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鐘,宋河告訴胡湘農家飯快熟了。
胡湘等人來到了村曬場。
曬場在村北邊,有三十多畝大,屬於村裡公共場地。
曬場西北邊,還建了臨時茅房,是用各種獸皮,麻布圍起來的。
百多名村民拖家帶口的站在曬場周邊,這些衣衫襤褸的鄉民,如同看戲似的,望著胡湘一行人。
這要是清朝,所有百姓都是要下跪的,但這個時代沒有那種奴化習俗。
曬場中央支著三口大鐵鍋,鍋下柴火燒的正旺,鍋內的肉湯翻滾著,冒著騰騰熱氣。
胡湘走近一看,發現鍋裡燉煮的是雞肉,大塊的羊肉,還有整條的魚。
胡湘看向宋河皺眉道:“不是告訴你,農家飯便飯即可嗎?”
宋河一臉微笑回道:“三公子,這莊戶戶雞滿院,羊滿圈,家家也能隔三差五的殺隻雞吃,打牙祭,聽說您要吃農家飯,非要栽羊殺雞不可,攔都攔不住,”
宋河這樣說,但胡湘知道目前北方牲畜數量,還不富裕。
現在北方雖然土地廣闊,而且地裡全是野草,但以前的戰亂,牲畜種群數量銳減,因此官府要求戶戶養羊,驢,牛,其實官府不要求,農戶也會養殖的,不然荒地野草怎麼轉化為食物,但母牲畜數量不足,限製了種群數量的擴大。
雞種群數量倒是容易擴大,因為有孵化小雞技術,但雞吃不了草,利用不了荒地野草資源,因此不能大量增加。
豬的繁殖能力也大,一窩十幾隻,但豬是雜食,不能光吃草,需要些穀物喂養,也不能大量增加。
因此官府頒布法令,不得私自宰殺母的牛驢羊。
肉燉熟了,衛士們給胡湘,趙寧盛了兩大盤子,上麵有四條魚,十根羊排,四個雞腿。
趙寧嘗了幾口魚,勉強吃一個雞腿,一根羊排。
“唉!做的實在不合口味,要不是村民圍看著,我一口也吃不下,總不能辜負百姓的一片心意吧,”
趙寧小聲對胡湘說道。
其實胡湘吃的還可以,趙寧頓頓吃廚師做的精致可口的食物,胃口早刁了。
胡湘趙寧吃完後,衛士,隨從們便開始從鍋裡盛肉,席地開吃了,他們倒是大快朵頤的很享受,其實就是做的不好吃,也比高粱飯好吃。
而且胡湘趙寧未吃完的肉食也分給了衛士們,不會浪費的。
飯後,胡湘召見了村長馬超軍,這個四十出頭的漢子皮膚黝黑,手上布滿老繭,一看就是常年勞作的莊稼漢。
“官老爺,招待不周,請官老爺見諒,”馬超軍緊張的搓著手,額頭滲出細密的汗珠。
“燉的很好吃,這羊肉,魚肉一塊燉,就是鮮,”胡湘和顏悅色地說,“現在村裡有多少大牲畜,耕地夠不夠用,”
馬超軍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回答:“回大官老爺,牛十五頭,驢二十頭,夠用了。羊一百八十隻,家家有一二十隻下蛋雞,”
胡湘聽到馬超軍話,點了點頭,建議道:“豬也要養些,豬長的快,出肉多,
在牲畜裡麵,豬長的最快,出肉也多,而且肥肉多。
其實胡湘不知道的是,村長馬超軍把牲畜數量說大了一倍。
這是宋河提前向馬超軍預防交代的,要是胡湘召見問村裡情況,除了人口,耕地麵積,其它的都要往大一倍說。
馬超軍曾忐忑不安問宋河,上麵會不會派人去核查,一查不就露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