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純堿,水晶玻璃
這天,胡湘在戴維的陪同下參觀了堿化工廠。
現在製作堿的原料,隻需要鹽氯化鈉),石灰石碳酸鈣)。
也需要氨氣,不過氨氣是循環利用的。
當然也需要煤,因為煤是熱量來源,也是蒸汽機動力來源。
將氨氣,二氧化碳通入濃食鹽溶液,就能生成碳酸氫鈉沉澱,氯化銨溶液。
碳酸氫鈉和氯化銨溶解度不同。
把碳酸氫鈉高溫加熱就分解成純堿)碳酸鈉,二氧化碳,水。
用到的二氧化碳氣體是加熱石灰石得到的,還有加熱碳酸氫鈉也能回收二氧化碳。
氯化銨溶液和生石灰反應生成,氨氣,氯化鈣固體,氨氣又得到回收。
在工藝流程裡麵,石灰石加熱生成,氧化鈣生石灰),二氧化碳氣體,都得到了利用。
這種純堿製做法,對環境汙染小。
得到的固定廢物是氯化鈣。
但氯化鈣也不是沒有用的,電解能得到純淨的鈣,氯氣。
氯氣不用說,人人都知道他的重要。
其實鈣也很重要,但不是用於人吃了能補鈣。
鈣和熱水反應能生成氫氣,在煉鋼中,能去除鋼中硫、磷,有很多用處,就不一一列舉了。
因此化工業,沒有廢料,都能得到利用。
整個工藝,隻有氨氣是騷味難聞的,但都是在密閉容器內,隻要不泄露,就聞不到。
不過聞到少量是避免不了的。
在說誰特麼沒上過茅房,沒聞過騷氣味。
這種製堿法,最重要的是能連續化生產。
隻要流水線建立後,隻要有鹽,石灰石,供應充足,就能源源不斷,高效率的生產出碳酸鈉。
而且這種方法得到的碳酸鈉比較純淨,可以發麵用。
曆史上這種製堿法,製出來的堿比較純淨,才有了純堿叫法。
有人會說,化學研究院,怎麼發現這個製堿方法了。
天天吃飽沒有蛋事的化學研究員。
不會把二氧化碳通去到氨水中,生成碳酸氫銨,在加入食鹽,不就是碳酸氫鈉,氯化銨。
有人會說,化學研究員天天聊天,瞎扯蛋逼騷事,怎麼會去做實驗。
那種工作態度,隻存在於那些天天喊口號天天為百姓服務的衙門,隻淡逼,不辦人事。
十九世紀的歐洲化學家,要是看到後世中學的化學知識,那就是神書,那化學發展,就能一日千裡。
這種製堿法,曆史上稱為索爾維製堿法,也叫銨堿法,是比利時人索爾維1861發明的,該方法讓製堿的成本,跌入了白菜價,當然有前提,石灰好說,鹽的價格必須便宜。其實後世鹽田曬鹽,隻有那極小量是作為食用,百分之99是工業用的,尤其是玻璃行業。古代鹽貴,那是因為鹽稅是國家支柱,就好比抽一顆煙,為國家貢獻一顆子彈,那炒菜放一勺鹽,也為國家貢獻一顆子彈,就能想象一袋鹽它的價格,是你高攀不起的。)
胡湘對製堿廠負責人侯德明說,工藝流程要更加合理化,更加流水化。
要建立日產千斤的流水線,運轉成熟後,要建立日產萬斤的流水線。
化工廠的流水作業工藝,就會大量用到鋼鐵管,鋼鐵閥門,鋼鐵容器。
產業鏈就是這樣建設起來的。
“三公子,石灰有的是,這鹽…”
“鹽不會缺的,現在鹽田麵積增加了幾倍,渤海灣有大片的荒地,鹽堿地,可以用來曬鹽,”
在後世渤海灣僅天津區域長蘆鹽場,就年產鹽三百萬噸,產這多鹽,鹽田的麵積更大,而且還得有現代車輛機械運輸,不然完成不了這個產量。
其實越發展,鹽是不會缺的。
但古代人,骨子裡,還是認為鹽是珍貴的。
現在隻有純堿產量上來了,才能降低玻璃成本。
當然玻璃生產工藝也要流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