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於乾武二十一年末,製造了全世界第一架全金屬單翼戰鬥機,並命名為“雀鷹級”攻擊機。
這是一款偏重地麵攻擊的飛機,因為此時的天空,隻飛行著帝國的飛機。
“雀鷹”在天空沒有對手,至於飛艇.....那就是個坑。
“雀鷹”的理念很先進,從螺旋槳後部一直到飛行員乘坐區後方,設置了一個形狀猶如浴缸的鋼盆,有著相當高的防護能力。
引擎和機體結構緊密結合成一個單元,機上的裝甲厚達5mm,重達470公斤,保護著駕駛員、引擎、油箱和通訊設備。
操縱麵板上,“雀鷹”攻擊機采用了可推拉、直接連結飛機內部零件的鋼杆,而非以往的抽拉式、容易被地麵炮火打斷的鋼纜。
並且,帝國兵械司首次采模組化設計,共可分解為機翼、機身、機尾、引擎等四大件與若乾零配件,使其更容易借由鐵路或公路運輸,隻需要6到8名地勤人員即可重組飛機、4到6小時內即可出戰。
機翼上還蒙著一層0.2mm的鋁,以提升防護能力,但這也意味著容易變形,需要專業人員保養和整備。
武備方麵,“雀鷹”裝備了兩挺乾武十七年式氣冷重機槍,分彆在機翼左右。
單獨配備給海軍的“雀鷹”縮短了機翼,以便在甲板上停靠。
機翼縮短能讓飛機變的穩定,更適合海麵作戰,以及降落甲板。
但,機翼縮短有一個缺點,航程上和低速飛行時的升力會降低。
對於陸軍來說,他們更需求長機翼,這種短機翼“雀鷹”,隻會由海軍裝備。
......
“你們說,梅利卡人會不會以夏梅夷為據點,配備足夠多的飛艇來對付帝國?他們急切奪取李斯島,也是為了以此來配備飛艇,輻射李斯島周邊的海域?”
鄧武昭說出了自己的判斷。
眾人思來想去,隻有這個可能了,全都點頭讚同。
“既然知道了敵人的計劃,那我們.....”
隨後,鄧武昭和各艦長開始製定海戰計劃,並決定,全軍於7月21日出港,主動前往梅利卡人的“陷阱”。
鄧武昭還把作戰計劃上報了參謀本部,要求參謀本部告知趙樂昌,必須堅持到7月25日,也就是6天。
李斯島,接到本部命令的趙樂昌沒有一絲一毫的壓力,彆說6天,如果梅利卡人隻有這點人,堅持60天也沒問題。
接下來的戰鬥卻如趙樂昌所料。
在帝國的嚴防死守下,梅軍陸戰隊第2師,一直沒有攻破最外圍的防線,並為此付出了超過2500條人命。
此時,愛德華已經來到了港區,隻不過臉上的表情很難看。
他以為隻有1000多人的明軍,根本擋不住自己的1.2萬大軍。
沒想到,明軍憑借堅固的工事,不止擋住了自己,還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明軍的岸防炮和梅軍的艦炮已經懶得對轟了,誰拿誰都沒辦法。
因此,梅軍在港區清理出一片區域充當駐地。
正在駐地視察的愛德華,來到了傷兵所在的醫護所。
站在外麵,愛德華就看到掛成一排的紗布,紗布上沾滿了鮮血。
不等進門,裡麵的哀嚎聲不絕於耳。
愛德華陰沉著臉走進了傷兵所。
這裡就是一個巨大的帳篷,帳篷頂有一個巨大的紅十字。
無論是明帝國還是梅利卡,都是文明國度,互相之間不會襲擊對方的傷兵醫院,就算大炮能夠到也不會打,這是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