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諸葛誕被擒,壽春守軍降的降,跑的跑,孫吳正式邁出了挺近中原的第一步,奪得了壽春。
而此刻,寇封和朱恒卻是發生了衝突,寇封向朱恒討要諸葛誕,諸葛誕畢竟是諸葛亮的堂弟,該救還是得救下的,朱恒哪裡願意。
“寇將軍不必多慮,諸葛誕也是諸葛瑾大人的堂弟,今日我上陣沒有殺他,就是因為吳軍也不會為難他,寇大人,請回吧。”朱恒出言道
“人,我今天非帶走不可。”寇封回應道,諸葛瑾在吳國的環境要比諸葛亮在蜀漢複雜的多,如今諸葛恪也入朝為官,再加上一個諸葛誕的話,孫權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
“寇將軍太目中無人了吧。”
朱恒的話還沒說完,寇封的雌劍已經架在了朱恒的脖子上,大軍就要入城,到時候寇封再說話便沒地位了,寇封清楚,他比諸葛誕的處境還要危險。
朱恒想要去撥開寇封的劍,寇封的劍卻離他的脖子更近了一些“朱將軍今日沒有看出寇封的實力嗎?”
朱恒無奈的看了寇封一眼,對身邊的親兵說道“放人!”
接到諸葛誕後的寇封迅速離開了此地,他沒有去等待陸遜進城,因為寇封不準備在此地久留。
孫吳是敵人,這點寇封從來沒有忘記過,雖然江夏接納了自己,但是那是迫於眼前的形式,他和孫吳之間,定有一戰,而孫吳的都督陸遜,又怎麼會看不出之一點,又怎麼會輕易放過他呢。
寇封來到了壽春的糧倉,給麾下士卒們分發了糧食,薑維提議燒毀餘糧,寇封卻是搖了搖頭“吳軍占著壽春才更符合如今的戰略。”
待到補充好兵糧之後,寇封打開了壽春的西門,向汝南而去。
寇封再賭,賭汝南的兵馬不敢和他交戰。
事情也卻是如此,汝南守將賈逵本已經在帶兵馳援壽春的路上了,但是他誤以為寇封是來攻打汝南的,於是便撤回了汝南。
寇封賭的很大,越過汝南隻是第一步,他的最終目標是和武關的趙雲會師。
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曹丕不要太早撤兵。
曹丕確實動了撤兵的心思了,因為陸遜奪下壽春之後,孫權選擇了繼續向壽春增兵,多年龜縮在江南的滿朝文武,此刻何嘗不是看見了希望。
陸遜站在壽春的糧倉之中,已經站了整整一個時辰,他不知道自己哪裡讓寇封看出了不對,寇封寧願涉險從汝南離開,也不願意留下來和自己共守壽春。他用力拍了一把身邊的柱子,心中暗附,若有下次,一定要先殺了寇封。
寇封越過了汝南,此刻魏國朝野才明白了寇封的動向,寇封不是打汝南,也不是打許昌,他是在向武關靠攏。
許昌城中,無數將領向監國的太子曹叡請戰,急行軍下的寇一定非常疲憊,他們都想要占這個便宜,拿下寇封,那是多麼打的榮耀啊。
曹叡沒有應允任何人,他清楚他的父親,他不能染指兵權,沒有他父親的同意,即便他是太子,也不能,但是曹叡也不準備這樣輕易的放任寇封走掉,他一麵向在前線的曹丕彙報了此處的情況,一麵休書給滿寵、徐晃兩人,請求二人酌情而定對付寇封的策略。
曹丕很滿意曹叡的做法,有個好兒子,這或許是目前他唯一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了,他站在襄陽城下,看著高大的襄陽城,心中產生了一陣無力感,此刻退兵嗎,此刻退兵便是前功儘棄了,唯一可以收獲的或許就是寇封,無險可守,遠來疲憊的寇封,在自己的大軍之下,必死無疑。
“鐘愛卿,依你看來,襄陽還打的下來嗎?”曹丕詢問了隨軍的鐘繇
“臣不敢說。”鐘繇畏畏縮縮的回答道,大戰失利,曹丕的脾氣很不好,他的確是不敢說。
“你們呢。”曹丕看向了曹真、看向了司馬懿、看向了許褚、看向了張郃,沒有人回答他的問題。
自己的身邊為什麼沒有一個像寇封一樣的將領,這是曹丕心中最想說的話,或者鄧艾能為自己所用,也不會落成為今天的局麵“朕恕你們無罪。”
許褚見眾人依舊不說話,他便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陛下,俺老許雖然不懂什麼天下大事,但是老許知道士兵們的狀態,就現在的這群士兵,打不下襄陽的。”
曹丕的目光又看向了其他人,沉默嗎,沉默就是認可,但是曹丕不想說出撤兵的話,他需要一個理由,需要這群人給他一個合理的理由,今日若是陳群在就好了,他一定懂朕的意思。
“陛下,臣建議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