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女皇尼古拉耶夫娜正在對古老的羅斯托夫,展開轟轟烈烈的改革。
平定內亂暫時統合國內勢力後,尼古拉耶芙娜馬上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先是限製貴族的權利,伊凡時期的各種貴族特權被取消,除了保留頭銜以示榮耀,大部分貴族的產業被收歸國有。
舊貴族的下場擺在那裡,之前就投靠尼古拉耶芙娜的貴族們,捏著鼻子認了。
之後,尼古拉耶芙娜在伊裡奇的配合下起草了《羅斯托夫土地法案》。
法案規定羅斯托夫全國土地不再以私人的名義擁有,隻有租用權。
並把處死貴族的田產均分農民,鞏固了尼古拉耶芙娜的統治。
政治方麵,尼古拉耶芙娜確立議會為最高統治機構,自己這位女皇也不能越過議會施政。
並且從大明帝國聘用了許多“專家”,為羅斯托夫指導新經濟以及新工業政策。
雖然對於女皇請明國人來幫助改革有所不滿,但人家確實是專家。
三下五除二擬定了方案,以帝國援助羅斯托夫為基礎,一點點改變羅斯托夫落後的經濟體製。
這樣一來不可避免讓羅斯托夫的經濟和明帝國掛鉤,這也是帝國幫助羅斯托夫的條件之一。
不管是伊裡奇還是朱加什維利,他倆都看清了西洲各國對羅斯托夫的態度。
西洲人從來不把羅斯托夫當自己人,地緣和曆史原因。
羅斯托夫在工業時代之前一直都是西洲人眼中的蠻荒之地。
何況兀哈良大遠征時期,羅斯托夫是被兀哈良人統治的,時間持續了兩個世紀。
這一點導致羅斯托夫血統中,深深植入了兀哈良人的基因。
讓羅斯托夫擁有了“東方思維”,逐漸和西洲漸行漸遠。
之後,羅斯托夫沿著兀哈良西征的腳步反推,慢慢統治鮮卑利亞並和大明帝國接壤。
兀哈良的基因深處充滿了好戰,羅斯托夫也是如此。
在國家逐漸強盛後,羅斯托夫展開了幾個世紀的擴張運動,和全世界有名有姓的強國都打過仗。
西洲人尤其討厭這點,且羅斯托夫的國土麵積太大,人口太多,更多還是害怕。
雖然被大明從中洲反推,但羅斯托夫的基本盤並沒有遭到削弱,甚至因為帝國介入,如今的羅斯托夫在尼古拉耶芙娜的帶領下,呈現出一幅積極向上的畫麵。
這讓許多西洲國家受不了。
但尼古拉耶芙娜哪管這些,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周紹義。
帝國鮮卑利亞秋明。
自從帝國收複了秋明,就對這裡進行了大規模建設,這裡可是有石油的。
更加合理的城區,連綿不絕的工廠和煉油廠矗立在城郊。
穿著石油工人服飾的人們,臉上洋溢著抹不去的快樂。
為啥?因為工資漲了啊!
今年,帝國財政部公布了工人最低工資。
沒說的,直接上漲了三分之一。
工人工資,根據工種不同,全都在原有基礎上漲了50到100龍元。
手裡有錢,能不笑嗎?
帝國石化,擁有皇室參股的企業,也是帝國最大的石油集團。
秋明油礦的財務,正在辦公室發工資。
“劉義正,工資1255龍元。”
“潘敏,工資98龍元。”
“樊士鵬,工資1455龍元。”
“王喜,工資122龍元。”
排著長隊的工人,依次領取了自己的工資。
鮮卑利亞實在是太大了,也不好開發,帝國銀行並沒有完成對鮮卑利亞的鋪設。
所以,隻能暫時采取現金發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