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寇封傳!
張昭的話,很快便得到了印證,這場戰鬥中,曹叡本來就是黃雀,他的爺爺和父親都不願意重用的司馬懿,被他給予了大量的權利,一人獨攬徐州、青州兵馬,此刻司馬懿在下邳附近聚集了十萬精兵,而司馬懿的目標便是奪回被孫權占據的中原城池。
另一麵,寇封令奪取了武陵的孟獲和俄何燒戈分兵兩路,孟獲自是繞回了桂陽,和寇封一起圍攻桂陽,而俄何燒戈則率領的東軍退回到了江陵,大戰不斷朝著大漢有利的一麵發展著。
孫權很快得到了魏軍在下邳聚集兵馬的消息,雖然還不能確定司馬懿的目標,但是百官朝議之後,孫權依舊派出了諸葛瑾,希望可以和蜀漢停戰,恢複盟約,繼續一致對魏國。
這幾日的孫權蒼老了許多,雖然戰火沒有燒到江東,但是他知道,平定荊南以後,寇封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江東,失去了荊南,江東再無長江天險,守城經驗缺失的吳軍對上寇封的百戰之師的話,誰勝誰負,很快便會得出分曉。
“大王,臣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準備出使的諸葛瑾此刻和張昭坐在孫權的麵前。
“講,本王恕你無罪。”孫權知道諸葛瑾是有所顧慮,先給他吃了顆定心丸。
“此去長安,形勢不比往常,寇封的大軍已經有吞並江東的趨勢,劉禪憑什麼答應停戰呢。”諸葛瑾出言道
對,此去長安,孫權和諸葛瑾手中幾乎沒有什麼籌碼,陸遜久攻宛城不下,如今後路已經被鄧艾包抄,陸遜退兵這個籌碼比起劉禪手中的牌麵來說,太輕了。
“張愛卿。”孫權詢問的看向了張昭。
“大王,臣能說的隻是請陛下下令,讓陸遜撤回壽春,其他話便不是做臣子的該說的話了。”張昭說道
孫權知道二人想說什麼,如今唯一可以保住基業的辦法便是暫時向劉禪稱臣。
“我必須是大漢的吳王,這是底線。”孫權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
而遠在宛城的陸遜並沒有等到孫權撤兵的命令,便開始撤兵了,陸遜從來沒有相信過曹魏,他早已經意識到,曹魏為什麼不動用青州和徐州的兵,所以他的眼睛時刻觀察著這兩處要害,青、徐二州剛有異動,陸遜便毫不猶豫的撤兵了,襄陽和江陵的失敗,已經注定了此戰的敗局,本來陸遜想再賭一把,他想奪下宛城,而後南下,盤活整盤棋,但是宛城有高人在,這個高人可能就是他永遠無法逾越的諸葛亮。
鄧艾同樣沒有阻擋陸遜的大軍,他這點隊伍,在野外遇到陸遜,還不夠陸遜軍塞牙,相反,正在攻打許昌的張郃卻是向陸遜開戰了,魏吳兩國的盟約在兩國將領看來毫無任何意義,他們缺少共同的使命,更多的是利益的交織,所以在關鍵時刻,根本靠不住。
陸遜將幾日的鬱悶全撒在了張郃軍的身上,他早料到了張郃會阻止他,因為司馬懿在下邳的部署還沒有完備,曹叡定不想讓他這麼快回到廬江。
張郃這幾年很憋屈,他不知道這是第幾次被擊潰了,他看著自己充滿褶皺的雙手,感覺自己真的是老了,他多年積累起來的榮耀,再短短幾年時間裡是煙消雲散,此刻的他有些羨慕告老還鄉的徐晃,自己是不是也該安享晚年了。
諸葛瑾還沒有到達長安,荊州已經傳來了新的消息,寇封拿下了桂陽,如今寇封已經和孟獲合兵一處,正在向南海靠近,而同時也在向南海靠近的還有一直和徐盛對峙的酒鬼軍,徐盛被包圍,不僅標誌著吳軍散失了在荊州地區的統治權,也標誌著吳軍的南部戰場徹底失守了,隻要擊敗徐盛,寇封便可以長驅直入,進入江東。
諸葛瑾此次的談判很被動,即便劉禪給足了諸葛亮麵子,好生接待了他,但是他能感受到蜀漢群臣的態度,便是要趁這次機會吞下吳國。
“陛下,如今寇將軍勢如破竹,遲早可以打下孫吳的全境,此時議和,就是放任孫吳休養,孫吳從來不是我們的盟友,等孫權緩過勁來,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再給我們一刀。”魏延出言道
楊儀此刻也是點了點頭,難得沒有反駁魏延的話,拿下孫吳,天下一半便落入大漢手中,他的權利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哪能不願意呢。
劉禪看向了諸葛亮,諸葛亮出言道“吳國來求和的是諸葛瑾,是臣的兄長,臣理應回避。”
“丞相,朕要聽你的意見。”劉禪不給諸葛亮任何推諉的機會,出言問道,他能夠感覺出,諸葛亮為了襯托他的英明神武,話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對他的肯定。
“陛下臣以為,攻下孫吳自是好事,但是攻下孫吳的同時卻是拱手放棄了更為富庶的中原,如今陸遜已經在退守壽春的路上了,若是寇將軍拿下了江東地區,陸遜很有可能會投靠曹叡,就這樣讓曹叡兵不血刃的拿下二十萬精銳嗎?而且這二十萬都是吳軍,他們熟悉水仗,在曹魏從支持下,他們若是打回江東,江東我們能守的住嗎?”諸葛亮分析道
“既然如此,丞相以為該如何答複吳使呢?”劉禪繼續問道
“我猜孫權的底線是陛下封其為吳王,而大漢的要求正是孫權向大漢稱臣,那麼江東地區在名義上就算收複了,到時候舉國歡騰之下,士氣自是大震,憑借這等威勢,自是可以將曹叡打出中原。”諸葛亮說道
魏延和楊儀都沒有對諸葛亮的想法提出任何反對意見,諸葛亮看問題確實是一針見血,此刻最大的敵人依舊是曹魏,孫權雖然在此戰中變的弱小了,但是還不是徹底將其覆滅的時候。
孫權的降表和稱臣的書卷,就在諸葛瑾的身上,而劉禪也非常大氣的封孫權為吳王,勉勵其為了光複大漢的事業而繼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