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我擁有百分比加成!
被大明趕出中原後,南順高層痛定思痛,決定向大明學習。
因為環境不同,大明的一些改革不能照搬,但像忠烈祠這樣能激發軍人榮耀感的做法,南順直接照抄了。
南順現在的國策,完全歪向了先軍政策。
想要保證第三年就對外擴張成功,那南順的軍事實力必須在短時間內得到加強。
為了這一目標,南順高層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照抄的功績祠,楊澤開結合軍旗製度,直接把順軍士兵的地位,抬高到奴隸主般的高度。
從軍的順國人,可以在交趾擁有超過5畝的土地。
這數字不少了,交趾本來就沒多少耕地,這一手基本剝奪了交趾人擁有土地的權利。
這些失去土地的交趾人,被順人大量雇傭變成自家的家奴。
剩餘部分則強製要求進入工廠學習,從事繁複的生產工作。
而交趾軍旗的人,也被允許擁有不超過3畝土地,直接把他們變成了交趾的地主階級。
按照交趾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規律,這些土地完全可以養活家人。
而且,楊澤開還在公開場合宣布,一旦發生戰事,隻要攻取新的領土就會按這個政策逐一加碼發放。
此條對交趾軍旗的人也適用。
這可算徹底激發了南順軍人的擴張欲望。
南順在臥薪嘗膽,大明也在有條不紊的對南方工業進行產業升級。
逐步到位的工業設備,吸納了很多因為戰爭而失去工作的百姓。
朝廷之前對這些人進行了救助,每天在固定的地點發放糧食,保證其不會餓死。
除了重工業,南方發達的輕工業恢複的更快。
各種紡織廠、成衣廠、罐頭廠等等輕工業有關的工廠,四處開花全麵複工。
並且,由於南北統一,北方的生產原料大量進入南方。
這給原本就發達的南方輕工業,直接安上了一對翅膀。
戰爭結束後,大量的外國船隻停靠在大明控製下的各個港口。
沒有了大順這個競爭對手,大明的貿易出口額成倍增長,財政稅收也開始起飛。
統一紅利正在逐步顯現
這段時間,明帝國也開始逐漸低調,沒有過多參與國際事務。
因為朝廷正在製定所謂的《閣憲大章》。
統一後,朝廷發現《大明律》中的一些條款已經不適用了。
特彆是南方回歸後,很多南方商人本身就擁有大量的財富。
而這都是南順體製帶來的弊端。
很多時候,人的行為都會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
南方商人想要在南順統治下的土地經商,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
這些手段到最後,直接為商人們囤積了大量財富。
統一剛剛完成的時候,朝廷就有人對這部分人財產的合法性進行了質疑。
按照《大明律》,南方商人百分之九十五都要抄家滅族。
剩餘百分之五,那是之前大明留在南方的暗子,就算觸犯了《大明律》也情有可原。
周晟銘自從登基以來,向來信奉人性本惡論。
所以,周晟銘一直在完善帝國法律,並保證法律的威嚴。
現在,如果要保證威嚴,那就要殺光還留在南方的商人們,這可不是拍拍腦袋就能決定的。
朝堂為此吵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