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爭和前兩次最大的不同在於,瀛桑陸軍的機械化程度更高了。
軍中的戰術裝備越來越先進,彆的不說,此時的瀛桑全國,擁有1500架戰機,600輛戰車。
這個數字每個月都在增加,瀛桑在各地建起的軍工廠還在晝夜不停地生產。
之前三次戰爭,都是步兵擔任攻擊主力,現在,瀛桑的三個戰車師團成為了箭頭。
反觀巴巴西亞人,思維和戰術戰備還停留在塹壕戰。
乾武三十四年8月30日,第1戰車師團突破由12萬巴軍防守的中部防線。
跟在第1戰車師團身後的幾個師團蜂擁而入,把12萬巴軍切割成幾塊。
在飛機的掩護下,被四分五裂的巴軍遭到了瀛桑人的屠殺。
南部高原的攻勢更猛烈,第2、第3戰車師團一南一北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攻勢。
乾脆把駐紮在這裡的26萬巴軍包圍了。
瀛桑在之前橫掃南賀三國時,觸摸到了閃電戰的門檻,且戰果卓著。
所以,此次陸軍參謀部在擬定計劃時,全是圍繞幾個戰車師團來的。
陸航先行,隨後是戰車以及鋪天蓋地的步兵。
這樣的戰術,直接給巴巴西亞打傻了。
巴巴西亞之所以敢對瀛桑動手,一方麵是基於和哥比亞的同盟條約。
另一方麵是因為巴巴西亞在兩年時間裡,在南部和中部高原修建了兩條防禦力不錯的防線。
思維還停留在之前的巴巴西亞人,以為靠著堅固的碉堡和鐵絲網,能擋住瀛桑人的報複。
但,采用閃電戰術的瀛桑陸軍,剛接觸就直接繞過了防線,從側翼或者後方攻擊防線薄弱處。
這樣一來,巴巴西亞與瀛桑國境線上的防禦,徹底崩潰!
無數瀛桑人衝進巴巴西亞,作為箭頭的三個戰車師團狂飆突進,不管不顧悶頭前進。
後麵的步兵已經不是一年前騎著單車的步兵了,不缺油料和鋼鐵的瀛桑人,為幾個步兵師團配備了足夠的汽車,勉強達到了機械化步兵的門檻。
安東尼奧驚恐的發現,瀛桑人的進攻是如此猛烈,猛烈到巴軍根本來不及組織防禦。
前線的巴軍要麼被分割包圍,要麼一觸即潰。
後方趕去支援的部隊,同樣擋不住狂飆突進的戰車師團。
安東尼奧失算了
短短三個月,在第三次戰爭中取得扭轉的戈亞尼亞被占領,瀛桑兵鋒直指巴巴西亞首都巴利亞。
前三次戰爭,瀛桑都吃了補給線以及巴軍遊擊隊的虧。
麵對遊擊最好的辦法就是堅壁清野,以及遊擊對遊擊。
石原太郎無疑是個天才,16師團攻擊哥比亞的消息傳來,石原太郎就在擬定對巴巴西亞的進攻。
正麵戰場他不擔心,他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對付巴巴西亞遊擊隊。
石原想出一個辦法,緊急在兩國邊界動員瀛桑人加入民兵。
這些人跟在正規軍後麵,占領一地消化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