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江南局勢之所以惡化到此時近乎失控的程度,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岡村寧次中將是“第二功臣”,“第一功臣”是蔣介石。若非蔣介石迷醉於上海前線的“大好局勢”從而一直不願撤軍,南京和江南是不可能陷入如此兵力空虛的危險處境的,再加上蔣介石在如何抵禦第2、第6師團的戰事上拒絕最為穩妥的固守戰術,卻采取極具冒險主義的“合兵一處,逐個擊破”戰術,導致南京守軍主力在江北浦口區被第6師團纏住且耗費大量元氣,第2師團趁機渡江,踏上江南,實現了岡村中將預計的“威脅南京後方”和“截斷寧滬運輸線”這兩大重要目的。
輕輕鬆口氣後,岡村中將強忍住心頭的激動和喜悅,他知道自己還沒到可以慶祝歡呼的時候,自己距最後成功還有一步之遙。穩住心神後,岡村中將給穀壽夫中將發去一份電報,電報中道穀君,請你率部立刻撤離浦口區戰場,轉向青山鎮一帶(第2師團渡江處)前進。
岡村中將這個指示具有兩大妙處,第一,第6師團繼續呆在江北前線已經沒什麼意義,因為第6師團已經完成了掩護第2師團的任務(需要特彆注意的是第6師團攻擊浦口區的性質分為兩層,在穀壽夫中將的計劃裡,第6師團的攻擊是“為一舉打進南京而進行的強攻”,而在岡村中將的計劃裡,第6師團的攻擊是非常不明智的,並且注定不會成功,但可以起到掩護第2師團渡江的作用,所以岡村中將把穀壽夫中將的愚蠢行為巧妙地進行“廢物利用”,同時他還幫穀壽夫中將遮醜,讓穀壽夫中將感激涕零,不再繼續蠻乾胡為,這使得第6師團全心全意地配合第2師團。——穀壽夫中將做出蠢事後,岡村中將有兩個選擇,一是對上級實話實說,甚至添油加醋地落井下石,穀壽夫中將肯定沒好果子吃,但岡村中將也沒有好處,並且還會破壞兩師團此時的關係,二是幫穀壽夫中將遮醜,對上級彙報“穀壽夫中將是為了掩護我師團而對南京江北發動強攻的,他不但沒有過錯,反而還有功勞,若不是穀壽夫中將和第6師團的浴血奮戰,從而吸引住支那軍注意力和兵力,我和第2師團是無法橫渡長江的”,這樣,穀壽夫中將不會被撤職查辦,第6師團那場“屈辱的敗仗”也會變成“光榮的、自我犧牲式的掩護作戰”,麵子都保住了,穀壽夫中將極度感激岡村中將,第6師團會全力配合第2師團,兩師團“精誠團結、同心同德”,合力對付中國軍隊,甚至,日本國內還會大加稱讚“帝國陸軍兩大王牌勁旅不但沒互相搶功,反而還完美合作,堪稱帝國軍之典範”等等,結局皆大歡喜。不得不說,岡村中將既是一位高明的戰術家,也很會做人,並且會顧全大局。),此時的第6師團還有約一萬七千精兵,無疑,第6師團仍是一股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把這麼一股強大力量閒置在江北,必然造成日軍軍力上的浪費,此時的戰事還需要第6師團繼續做出貢獻,如果讓第6師團繼續攻擊浦口區,肯定得不償失,第2師團已經不需要掩護,浦口區的918團又擁有紫金山重炮群的援助,並且還擁有永久性國防工事,繼續打,對日軍不劃算,第6師團沒必要啃這塊已經是雞肋的硬骨頭;第二個妙處是,第6師團撤離浦口區,中國軍隊是不能無動於衷的,因為任憑第6師團離去的話,若第6師團也渡江,跟第2師團在江南岸合兵一處,那江南的險惡局勢就變本加厲了,所以,中國軍隊必然要追擊第6師團,接下來會正中岡村中將的下懷,中國軍隊沒有了重炮群和混凝土工事,與日軍在野地上交戰,戰鬥模式自然是大大地有利於日軍的。岡村中將一方麵讓第6師團更好地發揮戰力,一方麵迫使中國軍隊進一步地陷入不利。可以說,岡村中將這幾手,一環套一環,銜接得天衣無縫。
對於岡村中將這個指示(不是命令,因為岡村中將無權對穀壽夫中將下命令),穀壽夫中將像執行命令那樣毫不拖泥帶水地執行了,他現在對岡村中將心服口服,不再擅自行動了。
第2、第6師團打得熱火朝天且高歌猛進,使得負責後方的第16師團也有些按捺不住,中島中將隨即給岡村中將發來請示性的電報需要我師團增援你們嗎?
岡村中將、穀壽夫中將、中島中將三人都是師團長,都聽命於第3軍司令官柳川中將,三人是平級的,但眼下,岡村中將的優異表現讓穀壽夫中將、中島中將儼然間已經把他奉為三個師團的“盟主”了。身在上海的柳川中將也默認了岡村中將作為前方三個師團的總指揮。
麵對中島中將好心且誠心的請求,岡村中將反複思索後給予了否定回答不,中島君,煩請第16師團繼續堅守在江北,我們需要在江北保持一股強大的軍力,江南是前線,江北是後方,第2、第6師團需要第16師團穩住江北後方,若無第16師團的努力和付出,第2、第6師團必定會陷入極大危境。第2、第6師團的後方生命線就拜托您和您的京都健兒們了。
看完岡村中將的回電後,中島中將雖然有些遺憾和失望,但他還是很樂意地繼續充當這個“綠葉”角色的,因為岡村中將言辭懇切真摯,毫無把第16師團當成“綠葉”的輕視。
岡村中將發給中島中將的這封婉拒電報,後來被日本國內認為是岡村中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表現。日本國內的高層們看來,三師團應全麵渡江,踏上江南的部隊越多越好,畢竟南京是在江南,寧滬交通線也在江南,把第16師團閒置在江北造成日軍極大軍力浪費。但岡村中將始終不這麼認為,第16師團負責守護從啟東縣到儀徵縣(儀征市)的縱深高達兩百多公裡的江北大後方,同時還負責就地征集(搶掠)物資為第2、第6師團輸血,所以,第16師團不能輕動。說到底,第2、第6師團並不是進行一場打了就走的奔襲戰或遊擊戰,第2、第6師團需要在較長時間內牢牢地釘在江南,截斷寧滬交通線,截擊從上海回撤南京的中國軍隊主力,甚至還要為日軍全麵攻打南京奠定先機基礎,鞏固好大後方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給敵人任何可趁之機!”岡村中將對身邊軍官這樣說道。
“真是一個毫無破綻的對手…”獲悉第6師團的最新動向後,蕭爻忍不住唏噓感慨,“這個岡村寧次要是跟那個石原莞爾搭檔起來…”
“我的軍師!”蔣緯國忍不住,“第6師團撤退了!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蕭爻眯起眼“追或不追,僅此而已。追,我們就沒了防禦工事和紫金山重炮群這兩大優勢,跟第6師團在野外展開硬碰硬,我們還有五千多弟兄,第6師團還有約一萬七千兵力,打到最後麼,我們全軍覆沒,第6師團從一萬七千人變成一萬兩千人,然後繼續渡江;不追,第6師團一萬七千人全部渡江,跟第2師團合兵一處。”
“追的話,南京兵力會再度削減,危險性繼續增大,不追的話,江南日軍會實力大漲,南京危險性還是繼續增大!”杜聿明焦躁地來回走動,“我們完全陷入被動了!”
“日軍畢竟隻有兩個師團,應該還不太敢靠近南京。”廖耀湘努力地安慰眾人,“不要忘了,我們的紫金山重炮群對日軍地麵部隊是具有極大殺傷力的。日軍一旦進入重炮群射程,他們就會以中隊大隊為單位地灰飛煙滅。”
“可惜,五十多門重炮被委員長調得隻剩下十幾門。”齊學啟愈發焦躁。
“你們說的不對。”蕭爻搖頭,“日軍如果在夜間分散性地攻擊南京,怎麼辦?紫金山重炮群在夜間無法精確轟擊日軍,如果有日軍一個大隊甚至一個聯隊突入南京城區,紫金山重炮群就徹底沒辦法了,而突入城區內的日軍會虎入羊群的。”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蔣緯國幾乎暴躁起來,“我們真的一籌莫展了?”他的急躁程度遠遠超過所有人,包括正在軍委會大樓裡如坐針氈的蔣介石,因為蔣緯國發現,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乾涉曆史帶來的後果,自己乾涉曆史產生了極大的“副作用”,眼前這個險惡局麵的“罪魁禍首”似乎應該是蔣緯國本人,不得不讓他因為產生了空前的焦躁。
蕭爻閉上眼睛,然後睜眼望向蔣緯國“打電話給俞飛鵬(交通部長兼後勤部長)!”
軍委會的會議廳內,蔣介石等一乾高層們正在極度的憂心忡忡中,現場眾將軍反複地研究著、討論著、商議著、爭辯著
“第6師團如果也要渡江,那江南局勢就徹底無法收拾了!”
“第6師團沒有理由不渡江,必須要進行阻止!”
“怎麼阻止?靠918團嗎?918團現在隻有防禦之勢,何來反擊之力?五千人追擊一萬七千日軍,這跟送死有何區彆?”
“即便第6師團不渡江,第2師團已經對江南局勢造成致命性威脅了!”
“可否讓川軍出擊?現在就趕往鎮江!還來得及!即便不能重創第2師團,起碼也能牽製住第2師團一部分兵力。”
“在野地上跟日軍交戰,那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川軍都打光了,南京靠誰保衛?”
“劉峙的第2集團軍已經到武漢了,正在坐船趕到南京,但還需要二十四個小時!”(第2集團軍此時司令是劉峙,副司令是孫連仲,該集團軍雖然名為集團軍,其實骨乾部隊隻有三個師,分彆是第27、第30、第31師,其餘部隊是一些臨時加入的保安團組成的暫編部隊。)
“二十四個小時!日本人會給我們二十四個小時嗎?遠水救不了近火!”
“薛嶽的第19集團軍已經從滬北前線開始撤退,先期能撤下兩個用各部隊拚湊起來的基本完好的師,但也需要二十四個小時才能趕到鎮江。”
“二十四小時內,鎮江必丟!來不及了!”
“日軍第師團呢?到底在哪裡?在江北登陸還是在江南登陸?快搞清楚!兩個師團五萬日軍,一下子壓上來,我們會全局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