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證實,這封塌上論當真是這個人親筆書寫,且都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話,那麼毫無疑問的,這個人絕對是個大才無疑。
再緊接著的一段時間裡麵,離帝也是針對於這個鴻臚寺的五品小官,展開了不少次的暗中調查,甚至於他都是調動了錦衣衛的人手,來時刻觀察著這個名叫魯肅的年輕人,一天中究竟都在做些什麼。
這並不是小題大做。
因為當時最好的結果就是證實那塌上論當真是魯肅自己所鼓搗出來的。
否則的話,那可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畢竟這涉及的可是有關於南離帝國在下一個時代中的國策方針以及規劃,這些事情那可是馬虎不得的。
這要是被一些敵國之人摻和其中的話,離帝他們,還真是要有些不寒而栗了。
不過好在,最後的結果也是被證實了出來。
那封塌上論,的的確確就是出手自魯肅一人之手的。
這則事情一旦經過確認之後,離帝當日便是在朝會結束之後,專門召見了這個鴻臚寺的五品小官魯肅。
在麵見了魯肅後,離帝也是被這個年輕人的談吐給驚訝到了。
他這也是實在有些想不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有著如此的才能,竟然會如此的在鴻臚寺中打雜了那麼多年。
這實在是無疑與是明珠蒙塵。
當即的,離帝便是下令,將魯肅調入禮部,雖然仍舊不過也就是五品官階,可是進入禮部的事務,卻跟在了當時那位禮部老尚書的身旁,幫這位老尚書端茶倒水。
最初的時候,當然也就真的是端茶倒水了。
可是久而久之的,那位老尚書也是逐漸的發現,這個從陛下那裡調來的鴻臚寺小子,本事倒是不小。
所以說慢慢的,老尚書也是決定將禮部的一些事情,慢慢的開始詢問起來了魯肅對此的看法和意見。
到了後來,因為魯肅的才能逐漸的展露出來,這也是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禮部上下官員們的一致認可。
所以說那個時候,魯肅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正式從鴻臚寺的五品小官,搖身一變,成為了禮部的左侍郎,真正的擔任起來了那位老尚書的副手,開始幫助這位老尚書處理起來一些禮部的事務。
這樣的日子又過了兩年後,禮部的老尚書大人終究是身體不支,向離帝乞骸骨,離帝李敦民這也是自然而然的就同意了此事。
並且在這位老大人的大力舉薦之下。
不過幾年前還是鴻臚寺五品小官的魯肅,竟是如此的便是成功的,成為了如今的禮部尚書大人。
成為了南離朝廷六部之中的首腦尚書之一,手中掌握著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攀爬不到的權勢以及位置。
這般的傳奇事例,魯肅從開始到完成,零散的也是花費了整整九年的時間。
九年時間,也讓魯肅從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成了現在已經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
不過現在三十多歲的魯肅,也算是南離高官中,比較年輕的一人了。
當然了,這也是要將一個家夥排除在外的。
周瑜這個水軍都督,無論是年齡還是長相,都不得不讓人嫉妒的過分了。
排除了周瑜這個異類外,魯肅在朝中高官裡麵,這也算得上是史無前例的年少得誌了。
簡在帝心,深得離帝賞識,如此的這番,已經是足夠讓魯肅有著足夠光明的前途了。
並且,魯肅也不是那種輕易便會自滿而後自大的人,他的性子使得他為人忠厚,寬己待人,所以從而也就使得了禮部在他的帶領之下,在這幾年變得越發的產生了一些活力起來。
原本禮部這麼一個衙門,竟然也是會有著這樣的一幕,這倒是讓李敦民有所詫異了。
不過魯肅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錯的,所以李敦民也就沒有說些什麼。
而且讓魯肅這般年紀的人坐上了尚書的位置,這也就使得了禮部整個衙門上上下下的官員,都變得有些年輕了起來。
新鮮血液得到了充分的補足。
反正在魯肅之前,是沒有人敢相信,有人能夠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坐在了一部侍郎的位置上的。
想要坐在侍郎之位上,按照往常的慣例那差不多也是要三十四歲的資曆,甚至三十多歲都是有些年輕了。
四五十,都是大有人在的。
可是魯肅開了這個先河之後,現在的禮部,可就有些年輕了。
先是現在出使的苟侍郎,如今的他啊,年齡也不過就比魯肅小了那麼幾歲,三十出頭而已。
這般的年紀,很是年輕了。
並且魯肅這人,也曾經是入了風不平,以及周敦頤等人的視線中的。
這個年輕人能夠寫出塌上論這樣的國策,自然也是會引起這些南離大佬們的注意,可是在李敦民迅速的下手後,魯肅便是有些被歸與了離帝一派中的意思了。
雖然魯肅從頭至尾這九年的時間裡麵都沒有承認過這件事。
但是默認,也算是一種承認不是嗎?
更何況在魯肅這種人的眼中,知遇之恩,難道還不足夠嗎?
知遇之恩之外的,可還是有著一層帝君的身份在這裡的。
忠君報國本就是他們所被灌輸的理念,如今再添上一份知遇之恩,想來魯肅,應該是跑不了了一個離帝一派的身份了。
尚書級彆的官員,並且才能如此的顯著,簡直就是大才,尤其是這還是在得到了一眾南離大佬們的欣賞之下的這麼一個年輕人。
這,不比那個銀槍爛筆頭的尚書令好上不知道多少。
如果說花費了大價錢將那個尚書令拉入自己門下的決策,讓離帝李敦民惹得了不知道多少人嘲笑的話。
那麼將魯肅這麼一個有著大才的年輕人一手扶持到了禮部尚書位置上的舉動,卻也是向著南離世人證明著。
當今的這位陛下,並不是魚目混珠之輩,識人,識才,還是可以做到的。
魯尚書微微的點了點頭,看著眼前的這位陛下。
“陛下,雖微臣力量有限,但是微臣手下禮部卻是能夠為陛下分上外交之憂,中原之事,微臣也與苟侍郎有過商討,在陛下既定的利益之上,苟侍郎仍會與中原諸國摻取三成之數,而苟侍郎的本事,微臣也是信得過的,所以,既然苟侍郎能夠說出三成,再加上郎大人從中援手,縱是三成之上,微臣認為也是可以搏一搏的。”
聽著魯肅的這番話,李敦民微微眯了眯雙眼。
這話說的,倒是不錯呢,挺讓他李敦民感覺有些意外的。
在他的既定利益之下,這禮部和鴻臚寺的人,竟然還想著再增添三成之數。
哈,該說自己要的太少了嗎?
李敦民心中有些無奈,自己想要讓中原諸國付出的代價,明明已經是一個對於他們而言算得上是慘痛的數字了。
之所以授意欽點郎大人的原因,這還不過就是因為李敦民有些擔憂,自己所想的那些既定利益,有些拿不準,所以說這也就是想著從禮部和鴻臚寺裡麵挑選出來一些強硬的官員們來主持此事。
嗯,李敦民的本意中,是認為此行使團隻要將自己所授意的那些既定利益拿到手中就已是不錯的了。
再因此掀起一場戰爭,南離打得起,是肯定打得起的。
隻是,沒有必要。
若是再掀起戰爭的話,南離能夠獲得利益最直接的法子,那毫無疑問的就是渡河,反攻進入中原大陸,再中原大陸上,燃起南離與中原諸國的戰火。
可是這並不現實。
這也有所欠缺考慮,即便是,南離能夠有本錢打得起這一仗。
隻是,魯肅的這番話,倒是讓李敦民有些楞住了。
他甚至都說是已經做好了要動用國庫的想法來再次掀起戰爭了,可是魯肅的這話一出口,卻是讓他有些不得不笑出了聲。
該說自己的眼界有些低還是怎麼著呢?
要的太少了嗎?
應該都不是吧?
苟侍郎和郎大人他們,該不會是要誤會了朕的意思吧?
李敦民不由得苦笑了一聲,自己的本意,也不過就是書麵的意思而已,這可,真的就從來沒有任何暗示的意思。
看著魯肅這個家夥。
這家夥的性子也是挺憨厚的,想來,這應該也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主意。
嘖,這個苟侍郎,哎,算了算了,若是他們真的能夠從中原諸國的嘴中,真的摻取了更多的利益的話。
他李敦民又怎麼可能會不要呢?
嘉獎,若是真的完成了這事的話,那肯定是要大大嘉獎的。
這一時之間啊,竟是有些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