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究竟是內憂還是外患呢?_大荒河圖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荒河圖 > 第四百五十五章 究竟是內憂還是外患呢?

第四百五十五章 究竟是內憂還是外患呢?(1 / 2)

大荒河圖!

大荒河圖第四百五十五章究竟是內憂還是外患呢?而除了實力上的差距以外,這二者之間的政治意義那也是互不相同的。

前者紅袍騎士歸根結底就是一支屬於皇帝的私人親軍,說白了也就隻是皇帝手裡麵的一把刀罷了,它的政治意義除了維護這個皇權以外,再無其他了。

而後者的紅甲騎衛,這可是一支自從誕生以來至今出動次數並不多的神秘軍隊。

但凡每次的出動,都是在某種含義上麵代表著南離帝國陷入了水深火熱內憂外患的境地之中,所以紅甲騎衛才會出動,而除了這之外,紅甲騎衛平日裡,是壓根就見不到他們的。

哪怕是象征著南離帝國統治者的離帝,想要見到紅甲騎衛,那也是難上加難的,饒是他們下令召喚紅甲騎衛,紅甲騎衛也是完全有理由抗旨不尊的。

那為什麼,在這麼一個任哪個皇帝看來都是一顆無法為自己所掌控的混亂力量,最後卻還是沒有人去對紅甲騎衛下手呢?

就算是這支神秘軍隊的實力再怎麼強橫,難不成還能強的過南離帝國嗎?

這一點啊,倒也不是曆代離帝不想做的事情,他們同樣的對此也很是無奈。

畢竟紅甲騎衛的存在始終就代表著在這偌大的南離帝國當中,始終是有著一支不能為他們所掌控的強大力量。

他們做夢都想要將紅甲騎衛收入囊中納入己用,可惜,紅甲騎衛的高傲卻讓這幾代的離帝拿這支軍隊沒有任何的辦法。

而若是想要擅自撤銷紅甲騎衛這個番號以及編製的話,對於如今的離帝來說,這無疑也是困難無比的。

為什麼會困難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支紅甲騎衛的成立時間,可是來自於南離帝國史上為數不多的一位強大帝王執政時期的。

那位帝君,也是被後世供奉為南離武帝,同樣的,也是在那位南離武帝的執政期間,南離帝國徹徹底底的將天下第一帝國的名號坐的穩穩的,而那時的南離帝國,也是兵鋒所指之處,皆是其之疆域。

紅甲騎衛,也是在那位南離武帝的獨斷之下成立了起來,而最初給與紅甲騎衛的代號,則是龍騎

但凡跟龍字沾上邊的軍隊,那可就不可能會有多麼的簡單啊,這畢竟是一件無人可以去質疑的事實。

而當時同理的,那時的一個草台班子卻被冠上了龍騎的稱號,這對於彼時的南離軍隊,那可並不是多麼容易會被他們所接納的。

因為畢竟在那個時期的南離軍隊,那可是正兒八經的打遍天下無敵手,天下諸國無任何一國的軍隊膽敢與南離軍隊硬碰硬,而自己國內龍騎的出現,這個稱號的出現,不就是相當於是說這支連仗都沒有打過的草台班子,被冠以了天下第一強軍的稱號嗎?

當時的南離國內,那些上將們自然而然的是對此很不服氣的,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時候他們可是為了爭那第一強軍的名號爭得可謂是水深火熱的,而這家夥可好,在他們爭了半天的時候卻愕然發現國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冒出來了一支喚作龍騎的新軍。

這也就以至於龍騎的一經出現,便是自然而然的成為了當時南離軍界的公敵,不過很快的,龍騎也是依靠著自己強橫到窒息的實力,徹底征服了那時桀驁的南離上將們。

畢竟當時的龍騎,可是有著三千人的編製,並且三千人之中,平均的戰力也已然是達到了七品修為,更甚者三千龍騎當中,更是有著三百位九品修士,三十位九品上,三位,踏入了那一層次的修士。

這般由著如此強橫到讓天下軍隊窒息的恐怖戰力一經出世,便是橫掃天下,更彆提當時的龍騎使用的各種裝備器具,都是由皇室禦府親自鍛造而出的,無論是其品質還是材料,都實乃是當時的天下第一。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當時的那百年之中,流傳的最為人所知的一句傳言便是有關於這支南離龍騎的。

龍騎不過萬便可天下無雙,龍騎若過萬天下便儘在囊中。

這話雖然誇張,但卻是當時那百年之中用來形容這支南離龍騎最為恰當的一句話了。

而在當時,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使得了南離龍騎在用實力征服了國內軍隊之後,便是穩坐下了天下第一軍的稱號。

不過三千龍騎的日常軍費開銷程度,卻是一個無止儘的窟窿。

在當時南離武帝的執政期間,三千龍騎的軍費開銷便是可以抵得上彼時的國內三支滿編主戰級彆軍團的軍費開銷。

這已然是一個恐怖如天文數字的軍費開銷了,要知道南離帝國的一支滿編主戰軍團的軍費開銷那也已然是冠絕天下之最了。

可是與這不過三千龍騎比起來,竟是需要三支滿編的主戰級彆軍團的軍費才能與其相比,這要是在那位南離武帝的時期還好,畢竟那個時候的南離帝國強大無比,完全是可以養的起這支有著強橫戰力的南離龍騎的。

可,這要是換了一個帝君呢?

在那位南離武帝駕崩之後的後續兩代南離帝君執政的時期,倒是並沒有對龍騎的龐大軍費開銷多說一些什麼,反正在他們看來,龍騎的戰力實在是強大到了一個極點,這支軍隊的強大對於南離帝國隻會是百利而無一害,所以付出一些軍費而已什麼的,他們自然是接受的起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在最開始的那兩代離帝執政時期,龍騎並沒有任何軍費的縮減,反而的因為這兩位帝君的一些命令,給予了龍騎又是增添了數筆軍費的開銷。

然而好景不長,在這兩位帝君先後駕崩之後,第三位離帝一經登基,便是當著無數大臣的麵,在公開的場合表達出來了自己對於龍騎的不滿。

因為這位離帝是一個典型的尚文不尚武,飽受儒門文學浸染的帝君,所以在這位帝君看來,軍費的開銷越多,這個天下也就將會變得越亂。

可能在這位陛下的眼中看來,正是因為先帝們花費龐大的錢財用在軍隊上麵,所以這也就才造就了天下始終戰火不休的原因。

而一旦到了自己這裡,隻要自己將戰火熄滅,隻留下一些足夠用來自衛的軍隊,那樣的話,就已然是夠了。

這般的如意算盤,在這位離帝的心中可謂是盤算了個明明白白的,明顯這就是看的出來,在這位陛下的眼中,自己隻要主動停手,並且將軍隊縮減的話,那麼這個天下就是會迎來和平的。

也正好,這個思想是在一位在當時國力天下無雙的君主身上,再加上彼時他手中的權柄是完全足以讓他對這個天下的格局進行影響的。

所以他在登基沒過多久之後,便是下達了自己的第一道命令。

大幅度縮減軍費的開支,完全沒有任何提前知會商量的情況下便是獨斷的選擇了撤銷了數支軍隊的番號。

就連當時的主戰級彆軍團也難逃這一災禍,被這位君主接連的撤銷了多達整整五支主戰級彆的軍隊,並且在並沒有給予多少銀兩的情況下,便是將這些士卒將校們驅除出了所在的駐地,責令其回到家鄉。

這已經是蠻橫無理的舉動了,試問這條命令,除去那些愚忠分子以外,又有多少人會選擇接受呢?

毫無疑問的,在這條命令一經麵世之後,便是遭到了朝中文武百官們的阻撓。

對的沒錯,不止是南離的將領們,就連是當時的南離文官們,對於這條命令的麵世都是抱以絕大的不滿。

甚至於當時的六部衙門聯合了丞相,乾脆的選擇了封駁了這條新君登基以來的第一道命令。

這可就不同尋常了啊。

要知道封駁這種事情,雖然說六部官員聯合丞相,是有這個權力的,但是基本上數千年的南離帝國曆史裡麵,出現過封駁君令的次數,是絕對不超過五次的。

除非是那種著實是忍受不下去的亂命以外,這些前朝官員們誰又會選擇硬著頭皮跟君主去頂牛呢?

君即是天,君權天授這些思想早就已經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他們的腦海當中變得根深蒂固了起來。

除非是亂命,倘若是一條並不是很實際的軍令,或者說還是會有一些壞處的,但是隻要影響不大,這些官員們都是不會選擇走上封駁這條路子的。

因為做出來這件事情了之後,他們身為官員就已然是站在了君主的對立麵啊,封駁什麼的,這可是在打自家君主的臉啊,這種事情,誰會敢去做?

尤其還是在打南離帝國這麼一個國家君主的臉,這個天下能有這個膽子的人,那簡直就是屈指可數吧?

更彆提最直接了當的就是,一旦是選擇了封駁,那麼身為君主,自然而然的就會對這些封駁自己命令的臣子們,一一記在心中的。

好家夥,被自家的君主一直記恨在心中,這日後的仕途生活可怎麼會好過呢?彆說是仕途了,說不定自己在後來的有一天都是有可能會在什麼情況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被人給抹了脖子這也並不是說不準的呢。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封駁,是不會被他們使用出來的,他們是有這個權力不假,但是這個權力的一經使用,其後果,可是需要他們去承受的。

尤其還是,他們那一次的封駁,封駁的還是新君登基以來的第一條昭告天下的君令。

第一條昭告天下的君令竟然就遭受到了群臣的封駁和不滿,好家夥,這件事擱誰身上誰又能夠受的住呢?

所以說很奇葩的局麵就由此而發生了,雖然說被封駁了君令,但是這位離帝卻還是壓根不放棄的選擇了拉攏了幾個腐儒充當自己的親信,並且對他們個個都委以重任,最後,還手寫了幾道君令,蓋上了自己的章印,讓這些腐儒們各自領了一張,去往各地解散軍隊去了。

要知道一條正兒八經要昭告天下的君令,是要從君主這裡發,由尚書台召集丞相以及禦史大夫二人各自蓋審閱通過了之後,才能將這封詔書發出的。

這種詔書,一般也都是那種比較大的決策,或者說是需要昭告天下的詔書,所以這才是需要前朝官員進行審閱的。

而像解散軍隊這種事情,自然也是比較大的決策,按理說這種詔書,就算是離帝想要下達的話,那也是需要先要知會丞相一聲的,可是當時的那位離帝,卻是乾脆的跳過了這一程序,直接就是蓋上了自己的私章。

這種詔書,若是將領硬氣一些的話,也是完全可以拒不接受的。

可是誰又能夠想得到,那些領了詔書的腐儒們一個個的不知道是從哪裡學得本事,將那些邊軍的將領們一個個唬的團團轉,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便是將其麾下的軍隊儘數解散了。

解散了也就罷了,那些將領們剛想要替自己手下的士卒們向這些腐儒們討要一些安家費,然而那些腐儒們卻是訕訕一笑,乾脆就翻臉不認人了,壓根就沒說安家費什麼的這一回事。

這可就是空手套白狼了啊,這番接二連三的舉動,也是在那些前朝官員們還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便是使得了南離帝國的邊軍一下子就在當時離奇的消失了多達四萬人。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啊,況且這還是邊軍,駐紮在敵國邊境的邊軍啊,一下子就少了約莫四萬人的戰力,這也得虧是南離帝國在那個時候積威已久,所以即便是驟然之間少了數萬的邊軍,敵國也是不敢擅自對南離帝國發起兵戈。

但是在待得前朝的官員們回過神來了之後,原先有著二十萬之數的南離邊軍,已然是隻剩下了十萬之數。

這是什麼舉動?

一下子就削減了一半的邊軍,當時的南離帝國疆域可是比如今李敦民的時期要大得很呢,十萬邊軍,最多也就隻能做到勉強的將邊境看好罷了,一旦要是敵國以重兵搞出來了一手什麼突然襲擊的話,那麼邊境,也就將會因為兵力空虛的原因而變得異常的危險了。

這番的舉動,當時可是直接就在南離國內引起了一番滔天的巨浪。

乖乖勒,這還好那時候天下的諸國基本上都是懼怕著南離帝國的兵威,壓根就不敢對南離帝國動什麼小心思。

這要換做是其他時間段的話,光是因為這邊軍兵力稀少的情況下,還真是難保會造就出來什麼樣的慘禍發生。

在當時的那位丞相與禦史大夫一同入宮拜見那位離帝,並就著裁軍一事,對離帝再三的商討,直到了最後,那位離帝才是有所鬆口,答應下來了自己將不會再擅作主張了。

可是這番的答應,卻也隻是短暫的唬下了丞相與禦史大夫二人。

這位飽受那些腐儒教導的離帝,又怎麼可能會忍受的了區區臣子就敢跳出來職責自己的事件發生呢?

於是乎,在與那幾個腐儒的商討之下,這位離帝以一手絕戶計,活生生的硬是將那位丞相大人給被迫餓死在了自己的府中。

至於那位禦史大夫,也是被人發現意外死在了茅房裡麵。

這可就有些不同尋常了呀,雖然說當時的前朝官員們大多都已經是對此知道,知道這件事定然是他們的那位陛下所做出來的。

可是就算是他們知道這件事,他們又能夠如何呢?

總不能逼迫著那位陛下將已故的丞相大人與禦史大人死而複生吧?

不過雖然話是這麼說的,可是在當時還是有著兩位尚書級彆的官員對此現象忿忿不平,乾脆的直接選擇了孤身兩人,直接便是在未曾通報的情況下,便是闖進了皇宮之中。

挑釁,這般的情形在那位陛下的眼中,簡直就是對於自己君權莫大的挑釁啊!

先有最開始的封駁詔書,緊接著便是丞相禦史大夫教訓了自己一頓,再到了如今,兩個區區的尚書連通報都不通報一聲的就直接闖入了自己的宮殿,這不是挑釁自己的權威這是什麼?

於是乎,那位離帝便是在極度惱怒的情況下,二話不說吩咐了禁衛將那兩位尚書原地處斬了。

短短一段時日,南離朝廷先後隕落了丞相以及禦史大夫,現在又多了兩位尚書,並且這四位堪稱通天一般的官員,竟然都是被當今的離帝所殺的,這般的情形,還如何敢讓那些前朝的官員們對這位陛下有什麼言辭呢?

那些剩下的憤青們,也是被這位離帝吩咐了宮中的禁衛,挨個的前去金陵城中抄家處決了,也正是那一場慘無人道宛若暴君行徑一樣的殺戮,持續了整整三天之久。

那三天時間裡麵的金陵城,哪裡還有半分南離帝都的模樣?

大白天的百姓不敢上街,一到了晚上,就連那些巡城的武侯們,也是對於一些當街殺人的事情不管不問。

那三天裡麵,金陵城半分的法治都沒有,慘死在那三天時間裡麵的,同樣也不止有一些憤青官員罷了。

更多的,則是一些本與這些事情毫無瓜葛的普通百姓們。

這就牽扯到了其中有一些人仗著那位離帝的命令擅殺的原由了,而這黑暗的三天,最終也是徹底的像那時的南離世人,彰顯出來了這位表麵被腐儒包裝起來的所謂君主,其實撕開了那層偽裝後,也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

而作為最開始削弱兵權首當其衝的南離龍騎,到了最後卻是成為了終止這個暴君行徑的最後援手。

話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到最後這個暴君變得越發的無法無天的時候,是南離龍騎與皇室供奉聯合出手,最終這才將這個暴君的氣焰給平滅了下來。

雖然這其中很是黑暗,而且其中發生的事情也並不是多麼的讓人能夠予以接受,但是好在結局是好的。


最新小说: 每天都在生存遊戲裡求生 修仙煉妖記 紅樓之黛玉長嫂 醫妃重生:空間靈泉攬君心 七零美人要離婚,冷麵軍少他急了 詭異求生,成為領主從撒錢開始 在萬國將餐飲業做大做強 惡女,但五歲半 孤僻高冷謀士拒絕談戀愛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