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誰叫你讀書了,不就識兩個字嗎?村長今天下午還說了,村裡會組織人去識字,就連我都報名了。”
“什麼!!!”趙良瞪大雙眼看著自己的媳婦兒,一臉不可置信。
按照他的想法,讀書寫字基本都是男人的事,就算女人可以,但那也是地主貴族家的小姐。
陶翠翠一個農村女子,怎麼能去識字呢?
見自己的丈夫準備反駁,陶翠翠放出了大招“這可是陛下說的,大明人人都有學習的權利,包括俺們女人。”
正要脫口而出的趙良閉嘴了,麵對乾武皇帝的新政,趙良打心眼裡認同。
去年村裡的老財主被強製沒收了一半的田產,這些都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
趙良從來沒有想過高高在上的皇帝會為他們這些農民考慮。
所以乾武新政一出來的時候,得知裡麵內容的趙良,直接迎著帝都的方向跪下磕了三個響頭。
“好好好,俺去還不成嘛。”憋了半天,趙良隻能同意,反正皇帝的話準沒錯。
陶翠翠一副這還差不多的模樣,轉身去廚房鼓搗晚飯。
不一會,三菜一湯端上桌,裡麵有一碗羊肉。
“咕嚕,媳婦兒,今天是什麼日子?”看著桌上豐盛的晚餐,趙良咽了咽口水忍不住問道。
雖然大明不窮,但人口擺在那裡,而且丟失了南方上好的水田,大明的糧食每年都要進口,導致糧價很高,至少比南方的大順高。
而肉類,占據韃靼省的大明從來不缺,但也不是趙良這種底層人能吃到的。
“瞧你那樣,這這是俺發了工錢。”陶翠翠扭捏道。
“什麼!!!”又是一聲震耳欲聾的質問。
“當家的彆急,你不是白天去城裡嗎?上個月,村裡來了大商人,想要讓俺們女人幫著處理絲線,都是從督昌那邊收來的上好絲線,村長就組織俺們每天在村頭整理絲線,一個月下來給了一塊半龍元呢。”
聽了陶翠翠的解釋,趙良對如今的大明更不理解了。
督昌產絲自古有之,但商人在那裡收了絲,跑到泰寧來處理,想不通想不通啊。
這其實不奇怪,新政頒布加上各種加成,讓大明的發展速度呈飛躍勢上漲。
工業品不提了,大明內部興起各種手工業者和行商。
行商們走南闖北,對各地的物價乃至人工價極其敏銳。
督昌產絲,還有一條完整的絲織產業鏈,相應的,督昌的工價貴啊。
一些腦袋活泛的行商,采取了東邊收貨北邊加工西邊賣的模式。
朝廷對於這種行為不會拒絕,商人的行為盤活了大明的經濟。
還能為大明百姓帶來額外收入,百姓的日子自然好過起來。
正當趙良好不容易平複心情準備用飯時,有人來找。
“趙大哥在家不?”
聽到是村長兒子王攀的聲音,趙良放下筷子趕緊把王攀迎進門並招呼吃飯。
“不了不了,俺在家吃過勒,今天來找良哥是為了另一件事。”
趙良趕緊讓媳婦兒倒了碗水遞上,等著王攀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