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得不提醒一下陸長風分清主次。
帝國太大了,導致內需十分巨大,對新領土的開發還處於一個相對較低的水準。
不說咖拿大,就說奧利亞上麵的礦產都還沒有被帝國全部開發。
帝國北部的鮮卑冰原同樣如此,氣候和惡劣的環境,讓朝廷對這裡的開發異常困難。
除了填補一些人進入該地宣誓主權,大部分產業都是林場和木廠,工廠也隻有初級的木材加工作坊等等,談不上工業能力。
帝國一直在吃,也在努力消化,但如今的帝國明顯有些吃撐了。
當初昂撒墜落後吃下的東西,帝國都還沒有完全消化。
如今又來一個咖拿大和阿利斯加,都是不容易開發的爛地,但為了保證下一次戰爭勝利,帝國又不得不得硬著頭皮發展。
所以,如今的帝國不易在其他方向和梅利卡這樣的大國起衝突。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德其索倫和弗蘭斯苟合,預示著西洲意識形態和中洲意識形態徹底走上對抗。
一旦帝國和梅利卡再起爭端,說不定會受到圍攻,帝國的布局還沒有徹底完成。
中洲曆4621年,乾武二十七年10月15日。
大明帝國首次內閣換屆選舉開始。
雖然乾武皇帝登基時就對內閣換屆做出了詳細規定。
但一直沒有具體實施,一方麵是胡軍曦為首的內閣使著順手,另一方麵是當時的國民受教育程度還不完善。
讓他們選內閣,天知道會出什麼幺蛾子。
而且,龐大的帝國根本不適合什麼皿煮選舉,很容易造成分裂。
明帝國的政治核心還是精英內定那一套,沒辦法,國情如此。
如今,已經連續擔任二十多年快三十年的胡軍曦內閣,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
胡軍曦本人也到了57歲高齡,差不多該退休了。
所以,朝廷在皇帝的授意下,正式宣布換閣選舉,由帝國的65個行省投票。
而投票目標是朝廷早已定下的幾個人選,無論最終是誰重組內閣,都在皇帝的可控範圍內。
經過半個月的彙總,最終,原財政大臣鄭以達成功當選。
11月2日,鄭以達向皇帝遞交了內閣名單。
此次除了各部人員更替,還向世人表示,帝國從實質性的敕令內閣,改為議會內閣製。
雖然還是沒什麼卵用,乾武皇帝的地位太特殊了,你再“議會”也要聽從乾武皇帝的命令。
但此次政務改革,為大明帝國之後的統治者,建立了一個完善且負責任的政務體係。
換屆後,胡軍曦卸任輔政總理大臣,由鄭以達擔任。
新任陸軍大臣張浩,新任海軍大臣鄧武昭。
魏修文卸任外務部長,由原內閣參讚袁容庵擔任。
財政大臣由方亭憲接任,工業大臣由詹眷誠接任。
農業大臣錢芝瀾、法務大臣郭覺義、文科大臣等其他各部主要官員不變。
以上是帝國中樞機構,往下還有24廳。
而錦衣衛獨立於這些部門之外,還是由陸長風和陳昭陽單獨向皇帝負責。
雖然年紀大了點,但知道的秘密太多,這兩人隻能死在任上,不存在退休。
就在明帝國換屆選舉時,半死不活的昂撒同樣也在換屆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