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大權臣!
“如虞先生說的那樣,什麼調動朝廷大軍監視,又什麼先削小州,再削大州等等,這些主張,其實根本沒必要,反而會將陛下與各地總管們的關係,推到劍拔弩張的境地,而且很可能會弄巧成拙,父皇是天下共主,父皇的意誌便可以決定一切,一道旨意可以解決的問題,完全用不著拐彎抹角畫蛇添足的自找這麼多麻煩…。”
虞世基聞言,隱隱麵帶怒色,然後,重重的哼了一聲。
楊昭說著抬起頭,直視自己的父皇,沉穩有力的接著說道“總而言之,削除各地總管之事,其難並不在事情的本身,而在於父皇的決心,父皇若是有心,一句話便可輕鬆解決它,陛下若無心,此事便難如登天…!”
隋煬帝楊廣深深的注視著自己的長子,此時此刻,他已經被楊昭的這番言論給震驚了。
因為,他竟將自己的心事,琢磨得如此透徹?滿朝大臣之中,有哪個人能夠有如此銳利的目光,所言所思能直透人的心靈?
太子楊昭說的這些話,楊廣當然比他更明白,沒人比他更清楚此事的難度,對彆人來說,此事或許難如登天,如虞世基、裴矩一行人,他們一門心思的想著,如何行事才不會讓天下變得大亂,怎樣動作才會把影響減到最低,虞世基所謂的計策,根本就是一堆言之無物的廢話,他那樣反而會逼著他們造反。
隋煬帝楊廣看著楊昭,他終於第一次,對自己這個肥胖的兒子,產生了慶幸之意,良久,方才淡淡道“今日所說的事,事關重大,朕無法現在決定,過段時日再議,你們都退下吧…。”
“臣告退…。”楊昭、虞世基、裴矩三人一齊施禮,然後緩緩退出了大殿。
出了殿門,裴矩依舊是一副小心翼翼的神情,虞世基則是很不快的哼了一聲,招呼都沒打,快步走向宮門。
裴矩跟楊昭二人,擇是呆在一起,裴矩見四周無人,嘴裡輕聲說道“太子殿下!我覺得陛下,現在可能不怎麼敢廢除總管製,至少不願在這幾年廢除總管製…。”
楊昭驚訝的問道“為什麼?父皇現在已知道總管製的種種弊端,怎麼還不願削藩?”
裴矩輕聲笑道“太子殿下!廢除總管製,事關大隋社稷國詐,沒你想象中那麼簡單的…。”
“此話怎講?”
“總管製是代天子守牧天下各地邊境,掌一地之兵政大權,集兵權政權於一身,可以說是藩地裡最高的統治者,先皇當初為何要給各地總管如此大的權力…?”
楊昭從想了想,又道“所以!皇祖父為了更徹底的掌握天下,也是為了拉攏關隴門閥,所以才將他們給分封各地…!”。
裴矩點頭應道“不錯,與曆朝帝王不一樣的是,先皇起事之前,並非關隴門閥世家,也沒有影響深遠的各門閥盤,盤根錯節的支持,可是如今,他對關隴門閥就更不放心了,可是偌大的國家,總需要幾個人來幫他治理呀,雖說天下之事無論巨細,皆決於朝廷,陛下至高無上不假,卻不可能憑他一個人的精力,打理這麼大的一座江山,所以隻能與關隴門閥合作…?。
楊昭默然沉默半晌,又道“可是現在…!”
裴矩笑著接口道“可是現在不行了,這世上沒有永遠行之有效的國策,國策的改變和廢立,皆決於當時天下的形勢,形勢變,則國策變,總管之製也是這樣,如今新皇壯誌淩雲,一天到晚的就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所以,先皇定立的總管製的益處,就漸漸的消退,而弊端已現端倪,它逐漸出現了隱憂,甚至會形成大患,於是,廢除總管製便勢在必行了…。”
“那你為何說時機未道…?”
裴矩繼續歎道“時機確實未到啊!殿下,廢除總管製,恐怕真的隻能等將關隴門閥的影響力,逐漸的圧縮,再緩緩圖之了…。”
楊昭遲疑的問道“哦!那我父皇之所以,還沒有舉動,是因為他們的君臣感情,所以猶豫不決麼…?。
裴矩搖頭否決道“不願傷了君臣感情是一方麵,但是陛下是個很冷靜、很理智的人,他所思者,不僅僅於此,微臣敢問太子殿下一句,各州總管若被削除,你讓陛下如何安排他們…?”
楊昭理所當然的應道“當然是令他們解除兵政大權,舉家回京師居住…!”
裴矩盯著他,淡淡道“那各州總管原來的封地怎麼辦?交給誰來治理?各州總管若是有不臣的可能,那些地方上的豪強,豈不是更有可能?曆朝曆代臣子奪皇帝的權,廢帝自尊九五,他們是怎麼做的?三國時的董卓、曹操之流,他們怎敢如此大膽妄為…?”
楊昭眼睛都直了,半晌垂頭喪氣的說道“他們當然是手握重兵,趁帝弱臣強,起而篡位…!”
“所以,陛下不願現在廢除總管製,實是因為他不怎麼敢怎麼乾,但是,陛下的內心裡,一定會將廢除總管製進行到底,因為有曆朝這麼多逆臣,擁兵篡位的先例,你覺得陛下會放心讓這些外姓臣子,掌握兵權政權麼…?”
“陛下其實是希望你將來即位之後,再慢慢找個好的辦法,穩妥而溫和的把這件事情解決,各地的野心跟實力有關,有了實力,他們的野心便會膨脹,實力弱了,他們自然便老老實實,所以,你將來要做的,便是削弱關隴門閥的實力,比如說,涼王殿下韓世諤如今,擁甲十餘萬,當實力大到了一定的界限,必然會有異心,肯定有所謀哉,不可能安安分分做他的藩王,你試想一下,如果他有能力篡位,卻最終未篡,結果會怎樣…?。
會怎樣?楊昭絞儘腦汁思考,能篡而未篡,結果自然是,被朝廷削弱?或是、中途早薨、或是,自立一國?想到此處,楊昭忍不住問道“結果會怎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