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普通地麵,連水泥都是在安裝完汽輪機後鋪的,跟平常的地麵沒有區彆。
李銘向前走了幾步,腳下感覺不到什麼大的震動,隻能感覺到有規律的輕微震動蒸汽機,這代表著蒸汽輪機在做工,而且越來越快。剛啟動時震動還有些,隨著越來越快的轉速,蒸汽輪機也越來越平穩的,整個過程之中,蒸汽輪機的沒有引起周圍地麵太大的震動。
李銘從未見過這樣的蒸汽輪機,心中自問道“這就是新的技術的應用,給蒸汽輪機帶來的變化?但是這變化未免太過巨大了,之前的認知已經完全被推翻了。”
翻開李銘的履曆表,40歲的李銘,沒留過學,做過木工學徒,乾過鉗工,進過鋼鐵廠,進過火力發電廠,甚至還跑過船,雖然隻是蒸汽輪機的修理工,那時候人才匱乏,李銘在發電廠接觸過蒸汽輪機。經曆豐富的工作經曆讓人歎為觀止。其實現在工廠建設最需要的就是李銘這樣的工程師。
李銘這樣擁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很容易發現生產線中出現的異常變化,這是實踐結合理論帶來的最終效果。
工程師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在科研之上,可以說是最大的短板。機器能修會用,也可以適當的改進,但是你讓他從新研發一台機器,他就很難做到。科學家就可以做到。
看了李銘的履曆就知道,在工作之中李銘就是個萬金油的角色。精通各種機械,可以勝任各種崗位。說有的東西都懂,但是又沒有很深的理論基礎。這次看到新型蒸汽輪機,壓抑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了解眼前的蒸汽輪機。
張悍陪同著副總指揮從頭到尾的參觀了一遍生產線。
一發完整的彈藥由彈丸、彈殼、擊發藥、底火四大部分構成。每一個步驟都需要獨立完成。每一發子彈要經過100多道複雜工序才能出廠。
首先把原料(鉛或者其它金屬)通過管道送入特殊機器中做成彈丸這些彈丸需要進過篩選,打不到標準的會被剔除。之後製作成彈芯。
之後彈心壓入→尾錐部預壓→底部卷邊→尾錐部成形→過徑→輥溝→尺寸校量→稱量→外觀檢選,相當的複雜。
彈殼一般用銅作為原料,因為銅是一種金屬潤滑劑,有利於抽殼延展性好,比鋼更耐腐蝕。對需要多道拉伸工序的彈殼製造來說,可以提高精度,延長模具壽命。
我國的彈藥是鋼芯附銅彈藥,彈殼一般用低碳鋼和銅製作。我國為了節約成本一般都用鋼,我國炮彈殼也是用鋼做的。我國還有一種彈藥,不用銅直接塗漆,成本會進一步降低,但是彈藥性能就不如前兩者了。
底火是銅製的,裡麵加入的是發火劑早期采用雷汞現在為了安全絕大多數使用的是疊氮化鉛。少數使用斯蒂芬鉛。彈殼內裝的發射藥是以硝化纖維為主的多基火藥。當然這是指一般的普通彈藥。
以56式彈為例,彈殼需要37道工序。彈頭需要43道工序,現在是15道,一發子彈需要146道工序才能完成出廠。現在已經減少到87道了。現在我國用的槍彈生產工藝和設備基本都是自己研究製造的。
所以科學家是一個國家不可或缺的,是一個國家生產力發展的未來。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在生產力係統中,科學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主因和關鍵因素
科學技術是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過去,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的投入,現代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智力資源日益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要素,生產力發展和經濟增長主要靠的是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從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更是如此。
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超前性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先導作用。從生產、科學、技術三者的關係來看。三者主要表現為生產的發展推動技術進步,進而推動科學的發展。現在是科學推動技術進步,再推動生產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走在社會生產的前麵,開辟著生產發展的新領域,引導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如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探索出電磁學理論,通過促進電力技術的革命,並最終引發電力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大量的曆史事實已經證明了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
生產線參觀完,副總指揮走到成品包裝區,伸手抓起幾發彈藥看了看看起來很不錯,走,我們出去打幾發試試,看看這彈藥到底怎麼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兵工廠的人員點頭“是,首長,本身我們兵工廠也要進行試射。看看彈藥質量怎麼樣。”
副總指揮一行人來到外麵一片開闊地,
前方已經有人把靶子豎了起來,50米靶100米靶,每隔五十米就豎一塊。直到400米。
總部警衛團的隨行人員拿著56式半自動步槍,拉開槍膛將新造的十發彈藥壓入槍膛。拉槍栓使用臥姿準備開始射擊。
“砰砰砰………”十聲槍響。
張悍看著試射員的射擊時的狀態就知道,這是個射擊高手,槍支的指向自然,瞄準、呼吸和擊發的動作協調。看動作就知道是個神槍手。
拿起望遠鏡一看全是十環。50米的距離對他來太容易了。接著100米,兩百米,兩百米以後的距離就漸漸沒那麼準了。56式半自動步槍,射程超過800米,有效射程400米,沒有光學瞄準鏡的情況下,200你以後根本看不清,想打的準就非常困難了。
張悍又自己親自測試了一番,彈藥性能完全合格。
副總指揮看到實驗結果,非常滿意說要嘉獎兵工廠所有指戰員。
副總指揮在參觀完彈藥生產線後就衝衝離開了。
張悍也準備離開兵工廠,返回獨立縱隊。
這時李銘卻過來找張悍詢問蒸汽輪機的情況,張悍對這方麵也不太懂,就答應幫他找找這方麵的資料,這才離開兵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