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誕生霸主之路!
埃蒂爾伯格的北方有一條大河,河水從東邊的山脈流下與因維斯河在塔利維爾交彙形成卡拉迪亞大陸西部最大的河流,隨後繼續向西流經半個瓦蘭迪亞王國的國土彙入大海。
相比大名鼎鼎的因維斯河,這條河顯得籍籍無名,至今沒有人給它起過名字,隻是當地人簡單的稱呼它為兩界河。因為它的北方是神秘的巴坦尼亞王國,南方是遼闊的瓦蘭迪亞王國。
此時兩界河的南北兩岸,兩支規模龐大的軍團正在隔河對峙。
南麵軍團的領袖是瓦蘭迪亞的國王德瑟特,此時的德瑟特不複往日愁容滿麵的模樣。現在的他精神抖擻,身邊簇擁著幾十名貴族領主。在他們的身後是人的瓦蘭迪亞軍團,帶著高昂的戰意,隻等他們的國王一聲令下就可以衝過去河對岸殺光巴坦尼亞人。
過去德瑟特一直是在被動防守,因為巴坦尼亞人的不斷掃蕩導致薩哥特平原不僅無法籌措糧食和軍需,大量的人口流失也無法讓軍團補充有生力量。不僅如此,德瑟特還得反過來分出軍隊的糧食去接濟難民,派軍隊去掃蕩滿地亂跑的逃兵、劫匪部隊。
隨著伯裡康為首的貴族團體解散,原先支持伯裡康的一些貴族和一直在觀望的貴族紛紛開始響應德瑟特的號召主動帶人帶錢糧加入德瑟特的軍團示好。德瑟特的梅洛克軍團實力快速膨脹,也就難怪德瑟特會答應古德的租地請求了。
龐大的軍團,充裕的後勤,加上古德對薩哥特平原流氓和匪盜的引流工作,此時的德瑟特再無後顧之憂自然也不會白白浪費這麼好的機會去建功立業。
然後就有了這一幕,龐大的瓦蘭迪亞軍團浩浩蕩蕩向北開拔,打算一鼓作氣吞下阿伯·科默堡,一舉敲碎積壓在瓦蘭迪亞人胸口上的大石頭。
巴坦尼亞人聞訊也召集了軍團南下支援,作為卡拉迪亞大陸上最團結,行動最迅速的王國。除了原先就在那方作戰的芬吉爾軍團以外,由潘瑞克家族率領的潘瑞克軍團也迅速南下支援。
兩支巴坦尼亞軍團會合,人數高達人,雖然遜色於瓦蘭迪亞的梅洛克軍團,但是占據主場優勢,進可以和瓦蘭迪亞人正麵對決,退可以防守阿伯·科默堡或者是彭·坎諾克,隨時可以再次反撲瓦蘭迪亞軍團。
最終兩軍在兩界河展開對峙。
此時的古德帶著自己200人的雇傭兵加入到德瑟特的梅洛克軍團中,為了方便調度指揮,古德交出了軍隊的指揮權由德瑟特及他安排的貴族領主統一調度指揮。
古德騎著馬和流浪者在德瑟特的中軍陣地觀戰,因為被征召前古德沒有參戰的準備,所以隻帶來了流浪者和軍隊而沒帶後勤部隊,卡農和工程師也被留在駐地指導建設和管理。
古德乾脆當起了甩手掌櫃,看著他們打仗就好了。
隨著號角聲吹起,瓦蘭迪亞軍團步兵在阿羅曼克家族的昂瑟裡帶領下開始渡河。
由於淺水區域不大,瓦蘭迪亞軍隊的步兵隻能在一段大約能容200人同時渡河的地方涉水過河,同時由後方瓦蘭迪亞弩手則遠程掩護。
巴坦尼亞人不出意外地派出了數千人的弓箭手靠近河岸,在瓦蘭迪亞弩手最大射程外開始對渡河的瓦蘭迪亞步兵進行攻擊,同時調派1000巴坦尼亞步兵在岸邊拒敵。
搶灘登陸的過程並不複雜,就是一夥人頂著另一夥人的毒打硬湊上去。在這個過程中瓦蘭迪亞的步兵雖然死傷了不少,但是在昂瑟裡的帶領下快速穿過了河流,跟岸邊的巴坦尼亞人步兵短兵相接。
隨後是分列成數個方陣的瓦蘭迪亞步兵和騎兵開始渡河,進展異常順利。
這讓觀戰的古德看的直皺眉,雖然古德也覺得這場戰瓦蘭迪亞軍隊勝算很大,但這樣也太順利了吧?這個時候巴坦尼亞人的軍團不趁著瓦蘭迪亞大軍渡河的機會進行攻擊反而以這樣不痛不癢的方式進行打擊,等到瓦蘭迪亞大軍全軍過了河,兩軍正麵硬碰硬,巴坦尼亞必敗無疑。
隨著瓦蘭迪亞的軍隊在河對岸站穩陣腳,巴坦尼亞人的狙擊軍隊為了避免被瓦蘭迪亞軍隊攻擊開始後撤。
德瑟特和瓦蘭迪亞的男爵們大喜過望,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隨後紛紛隨著軍隊一起過河。
古德在岸邊觀望了好一會,巴坦尼亞人的軍隊全都撤離了河岸,這才隨著後隊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