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節 臨陣磨槍_二戰之我是蔣緯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18節 臨陣磨槍(1 / 2)

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南京現在有多少部隊?”臉上帶著一縷揮之不去的陰霾,蔣介石問蔣緯國。

蔣緯國回答道“我的一個團、憲兵部隊五個團、川軍三個師,總兵力約三萬五千。”

蔣介石聽得臉上陰霾愈發濃重,同時有一種苦澀南京是堂堂中央國府的首都,此時敵寇兵臨城下了,居然要靠地方軍來保護。中央軍的幾十萬大軍,特彆是其中的十幾萬精銳,都在二三百公裡外的上海前線被日軍死死地咬住纏住,要麼根本不能撤,要麼急切間無法撤。蔣緯國的第918團、憲兵部隊五個團、川軍三個師…想到這裡,蔣介石臉上愈發被氤氳籠罩,三萬五千人,川軍三個師占了一半多,靠那些“草鞋兵”,怎麼擋得出日本人八萬精銳大軍?曾在日本留學的蔣介石實在太清楚日軍第2師團和第6師團的“赫赫威名”了,更何況那個第16師團也不是什麼好捏的柿子。蔣介石估計日軍隻要出一個聯隊就能衝垮川軍那三個師。

由於蔣介石的好大喜功和剛愎自用,投入上海戰場的國軍已經超過90萬兵力,約五分之三已參戰,約五分之二在路上,大大地超過了原先曆史上的國軍參戰兵力,為了能“再接再厲、擴大戰果”,蔣介石不但把第三戰區的部隊統統抽調一空,還把手伸到了彆的戰區裡。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宋哲元(原本司令長官是程潛,宋哲元是副司令長官,但程潛回南京擔任總參謀長,加上宋哲元在平津會戰裡表現得力,自然被扶正了)、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餘漢謀(司令長官是陳紹寬,陳紹寬主要忙著海軍的事,所以實際上的軍務負責人是餘漢謀)、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都接到了蔣介石的“速從本戰區抽調得力部隊增援第三戰區(淞滬會戰)”的命令。對此,各戰區反應不一。第一戰區在平津會戰中傷亡慘重並且還要提防華北日軍南下,軍力吃緊,根本無兵可調,蔣介石對此也是表示理解;第二戰區司令官長官閻錫山不願意把他的晉綏軍調出山西省送到外省去參戰,所以一推二拖三研究;第四戰區叫苦連天,因為第四戰區的防區是福建省和廣東省,海岸線漫長,若輕易抽調部隊,很容易造成海岸防線出現大漏洞,萬一日軍對閩粵兩省展開登陸,後果就嚴重了,因此第四戰區最後磨磨蹭蹭地抽調了兩個師開赴上海“捧個人場”;第五戰區則是一毛不拔、一兵不派,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非常的振振有詞,“我的桂軍已經有一個集團軍在上海參戰,還有一個集團軍正在去上海的路上,你還讓我調兵?我現在山東省,手上的兵都是韓複榘的,你自己跟韓複榘要去”,蔣介石於是發電報給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軍政主席韓複榘,韓複榘對此是裝聾作啞甚至根本就不回電報,把蔣介石氣得不輕。

截至此時,已經參加淞滬會戰的國軍包括60多個師,還有近30個獨立旅或暫編旅以及大批附屬部隊參戰。在路上的部隊裡,包括劉峙的第2集團軍、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桂軍)、盧漢的第60軍(滇軍),另外,劉湘的第23集團軍(川軍)已基本抵達蘇南並參戰了。蔣緯國反複請求蔣介石在南京保留一點部隊,好說歹說,蔣介石勉強同意在南京保留三個師,這三個師都是川軍部隊。

出川參加抗戰的川軍被編為2個集團軍第22、第23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轄2個軍,每個軍下轄3個師(川軍每個軍的3個師裡有2個師出川參戰,還有1個師留守四川省老家,因此川軍每個集團軍有6個師,出川參戰4個師),第22集團軍被劃入第二戰區,開赴平津戰場,第23集團軍被劃入第三戰區,開赴淞滬戰場。此時在南京的三個川軍師分彆是第23集團軍的第144師、第145師(該集團軍還有2個師在上海前線參戰,另有2個師在四川省境內)以及第22集團軍的第122師(該集團軍還有3個師在山西省境內,另有2個師在四川省境內)。

蔣介石為什麼同意把川軍第144師、第145師留在南京呢?不是因為彆的,而是因為這兩個師跟川軍其它部隊一樣“糟糕”。川軍出川參加抗戰時,國內外各界普遍認為川軍“是中國最糟糕的軍隊”,裝備低劣陳舊過時且嚴重不足,極度缺乏彈藥,幾乎沒有補給和醫療設備。第144師和第145師官兵們抵達南京時,蔣介石曾視察了一番,看得他當場拉長了臉,因為這些川軍官兵們居然個個都穿著草鞋,甚至連軍裝都五花八門、雜亂不齊,武器更是“差得連土匪都嫌棄”。因此在蔣介石看來,這些“不堪一擊”的川軍送到前線也頂不了什麼用,前線需要的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不需要這種“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雞肋魚腩’濫竽充數”,正好蔣緯國吵著要在南京留部隊,所以蔣介石把這兩個川軍師塞給蔣緯國了事。

至於第122師,該師屬於第22集團軍,原本在第二戰區山西省境內。蔣介石跟閻錫山要部隊,閻錫山舍不得把他自家晉綏軍送去擋子彈,正好川軍第22集團軍被劃入第二戰區,但因為川軍官兵從四川省到山西省一路步行,所以沒趕上平津會戰,此時在山西省境內聯合晉綏軍防範華北日軍向西侵犯,閻錫山不愧是善於經商的山西人,很有“變廢為寶”的頭腦,他沒動他的晉綏軍,而是從川軍裡拿出一個師塞給蔣介石敷衍交差。

蔣緯國跟蔣介石反複要求在南京“保留一支重兵或精兵”,蔣介石最後給他三個川軍師。現在,蔣介石開始後悔了,並且是後悔不迭,因為他的國都此時就靠這三個川軍師來保衛了。隱隱間,蔣介石做出了“聰明反被聰明誤”以及“搬起石頭砸自己腳”這種有苦難言的事情,他非常後悔自己沒聽蔣緯國的話。

“在上海的國軍主力不能急切間撤回來,必須要慢慢地、有秩序地撤回南京,在這段時間差裡,南京…隻能靠你們孤軍奮戰了,但隻要盧漢部(第60軍)、劉峙部(第2集團軍)、李品仙部(第11集團軍)早日抵達南京,南京就能轉危為安了。”蔣介石反複地盤算著局勢,他讚同蔣緯國、白崇禧等人的勸解,不能急著從上海撤軍,國軍和日軍在上海戰場上死死地互相糾纏著,局勢就像無數積木搭建起來的大廈,一旦輕易抽調部隊,極容易引起全線崩潰,幾十萬大軍很可能會兵敗如山倒,然後被日軍一路追殺,損失必定慘重,另一方麵,蔣介石也不太甘心從上海撤軍,因為國軍在上海確實打得很好,滬北防線一直堅守著,滬東戰場上更是距全殲第101師團就差一點點,在這樣的情況下,讓蔣介石下令後撤,他實在是不甘心,既是軍事上的嚴重失利,更是政治上的重大挫折。本來,國民政府再三聲稱國軍在上海壓著日軍打,馬上就要全殲日軍第101師團了,甚至有高層多次說要“決戰上海”,結果一轉眼,國軍放棄上海、全線後撤,試問,國內各界會怎麼看?國際列強會怎麼看?作為國軍統帥的蔣介石又把顏麵往哪裡放?

“父親放心吧!”蔣緯國再次安慰蔣介石,“我們會守住南京的。不過…父親您要批準我先前跟您提出的要求了。”

蔣介石苦笑著點點頭“行啊,都聽你的吧!”

迫在眉睫的局勢讓蔣緯國爭分奪秒地忙碌了起來。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蔣緯國的努力,所以川軍、滇軍等地方軍部隊的行軍速度要比原先曆史上稍微提高了一些。川軍部隊先是在成都或重慶集結,然後一路坐船到南京或上海,蔣緯國是民生輪船公司的大股東,民生公司是長江水運行業裡的龍頭公司,而蔣緯國的大筆投資使得民生公司在戰前一年內得到了很大發展,增加了很多船隻,當初蔣緯國投資民生公司就是為在戰時用民生公司運送難民、物資、軍人,托蔣緯國的“福”,第22集團軍的川軍官兵們是徒步去第二戰區的,而第23集團軍的川軍官兵們則是沿著長江一路坐船到第三戰區的,省時省力又省事;除了船,蔣緯國手裡還有很多飛機,因為蔣緯國還兼任“東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長,並且蔣緯國在戰前曾跟德國一口氣購買了70架ju52運輸機(容克運輸機),加上後期陸續購買的,差不多有2運輸機,一半屬於東方航空公司,一半屬於國軍空軍,此時用來運兵,自然比船更迅速便利。一架ju52運輸機可運載18名輕裝士兵,但這款運輸機是德國飛機專家為德國軍人設計的,而中國軍人要比德國軍人矮小瘦弱一點,所以一架ju52運輸機其實能運載24名中國軍人,如果“再擠一擠”的話,一架ju52運輸機可以運載近30名中國軍人。2一次性能運載超過2500名官兵。蔣緯國當初向德國大肆購買運輸機,目的跟他投資船運是一樣的。蔣緯國本打算用運輸機空運桂軍部隊的,但被白崇禧婉言謝絕了。

“奇怪!桂軍有飛機不坐,非要坐船、坐火車甚至走路?”蔣緯國一開始沒想明白。

知道這件事的蕭爻給蔣緯國指點迷津“桂軍已有第21集團軍在上海前線浴血奮戰了,並且傷亡很大,桂軍第11集團軍在路上,如果第11集團軍坐你的飛機,就會更快到達前線,自然就會更快被填進上海絞肉機裡,所以,坐船坐火車走路雖然慢點,但‘慢也有慢的好處’。”

蔣緯國頓時恍然大悟,隨後心頭不是滋味“這不是消極避戰嘛!”

蕭爻不置可否“既是也不是。桂軍目前總共2個集團軍(後期還會建立第16集團軍),總不能都消耗在抗日前線吧?李長官、白長官他們還要靠桂軍來保護他們的桂係勢力,肯定不能把老本都拚光,桂軍兩個集團軍,投入一個,還有一個準備投入,已經是很深明大義了。更何況…”他看著蔣緯國,“你怎麼知道校長不是在故意借日本人的手,消滅掉桂軍的精華?”

蔣緯國又心頭發冷又心生反感“媽的!中國人互相暗算的手段真是防不勝防!”

由於桂軍“不願意”坐飛機,川軍坐船就行了,所以蔣緯國把飛機用來運滇軍。滇軍在七七事變前共有6個旅,由於滇軍統帥、雲南省軍政主席龍雲走的是“精兵路線”,所以滇軍這6個旅的裝備都很精良,訓練水平也很不錯,這兩方麵都大大超過川軍,抗戰爆發後,滇軍6個旅被編為3個師,3個師被編為第60軍,由滇軍二把手盧漢率領出滇參加抗戰(肯定是留下一些種子部隊留守雲南省老家的),全軍4萬餘官兵,其中60的官兵是彝族人(龍雲、盧漢以及滇軍三個師長裡的兩個都是彝族人)。此時,南京吃緊,除了短時間內不能動的上海國軍外,能夠增援南京的部隊就是劉峙部第2集團軍、李品仙部第11集團軍(桂軍),以及坐飛機到南京的盧漢部第60軍(滇軍)。——如果不是蔣緯國的運輸機,在原先曆史上,第60軍是在南京淪陷後才會抵達華東前線,隨後參加徐州會戰並在台兒莊戰役中表現出色。

因為日軍兵臨城下,南京的國軍統帥部一下子成了南京城防司令部,原先對全國地圖乃至世界地圖進行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一乾上將大員們此時都急忙“大材小用”,從思考如何保衛整個國家改為思考如何保衛事關自己性命的南京城,匆匆忙忙間,蔣介石自任南京城防司令,本來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何應欽自然成為城防副司令,憲兵部隊副司令蕭山令被任命為參謀長,蔣緯國弄了一個司令部參謀的職務,但他的實權其實比副司令何應欽還大。當蔣介石跟著一乾上將大員們急急忙忙地思考如何展開這場完全是提前爆發的、讓他們深感措手不及的南京保衛戰時,蔣緯國則忙著整頓部隊,時間已經刻不容緩,組織部隊才是根本。

蔣緯國先去找了金陵兵工廠廠長李承乾,讓他立刻準備好軍械庫裡的武器彈藥,然後去找了憲兵部隊副司令蕭山令。國軍憲兵部隊司令是“國軍憲兵之父”穀正倫,但穀正倫“因病”前往武漢就醫(其實是裝病去武漢躲避戰火),所以南京地區的憲兵部隊目前由副司令蕭山令統管。“憲兵部隊有多少兵力?”見到蕭山令後,蔣緯國顧不得寒暄,開門見山發問。

蕭山令知道時間緊張,因此也直奔主題“目前在南京的憲兵部隊共有5個團,分彆是第2、第5、第10團以及憲兵教導團、憲兵教練團,總兵力5000餘人。”

“訓練怎麼樣?裝備怎麼樣?”

“訓練可以,裝備也還行,但缺乏重武器。你知道,我們憲兵的任務並非去前線參戰,所以基本上沒有機槍、迫擊炮等步兵重武器。”

蔣緯國立刻批條子“你快去金陵兵工廠那裡領取重武器和彈藥,每人領取三百發子彈,然後在下關碼頭布防,同時維持城內秩序,讓百姓有條不紊地逐步撤離,杜絕發生混亂事件。”

蕭山令接過蔣緯國的批條並連連點頭“好,交給我了。”說完急匆匆地驅車而去。

蔣緯國隨即急忙去見了川軍的三位師長第144師師長郭勳祺、第145師師長饒國華、第122師師長王銘章。

麵對蔣緯國的詢問,三位師長告訴蔣緯國,川軍這三個師每個師約6000兵力。

“怎麼這麼少?”蔣緯國心情鬱悶,國軍一個師在規模上其實連日軍一個旅團都不如,相當於加強聯隊。

郭勳祺苦笑道“因為…委員長不允許我們招兵。”

蔣緯國聽到這句話後立刻醒悟明白了,川軍是地方軍,根基在四川省,川軍在四川省境內當然可以毫無限製地招兵(隻是受限於財力的限製),但離開四川省,川軍在外省境內是不允許招兵的,打光多少人就少多少人,這是蔣介石的命令,防止川軍以及跟川軍一樣的地方軍會在離開本省後擴充兵力,同時也是在不動聲色中削弱瓦解離開老家的地方軍。舉個簡單的例子川軍一個師6000多人,出川參加抗戰,幾場惡仗下來,該師還剩下2000來人,蔣介石不允許這個師就地招兵補充,也不允許這個師回四川省,然後再把這個師跟某個實力未損的中央軍的師進行合並,師長調去中央軍某個軍裡擔任副軍長、參謀長之類的空頭職務,於是,屬於川軍的這個師就沒了,或者直接下令撤銷該師番號,從而“名正言順”地削弱掉川軍的實力和勢力。“人家明明是來抗日的,前麵是異國侵略者的明槍,後麵居然還有本國中央政府的暗箭,唉!抗日啊抗日,真不容易啊!”蔣緯國想通這個道理後十分心酸,中國軍人想要上陣為國殺敵,為什麼就這麼難呢?

“你們需要什麼?”蔣緯國問三位川軍師長。


最新小说: 獻祭辣條出紅光,拜金前任悔哭了 一人:師兄張之維,通滿級金光咒 全球異能:隻有我在修仙 奇俠係統 滬上來了個小神獸,叉腰旺全家! 末世重生,掠奪男女主異能會上癮欸 純恨夫妻雙重生,我嫁權貴你哭啥 怪物們說祂們愛我 舊愛晚成 安得一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