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當家的跟著去了縣上,買了串糖葫蘆,給你拿兩個來。”
“大娘,這怎麼行,您家裡還有兩個小的,還是留著給兩個弟弟吧。”
“兩個皮猴子,不能慣著他們,你拿好,我家裡還有事,先回去了。”
兩顆糖葫蘆,連著葫蘆串,擱在江暮瑜掌心格外燙手。
這些年,諸如此類的場景不知發生過多少。
江村村民之間不是沒有矛盾,都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來沒有過大規模的衝突。江村鄰裡之間,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和睦。甚至,對於村裡的下一代,無論是誰家的,總是多上幾分關愛。
這種關愛,不同於縱容一般的溺愛,而是真正來自長輩期待晚輩成人立世的關愛,不期年少,不縱無知,生於江村,是年少失親的江暮瑜最大的幸運。
江暮瑜輕輕關上院門,有鄰裡如此,一頭野豬,又有什麼好計較的呢!
鎮上。
趁著天色還早,村長急急忙忙趕到鎮上,特地雇人寫了一份布告貼在縣裡的公告牆上,又站在布告旁等著。
陸陸續續來了不少人圍觀,有意者寥寥,村長早有預料,倒也不失望,依舊守著若是晚些還沒有人上前詢問,隻能明日再來了。
“這布告可是您貼的?”
終於有人問詢了,村長高興地抬頭一看,心裡一突,這位看著書香氣息濃鬱,似乎頗有學識,這樣的學子,真能留在村裡教孩子們認字讀書嗎?
“正是,不知先生如何稱呼?”
“在下周岑。”
“原來是周先生,我是江村的村長,不知您是否有意到村裡任教?”
“村長客氣了,我正有此意。”
見村長欲言又止,周岑笑道“村長不必多慮,我乃縣學學子,近日進學時遇上了些困惑,正想找個清淨的地方待一段時間,剛好看到這牆上的布告,稍後您可隨我去縣學驗明身份。若是您能保證,除了平日授課,我在村中不會受到打擾,我便到貴村叨擾一段時日。”
“不知這束脩上”
周岑溫言道“束脩皆隨大家心意,倒是另外一件事情,恐怕還需麻煩村長了。”
“您說。”
“我不善廚藝,一日三餐,還請村長安排照顧一下。”
村長心裡鬆了一口氣“沒問題,一應住宿與飲食,我定給您安排妥當了。”
“既然日後要到村裡叨擾一段時日,村長也不必如此客氣了,以後喚我姓名便可。”
“這那好吧。”
“縣學裡還有些行李需要收拾,村長隨我去一趟,稍後回村,可行?”
“好,當然沒問題。”
村長對這位周先生越發滿意了,不僅為人有禮,處世也很妥當,跟著這樣的先生,孩子們至少不會變成不諳世事、不懂人情的書呆子。
二人一路同行至書院,在學子們一聲聲尊稱中,村長深深感受到了周岑在縣學中的名望。
透過學子眼中的的光芒,可見周岑學識定然不俗。能請到學識淵博的先生,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好事,可村長心中還是放不下顧慮,這樣優秀的一名學子,為何甘願放下縣學裡濃鬱的求學氛圍,到一個小村落裡當教書先生呢?當真如他所說一般,進學遇到困惑?
村長正百思不得其解,迎麵走來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