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一切的前提都是需要歸根在太昊伏羲氏安然無事的基本上才能做到。
太昊伏羲氏,說的誇張一些,他即是東巽帝國,而東巽帝國,也就是他,二者缺一不可,若是缺了太昊伏羲氏的話,東巽?這個國家可能還會存在,但是帝國,就不一定了。
所以說東巽帝國與大陸諸國相不同且特殊的地方也就在這裡了,太昊伏羲氏安然無恙的時候,這個國家自然是大陸三大帝國之一,能夠與它所相提並論的也就隻有南離帝國和北艮帝國,但如果說太昊伏羲氏出事了的話,就比如現如今的太昊伏羲氏遭遇刺殺昏迷直到現如今,這不就是已經造就了東巽帝國漸漸的沒落。
以至於現在,就連軍中暴亂這種駭人的事情都發生在眼前了,可想而知,東巽帝國現在到底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境地。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軍中暴亂這種事情,怎麼能夠輕易當作平常事發生呢?
倘若太昊伏羲氏在的話,這種事情怎麼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又怎麼可能會出現?
現在傳聞都鬨出來了東巽帝國各地暴亂,周敦頤不難想象,接下來的東巽帝國,說不定就連叛亂這種事情都會出現,隻要太昊伏羲氏始終昏迷不醒的話,時間繼續往後推移的話,相信就算是揭開反旗這種事情都是極其有可能發生的,畢竟若是太昊伏羲氏不在,偌大的一個東巽帝國,又有誰能夠有那份如太昊伏羲氏一般的能耐可以震懾的住各地呢?
太昊顓臾的才能固然可以讓起父皇太昊伏羲氏將他立為太子儲君,但是現如今太昊顓臾可是遠在前線,並且,就是這位太子殿下所處的前線,可是正正好好就是爆發了暴亂的源頭,現在的這位東巽太子殿下啊,還真是分不開心來管控什麼有關於國內各地發生的暴亂事情了,而且啊,這位東巽太子殿下年紀現如今才多大?這些年他是以儲君的身份幫助太昊伏羲氏處理了不少政務沒錯,但是他的威望始終不如太昊伏羲氏一絲一毫,因為太昊伏羲氏的原因,東巽朝臣固然還是有可能會將這位儲君視作下一任帝君看待,但是偌大的東巽帝國,怎麼可能全部人都將太昊顓臾視作儲君呢?
在分散在東巽帝國各地的那些異姓王眼中,隻要太昊伏羲氏一旦駕崩的話,那就代表著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畢竟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也就隻有太昊伏羲氏的存在,才能震懾住他們的那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膨脹的野心了。
至於太昊顓臾?那是個什麼小輩,他有什麼能耐能夠繼續代替其父鎮壓他們?
並且即便是拋開這些異姓王不談,要知道太昊顓臾可是太昊伏羲氏的第九子,而他上麵啊,可是還有著八位哥哥呢。
那八位哥哥,名義上可都是有著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所以啊,太昊顓臾,從來都不是唯一,他最多也就隻能算得上是太昊伏羲氏還健康無事的時候,一個勉強的首選罷了。
所以說東巽帝國現在處於的尷尬境地就是,身為帝君,太昊伏羲氏不能發生任何的意外,即便是身為儲君的太昊顓臾,現如今也是沒有任何的理由希望自己的父皇發生任何的事情,因為太昊顓臾心裡也是有數的,憑借著自己現在的手腕和威望,繼承皇位?
那是他遠遠做不到的。
而且東巽帝國若是在皇權交替的時候發生意外的話,那可就很懸乎了,因為東巽帝國的特殊性,導致了這個國家若是在皇權交替的時候發生意外導致皇權旁落的話,那麼東巽帝國的結局將不會變成現如今北艮帝國的那般狀態。
北艮帝國的公族都是經過了將近千年的歲月沉澱而來的,他們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自己即便是有著想要將皇族取而代之的想法,也需要好生的運轉一番,畢竟,他們每個公族想得到的,可是北艮帝國,而不是一個被肢解的不成樣子的類似於趙魏韓三國那般的國家,而且當時趙魏韓三國肢解中晉王朝的那般境地,可謂是百年都難得一遇的時候,而現在這個時候,北艮帝國的這幾個公族但凡是冒出來了這些想要將皇族取而代之的苗頭,便是會毫不猶豫的被諸國給打壓下去,並且,燕地九騎可還活在世上呢。
東巽帝國的特殊性同樣也在於,各地的公族或者說是異姓王,完全可以憑借著太昊伏羲氏的那幾個子嗣,將其扶持登基,而後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將東巽帝國的皇權不變,但是實際上的統治者,卻變成了自身。
如此的計劃,不用想都知道,在東巽帝國如今的那些各地異姓王的心中和公族的心中,早就已經為此謀劃的差不多了。
畢竟在位時間多達百年,太昊伏羲氏的子嗣,那可是最不缺的了。
太昊顓臾,隻能算是一個最出色的子嗣罷了。
而一旦東巽帝國若是真的發生了這種事情的話,那麼南離帝國自然是不可能坐視不管的,畢竟,東巽帝國國內都發生了這種事情,倘若南離帝國再視而不見的話,那可就是虧大了。
所以周敦頤也是站在王爵的角度上進行思考,絕對這件事情,若是真的如自己所推算的這般的話,那麼南離帝國日後可以操作的空間,可就大了。
“公瑾,稍後你派人即刻轉道趕赴金陵,將此間傳聞告知與風王爺,陛下那裡,也要切記將這些事情彙報上去。”
周敦頤深思了良久,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讓他現在也不敢馬虎了,這件事情,也是務必要讓風不平知曉的才行,否則的話,說不定還會引火燒身。
“對了,清陽,你手底下的人這些日子也是負責尋找那位監軍大人,尋找的事情進展的怎麼樣了?可有什麼線索嗎?”
有關於那位離帝李敦民所安插在軍中的監軍大人,自從那日天柱山老鬼事件之後,就徹底的沒了消息,而周敦頤也是在乾清陽到來之後,便是將這件事情交給乾清陽去處理了,畢竟乾清陽此番前來又不是孤身前來,光是他帶來的那些修士,就足夠讓周敦頤可以閒下來專心思考北上的事情不必去管其他事情了。
就比如執金司的那位老牌統領耿秉,執金司整個衙門當中為數不多的九品修士之一,並且耿秉除了自身實力的強大以外,他的一些偵查辦案的才能,完全不遜色與錦衣衛千戶的水準,可以說,自從劉守有被迫回歸金陵之後,耿秉的出現,也算是及時的補充上了關於周敦頤他們這支軍隊有關於情報的不足。
畢竟乾清陽一介錦衣衛指揮使,身份地位都可以說得上是顯赫,若是讓乾清陽去處理這些事情的話,就算是乾清陽自己本人願意,周敦頤也肯定是不會讓乾清陽去做的,所以說,耿秉的出現,也就正正好好的彌補上了這個缺口。
不過,有關於尋找那位監軍大人的下落,這件事情自然就是由乾清陽親自接手了,畢竟無論再怎麼說,那位監軍大人的來曆可都是離帝李敦民所派出來的,讓乾清陽這個身份去調查的話,可謂是再好不過了。
隻見乾清陽無奈的搖了搖頭聳了聳肩,道
“王爺啊,這件事情事到如今,我還真是沒有任何的線索啊,您所說的那個監軍,就好像是突然人間蒸發了一樣,自從在天柱山那裡消失之後,我當時將手頭上所有的人力全都撒出去搜查了,結果直到大軍開拔,也沒有搜查出來任何的蛛絲馬跡,為此我還專門在天柱山附近留下了幾個人手繼續調查,不過看他們這陣子給我的回報,天柱山那裡,仍然如往常一般,什麼都沒有發現。”
乾清陽對此也很無奈,他如何也猜不透,那個所謂的監軍大人到底是在哪裡,雖然說是失蹤了,但是時間已經過去了這麼久,他卻什麼都沒有搜查出來,是連一丁點的蛛絲馬跡都沒有查出來,現在周敦頤這麼問,他臉上又怎麼掛得住呢?
“那位監軍大人,若是再搜查下去還是沒有任何消息的話,清陽,到時候回到金陵之後,孤便為那位監軍大人,填為軍中戰死罷。”
周敦頤歎了一口氣,那位監軍大人其實讓周敦頤看來的話,其實本質上人也不壞,正如同他所對周敦頤說的一樣,他當初之所以做出來那般的舉動處處針對周敦頤,完全是因為他身上的任務罷了,若是沒有了那重任務的話,他又如何會與自己在那些時間當中鬨出來那接連不斷的矛盾和摩擦呢?
隻不過,立場不同,最終才產生出來了那番的結局,現在那位監軍大人下落不明,自己對此也隻能表示無奈了。
“清陽,按照現在的行軍速度,不出半個月的時間,軍隊便會抵達江夏城附近,隻不過,孤有一事,在此之前,還是想要與你以及公瑾商討一番。”
周敦頤轉身坐進了馬車,而後他招呼著乾清陽和周瑜也坐上來。
待得這兩個人也上來了之後,周敦頤拉下了馬車的簾子,按下了馬車內部的一個機關按鈕,隻聽見馬車發出了一道機關運轉的聲音之後,便沒有什麼變化了。
“關於行軍目標,孤還是有一些想法,隻不過,孤一人還是有些勢單力薄,所以想要從你們二人的眼中看看,能不能看出孤這些想法有什麼需要補足的地方。”
周敦頤說罷,從馬車的一個箱子裡麵翻出來了一張南離全境地圖,他將地圖攤開擺在馬車裡麵,看著周瑜和乾清陽看向地圖的眼神,周敦頤伸出手掌,將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在地圖上比劃了出來,而後順勢一路北上,周敦頤的手掌,停留在了南離境內的一座城池上麵。
隻不過,這個城池,並不是江夏城,而是。
襄陽城。
“襄陽城?王爺,您這是何意?”
周瑜有些有些疑惑,他顯然還是沒有從周敦頤的這些舉動當中看出來周敦頤的那些想法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
“莫非王爺您是想說,您北上的目標,並不是江夏城,而是襄陽城?”
可是沒過一會兒,周瑜就像是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一樣驚呼道。
“可是襄陽城這個地方,是由潘美一直掌控其中的,潘美的性子,王爺您也是知曉的,瑜,若是王爺您想要行軍襄陽城的話,瑜實在是不認為這是一條合理的行軍路線,還請王爺三思再下定論。”
襄陽城?
那個地方雖然名義上是南離城池,但是已經有多少年沒有被南離正兒八經的統轄過了?尤其是在如今的襄陽太守潘美上任之後,襄陽城就變得越發遊離於南離帝國與中原諸國當中,宛若是成為了一個中立勢力一樣。
對於周瑜來說,此番北上,他們的這支商州守備軍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渡河去往江夏城先行與白起他們的北一軍彙合之後再做下論。
而不是竟然膽大妄為的將軍隊直接開赴襄陽城,襄陽城那個地方,南離帝國有什麼需要去理會的?
“正是因為潘美的原因,所以孤才會選擇此番將大軍開赴襄陽城,若是按照以往的話大軍開赴江夏城的話,孤覺得,總歸是有一些漏洞在其中的。”
周敦頤微微搖了搖頭,他心中的打算,還是需要將大軍開赴襄陽城才能得到最根本的實現,若隻是將大軍開赴江夏城選擇與白起的北一軍彙合的話,反而有一切美中不足。
“清陽,你怎麼看?”
看著周瑜臉色有些難看,周敦頤問起了乾清陽。
而乾清陽也是搖了搖頭,他先是看了幾眼襄陽城的位置,而後抬起頭看向周敦頤,猶豫了一陣子之後開口說道
“王爺,您的安排,有些偏離風王爺原本的安排了吧。”
乾清陽的這一句話,讓周瑜再次陷入了疑惑當中,因為周瑜是壓根就不知道風不平的事情的,但是周敦頤在聽到了乾清陽的這一句話之後,也是陷入了一番沉思當中。
“清陽,風王爺的安排,孤不反對,隻是,現在事情的發展,已經是容許孤將大軍開赴襄陽城了,潘美,是南離遲早都要收拾的。”
周敦頤沉思了一陣子之後,如此說道
“潘美一族將襄陽城納為己有十幾年了,清陽,當年讓潘美坐上襄陽太守的是孤,而十幾年過去了,該去見潘美的也理應是孤。”
周敦頤長長的歎了一口氣,經過了十餘年的時間,他如何不後悔當年自己的所作所為。
力排眾議的將潘美這個叛來的魏國將領封為襄陽太守兼掌襄陽兵權,使得潘美一介太守竟然成為了一個天高皇帝遠的襄陽土皇帝。
“王爺,您當年的安排,我並不知曉您當年心中盤算著什麼,但是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您,將大軍開赴襄陽城,是需要承擔一定的後果的,若是那潘美沒有如您當年所想的那般,此番開赴襄陽城,將會成為一招險棋。”
乾清陽有些深意的看著周敦頤。
他倒並不是有多麼的反對周敦頤如此做,隻是,他需要提醒周敦頤的就是,現在他們好不容易已經將局勢變得格外的好,若是此番因為將大軍轉道開赴襄陽城這個決斷而使得他們再次落入險局的話,周敦頤,是要做好承擔責任的後果的。
“清陽,你所說的這些,孤都明白,不過,襄陽城與潘美,孤當年所做的事情,無論潘美這十餘年過去了是否未變,孤都要去見一見他。”
周敦頤咬了咬牙。
他當年力排眾議頂著巨大的壓力將襄陽城這個遠遠比江夏城更適合作為南離帝國邊境重鎮的城市交到了潘美的手上,何嘗不是有著自己的一番謀劃?
隻不過現如今十餘年過去了,讓乾清陽他們這些略微知道一些當年所發生事情內幕的人看來,那個潘美,早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有可能隨時都會引爆的炸彈。
十餘年前,潘美都能夠作為一個魏國將領叛逃加入南離帝國,十餘年後,潘美又何嘗不會再次對南離帝國做出十餘年前他對魏國的所作所為?
這一切雖然隻是猜測不假,但是作為當年一手做出此番決議的周敦頤,是要為此而承擔後果的。
若是周敦頤將襄陽城此番依然分毫不動的話將大軍開赴江夏城,乾清陽就不會說這些了,因為襄陽城的引信還沒有點燃。
但是既然現在周敦頤選擇了將大軍開赴襄陽城,那就意味著,周敦頤現在選擇將潘美這十餘年到底做了一些什麼,公之於眾。
“這一切的後果,孤,一力承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