聽到的機械手表的嘀嗒聲,就是擒縱叉和齒輪的撞擊聲。
擺輪遊絲機械係統,是機械懷表的心臟,決定了時間測量的精確性。
也是機械懷表上最脆弱部件。
機械懷表時代,大部分修表,都是在調校遊絲和擺輪。
懷表原理很簡單。
而且小齒輪也好製作。
但這裡麵有幾個因素,會導致走時不準。
那就是摩擦阻力。
各個齒輪軸是固定在軸承裡麵。
軸承就是很圓的凹麵,不是那種有滾珠齒圈的軸承。
因此需要軸承有特彆小的摩擦力。
目前試驗,寶石,鑽石具有很低的摩擦力。
寶石的摩擦力很低,但把寶石加工出孔,是相當困難的。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但要加工金剛那太困難了。
因此懷表貴,加工困難,也在於那些寶石軸承。
胡湘看到很多工匠趴在工作台,裝模做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