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南京軍的突圍時間被定在4月15日夜間。
這一天,在原先曆史上,中國軍隊於台兒莊取得著名的台兒莊大捷,而在眼下的時空裡,杭州淪陷,同一天,晉北重鎮大同也淪陷,死守大同的晉綏軍第61軍兩萬餘將士戰死殆儘,軍長李服膺力戰身亡,日軍東條師團以死傷七千餘人的代價撕開了晉北缺口,繼而由北向南、長驅直入,撲向太原,第二戰區隨即收攏晉北晉中部隊,在晉北通往太原的咽喉要地忻口(忻州)構建防線,繼續抵抗日軍。日軍對山西省的攻擊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東條師團由北向南,二是板垣師團由東向西,由於晉綏軍在晉東構建的太行山防線被經營得十分堅固,因此板垣師團秘密抽調一萬餘人補入東條師團,日軍繼而佯攻於晉東,強攻於晉北,加上閻錫山過分迷信太行山防線,忽略了晉北,致使東條師團擊破晉綏軍的晉北防線,突入山西省北部腹地。
毋庸置疑,山西省的抗戰局勢在愈發不利,華北戰場的大局勢仍然在日益惡化。
危境之中,南京軍必須要有所作為,這是這支中國最強軍隊的使命。
為確保這場突圍行動能夠成功,南京軍竭儘全力地做好了充分準備,國軍的海軍和空軍也做好了充分準備,特彆是海軍。海軍長江艦隊眼下可謂“兵強馬壯”,除了原先的寧海號、平海號、逸仙號、中山號、緯國號五艦,又於4月1日獲得日本海軍被迫轉讓的3艘驅逐艦、3艘炮艦、4艘運輸船(都是2500噸級的,算是比較大的運輸船),還有一批魚雷艇和炮艇,確實可以在長江上助南京軍一臂之力,參戰前,長江艦隊又費儘周折地征集到100多艘民船,都是小噸位的,大者不過幾百噸,小者隻有幾十噸,但聚沙成塔,總計一次性可運上萬人員。
蔣緯國現在手裡總計有各型坦克500多輛、各型裝甲車400多輛、各型軍車1000多輛、各型火炮800多門(不包括五座炮山上的固定重炮,包括迫擊炮,但不包括擲彈筒),其中,大口徑重炮高達200多門。這麼多的坦克大炮,加上南京軍的虎賁精兵,在日軍重圍裡殺出一條血路是不成問題的,但是,最大的麻煩是城內的平民。截至眼下的四月中旬,因為各種變化,南京城內人口已經超過46萬,組成部分包括
正規軍88萬餘人(包括康複痊愈後歸隊的傷兵)、民兵4萬餘、青壯年民工3萬餘(大部分可轉化為民兵)、傷兵17萬餘(2萬餘重傷員和殘疾者基本上在先前已經被送出城了,還在城內的傷兵基本上都是輕度或中度傷員,增增減減,還有17萬餘人,大致上一半屬於輕度傷員,一半屬於中度傷員)、老弱婦孺平民28萬餘人(青中年婦女13萬餘人,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約9萬人,小孩約6萬人)。按照突圍計劃,正規軍要突圍約4萬人,民兵要突圍約2萬人,民工要突圍約2萬人,傷兵裡的中度傷員全部帶走,約8000名傷兵,老人全部帶走,小孩全部帶走,青中年婦女儘量帶走得越多越好。很顯然,正規軍突圍不成問題,民兵和民工可以幫忙戰鬥,不會成為累贅,傷兵、老人、小孩、婦女都是很大的麻煩。
“如果把這些老弱婦孺都丟在城內,部隊當然可以閃電般地突出重圍,但是”蔣緯國感歎道,“不能這麼做啊!軍人就是保護人民的,如果丟下人民獨自逃跑,還算什麼軍人呢?”
南京軍突圍部隊之所以必須帶走這些數量龐大的老弱婦孺,一是出於軍人的職責,二是為了避免南京城破後他們會遭到日軍的屠殺淩辱,三是為了減輕城內守軍的物資負擔。日軍把這麼多平民驅趕入城,就是要用這麼多張嘴巴消耗掉守軍的糧食。帶走這些平民,也為了讓南京城能守得更久一點。
4月15日下午,南京城南部的莫愁湖附近。
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但井然有序,一隊隊老人、婦女、小孩、民兵、民工排著長龍般的隊伍走向一個個軍械堆成的小山,軍械小山邊,一個個軍官聲嘶力竭地喊道“都來領取武器!民兵和民工每兩個人一支槍、五十發子彈、兩顆手榴彈,超過十八歲、低於五十歲的婦女同樣過來一人領一顆手榴彈!不會用槍用手榴彈的人趕緊問身邊的人!注意!不要走火!所有人進行戰鬥編隊,一名民兵、一名民工、一名婦女、一名老人、一名小孩編成一個小隊!民兵和民工聽著,你們的責任就是保護本隊裡的婦女、老人、小孩!不要離開他們!我們的先頭部隊會在前麵打開通道,然後就是你們,最後是我們的殿後部隊!你們被夾在我們中間,位置是最安全的,遭遇日軍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遭遇了,必須戰鬥!不要害怕!用你們的武器打他們!你們要學會自我保護!還有,記住,千萬彆落入日軍手裡!”
現場的民兵、民工、婦女們都神色緊張而凝重,老人們目光不忍,孩子們有的哇哇哭泣,有的好奇地東張西望,有的興奮得歡呼雀躍。每個這樣的平民戰鬥小隊裡,民兵衝在最前麵,然後是牽著或抱著小孩的婦女(不一定是母子或母女關係),接著是老人,最後是民工殿後。南京軍沒有那麼多兵力保護這些老弱婦孺,隻能給他們發武器,讓他們具有一定的自衛能力。總體而言,南京軍的槍械基本上都用德式98k,民兵民工都用中正式或三八式(中正式除了長度不如三八式,即沒有三八式更加有利於拚刺刀外,其餘性能都不遜於甚至超過三八式。)。
蔣緯國看著這一幕,心裡很難受“天知道這些老弱婦孺究竟有多少能活著出城,不過,我已經儘力了,我問心無愧。我不需要自責,因為帶來這些災難的罪魁禍首是狗日的日本人。”
與此同時,長江上,國軍的長江艦隊在劈波斬浪地趕來,準備參戰;南京城內的大校場機場、明故宮機場上颶風呼嘯,一波波國軍戰機開來停駐,準備參戰。“二公子!”南京軍航空兵部隊指揮官佟彥博找到蔣緯國,神色嚴肅。
“有事嗎?”蔣緯國詫異地看著佟彥博。
佟彥博看了看周圍,低聲道“空軍方麵接到委員長的指示,為了鼓舞軍心、振奮民心,打擊日本人的囂張氣焰,再次考慮轟炸日本本土的行動,周總司令(周至柔)想問問二公子你的意思。”
“哦?”蔣緯國想起來了,又是曆史上的那起“紙片轟炸”。
在原先曆史上的1938年5月19日的夜間,中國空軍出動了兩架美製馬丁b10轟炸機,遠征日本本土,飛至日本九州島西南部的長崎等地,投下100多萬份傳單,以警告日本當局。眼下,這個時間點也快到了。本來,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雖然打輸了平津會戰和淞滬會戰,但表現出色,多次重創日軍,特彆是南京戰役,更是讓舉國上下鼓舞振奮,但隨著日軍突然對華北、蘇北、浙北大舉興兵且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自然讓中國國內各界的抗戰激情受到很大挫傷,不止如此,國民政府高層內的“主和派”“親日派”隱隱間又有死灰複燃的苗頭。基於這些考慮,蔣介石決定批準中國空軍當初擬定的“轟炸日本本土”計劃,從而激勵國內各界人心,也打擊一下日本人重新變得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
“扔炸彈還是扔傳單?”蔣緯國問道。
佟彥博笑了笑“扔傳單。二公子你是知道的,我們空軍的實力並不強大,特彆是轟炸力量,很弱小、很寶貴,輕易損失不得,頂多就出動幾架轟炸機執行任務,幾架轟炸機即便滿載炸彈,也不過十噸上下,給日本本土造成的損失是微乎其微的,不如投傳單,更有效果、更有宣傳影響力。”
蔣緯國很是不以為然,在原先曆史上,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人也搞了這麼一手,雖然美國人隻派了16架轟炸機,但裝載的都是貨真價實的炸彈,相比於美國人的乾脆利索,中國人倒是畏手畏腳,“想做不敢做”,扔什麼傳單,搞什麼“仁義”,同時也害怕日本人的報複。在原先曆史上,事實已經證明,這場“紙片轟炸”沒什麼用,日本人繼續侵略中國,該殺中國人時照殺不誤,該搶中國人時照搶不誤。“這個行動很好,我支持,有什麼是需要我幫助的話,儘管說。”儘管蔣緯國沒什麼太大興趣,但他還是表示支持(其實是表示批準),畢竟這事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的。
“好,那就好。”佟彥博點點頭,隨後趕去發電報給周至柔。
夜幕徐徐降落,南京城內南部的莫愁湖、夫子廟、雨花台一帶愈發人潮湧動、大軍雲集,一隊隊坦克、裝甲車、軍車、被軍車牽引拖曳的火炮在飛沙走石中依次列隊,彙聚成強大的機械化突擊力量。現場所有人都心潮起伏、精神緊繃,炊事兵抬著一個個熱氣騰騰的大鐵桶,裡麵裝滿飯菜和熱湯,邊走邊大聲吆喝道“吃晚飯啦!都吃飽點!吃飽了才有勁殺鬼子呀!”
準備突圍的人群在南部城區集結待命,沒有多少人來送行,這是此時戰爭條件不允許的,要走的人準備走了,其餘人來送行,陣地怎麼辦?沒了一半以上人口的南京城更加人員緊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或戰鬥崗位或工作崗位,不能擅離職守,能抽空來的都是高級將領。突圍的主力部隊包括第88師、第99師、第145師、第170師、第182師、第77師一部分、第100師四個團、工兵旅一個團、炮兵旅一半炮兵力量等部隊,第99師師長李玉堂是整場突圍作戰的總指揮,第88師師長宋希濂是作戰副總指揮。唐生智、蕭山令、黃維、王耀武、陳明仁等將領過來送彆,現場氣氛莊嚴而傷感。
“一路順風!”唐生智等人依次與李玉堂、宋希濂等突圍將領握手,“另外,再祝你們在蘇北、華北戰場上痛擊日寇、力挽狂瀾!”
“唐長官!你們”李玉堂、宋希濂等突圍將領的眼圈都紅了,“多保重啊!”
“你們也是!彆以為我們留在南京比你們危險,說不定你們比我們更危險呢!”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為國捐軀,軍人本分!也許我們看不到勝利那天,但這難道不是正常的嗎?勝利,總要死人吧?我們不死,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