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又有幾名大臣喊出來,附和道
“丞相的意思呢?”劉禪詢問道
“臣以為,如今南疆初定,但是孫權曾冊封士燮為交趾太守,士燮也接受過冊封,雖然我們有言在先,讓孫權令士燮退兵,但是在孫權看來,交趾就是他的領土,我怕孫權會出兵,所以寇將軍如何安排,要等孫權行動之後,再做定奪。”諸葛亮說道
“丞相說的確實不錯,既然如此,那便擬一道聖旨,三月之後,若是孫權沒有動靜,寇將軍便回成都複命。”劉禪發言道
“陛下英明。”堂內眾人回答道
而此刻建業卻是另一番景象,孫權居中而坐,不怒自威“好個劉禪!好個寇封!竟然借機奪了交趾!”
“大王息怒。”張昭出言道“之前蜀漢已經來過書信了,交趾侵犯在前,蜀漢反擊在後,是我們沒有做到盟友的責任。”
“張大人此言差異。”陸遜出言道“蜀漢和我們名為盟友,實為勁敵,先是扣押了張溫,而後又派鄧芝前來,致使我軍在魏漢的戰爭中一點好處也沒有得到,如今更是侵略了交趾,陛下,如此忍讓下去,蜀漢還會繼續侵吞荊州、侵吞揚州,到時候,天下還有大王的安生之地嗎?”
陸遜心中一直有個疙瘩解不開,那就是在夷陵之戰之後,他被寇封和諸葛亮戲耍,雖然他現在還是吳軍的都督,但是對他來說,擊敗蜀漢才是證明最好的辦法。
“陸都督,你這是置國家的安危於不顧,雖然經曆了兩場大敗,魏軍暫時無力南侵,但是魏軍的能力要比我們兩家加在一起要強的多,貿然開戰的話,定會讓魏軍坐收漁翁之利,前次夷陵之戰,若不是北疆的將士們拚死抵擋,此刻你我怕是不能在此說哈了。”張昭繼續說道
“依我之見,不如遣一能言善辯之人,讓蜀漢交還交趾。”諸葛瑾出言道
三個人,三個思路,孫權此刻腦子裡很亂,他是吳國的大王,隻有他才會真正為吳國考慮,無論是張昭、陸遜或者諸葛瑾,他心裡都清楚,這些人的思維力夾雜著自己的訴求。
“誰可為使者。”最終,孫權還是選擇了交涉這條路,如今他確實不能喝蜀漢開戰,那是拿他的身家性命賭,他賭不起。
孫權既然已經做了決定,那眾人便也不再繼續爭論,開始思考使者的人選。
“陛下,此事既然是諸葛大人提出,那我便推薦一人。”陸遜率先出言道
“何人?”孫權詢問道
“諸葛大人的長子,諸葛恪,素有辯才,可堪大任。”陸遜說道
諸葛瑾看了陸遜一眼,他提出去出使,自是準備推薦他的兒子,為他的兒子鋪路,他沒有想到,陸遜會先推薦諸葛恪。
“諸葛恪嗎?我倒是聽說過,不知道眾愛卿以為如何。”孫權看向了殿內眾人,孫權並不是很想用諸葛恪,如今朝中已經有諸葛瑾,如果諸葛恪再憑借出使的功勞躋身朝堂的話,諸葛家的勢力就太大了,他不想讓任何一個家族在朝中坐大。
但是眾人皆是沒有說話,出使這個事情是個苦差事,而且前次大漢有過扣押張溫的先例,若是過去再被大漢扣押,那便不好了,誰也不想拿自己家的子侄以身犯險。
但是諸葛恪不一樣,諸葛恪是諸葛亮的親侄兒,諸葛亮不會為難他,這就降低了談判的風險。
無奈之下,孫權最終確定了諸葛恪出使蜀漢,討還交趾。
而比孫權還要生氣的,大概就是許昌的曹丕了,曹丕還不知道交趾已經成了大漢的交趾,如果知道的話,或許還會開心一些,現在他隻知道,他經營了一年的交趾一線,竟然會功虧一簣,為了此地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隻為能夠通過交趾這顆釘子奪取勝利,從而服從他擊敗蜀漢的大戰略,但是短短幾個月,就被瓦解的乾乾淨淨,士兵敗逃回來,他目視著麾下的群臣,突然感覺自己是孤家寡人,身邊竟然沒有一個可用之人,賈詡和曹仁相繼離世,張遼也是重病不起,曹真羞於上朝,他把目光看下了司馬懿,但是他記得,曹操明令他,不能重用此人,好不容易挖掘到的一個大將之材,此戰也辜負了自己,現在還不知所蹤,就這樣,沒說什麼話的曹丕,失望的離開了早朝。
孫權派諸葛恪出使蜀漢的消息傳到交趾的時候,劉禪的聖旨也來到了寇封處,寇封權衡再三,決定起身回成都。
南疆平定,劉禪自是赦免了他麾下的屠虎營,寇封帶了八百屠虎營,並黃崇、霍戈兩員小將,士家一門數人,便起身前往雲南,劉禪還有一封聖旨,讓寇封宣讀給孟獲,讓孟獲麵聖,寇封得經過雲南和孟獲同行。
寇封暫時委派酒鬼和馬謖接管了交趾的軍政要務,便加緊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