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戰爭部擬定電文,要求潘辛回國述職,馬更些前線由凱文·托賓貝爾中將負責。”
托賓貝爾一直擔任潘辛的副手,或許他對明國人的了解不輸潘辛,換上他才是最好的。
“反對,托賓貝爾中將在潘辛手下工作了這麼長時間,同樣毫無建樹,我們必須從本土派一名能征善戰的指揮官前往。”
財閥代表朱尼厄斯直接反駁了哈裡森的提議。
梅利卡政局一直都有財閥的影子,這些人控製著很多人。
而朱尼厄斯明顯想要為自己支持的將軍爭奪政治資本,以期待下次大選成功坐上總統寶座。
況且,財閥們一直念念不忘對梅利卡軍方的滲透。
曆任梅利卡總統,都不允許財閥控製軍隊,這是底線。
但如今的梅利卡正在和明帝國打仗,需要財閥和軍隊密切配合。
這樣一來,財閥的手不自覺伸向了軍隊。
哈裡森皺著眉看了一眼朱尼厄斯,他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這些商人太天真了,真以為戰爭像做生意一樣嗎?
你想為自己人鍍金我不反對,打勝了好說,要是戰敗嗬嗬
顯然,朱尼厄斯確實沒有一點點軍事常識,隻看紙麵數據梅軍還有上百萬人,後麵的援軍也不少,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明國人突破防線,朱尼厄斯就是這樣認為的。
一旁參會的另一名財閥洛菲勒一言不發,像是默認了朱尼厄斯的意思。
洛菲勒為人謹慎,他之所以支持朱尼厄斯的意見,同樣不懷好意。
一個國家的財閥怎麼了?暗地裡的競爭同樣激烈。
像朱尼厄斯控製著全梅百分之七十的金融、百分之四十的鐵路和鋼鐵,而洛菲勒則控製著百分之九十的石油。
石油雖然已經出現好多年了,但一直不重要。
要不是內燃機的普及,以及戰爭中出現的飛機等新式武器,梅利卡的本土財閥們,一直看不起洛菲勒這個移民財閥。
像是朱尼厄斯的家族,從梅利卡獨立就紮根在這裡。
洛菲勒則是在三十年前從西洲移民梅利卡的外來者。
當石油的價格逐年攀升後,洛菲勒的身價不斷暴漲並晉升為財閥的一員。
有錢的洛菲勒可不想隻從事石油,他也想插手鋼鐵、交通、房地產。
但這些行業都有固定的財閥把持著,所以洛菲勒一直受到排擠和打壓。
如今,大言不慚的朱尼厄斯想要搶功,洛菲勒樂見於此,是功是過還不一定呢。
見財閥一致同意朱尼厄斯的建議,哈裡森也不能反駁。
梅利卡可以換無數任總統,但財閥永遠高高在上。
各部高官們也不會輕易得罪財閥。
就這樣,一直待在國內的布蘭德·邁克爾中將被派往了前線。
“該死的,他們每天喝著咖啡坐在辦公室,對前線的情況一無所知,怎麼能這麼乾?”
梅軍指揮部,憤怒的潘辛咆哮著一拳砸在辦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