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籲”李宗仁一勒馬韁,座下駿馬揚起前蹄止住腳步,李宗仁微微地喘口氣,額頭上滲出細細的汗珠,八月天氣已是流金鑠石,哪怕清晨的旭日,照在人身上也頗為灼熱。
“李長官”又一次看到李宗仁清晨遛馬巡視的徐州市民們無不眼眶濕潤,比起先前的激動和驚訝,此時的他們更加感動和驚愕,因為就在此時,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和密如雨點的槍炮聲、爆炸聲正響徹徐州全城,日軍第10師團一半兵力已經殺入徐州東北部城區,並且日軍第14師團第28旅團第50聯隊也在猛攻徐州西南部城區,徐州城已是不折不扣的前線。敵軍依舊大兵壓境了,李宗仁卻安之若素,依舊像以前那樣談笑風生、若無其事地遛馬巡視。
“徐州的父老們,早啊!”李宗仁微微一笑,揮手示意。
“李長官,您您怎麼還不走呢?”有市民難以置信地問道。
“走?”李宗仁哈哈一笑,“我為什麼要走?攻打徐州的小鬼子馬上就要被國軍消滅了,怕什麼!怎麼?諸位想走嗎?莫非諸位對國軍、對我李某人不放心?怕我自己會坐飛機跑了,把你們丟給小鬼子?如果諸位這樣想,未免太小看國軍、太小看我李某人啦!”他爽然大笑。
“李長官,鬼子已經打進徐州城了呀!”
“李長官,國軍真的能保住徐州嗎?”
“李長官,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啊?”
越來越多的徐州市民惶惶不安地圍聚過來,七嘴八舌地問李宗仁,大部分市民都攜帶著大包小包,拖兒帶女、扶老攜幼,顯然是準備離開徐州的。
李宗仁看了看眼前密密麻麻的臉上充滿惶恐、緊張、害怕神色的市民,收起笑容,正色凜然道“諸位啊,徐州是一個好地方啊!我聽過這麼一句俗話,鐵打的皖北,紙糊的江南,徐州雖然不是皖北,但也緊挨著皖北,皖北素來民風彪悍、英雄輩出,徐州也一樣,漢高祖皇帝劉邦就出在你們徐州啊!你們看看南京,堅持八個多月了,小鬼子死傷幾十萬人也沒能打下南京,南京是江南,紙糊的江南都如此了得,更何況是鐵打的皖北,更何況是你們徐州?大家不要怕!應該是日本人怕我們,不是我們怕日本人!國軍肯定能保住徐州!肯定能打敗日本人的!徐州會是第二個台兒莊!你們徐州老百姓,應該像南京老百姓那樣,堅定不移地支持國軍,軍民一心,才能打敗日本人!更何況,徐州是你們的家鄉啊,你們人可以走得了,你們的祖屋、祖田、祖墳搬得走嗎?我呢,也不強求你們,相信國軍、相信我李某人的繼續留在南京,幫助國軍,打敗日本人!不相信國軍、不相信我李某人的,可以走,我也不攔著!”
市民們紛紛心頭震動、眼中流淚“李長官,我們不走了!我們要跟你跟國軍一起打敗日本人!”
徐州城內此時約有一百五十萬人口(包括從徐州附近各地陸續逃入城內的蘇北縣鄉鎮村居民),在日軍已經攻入徐州的情況下,因為李宗仁的以身作則,離開徐州城的不足十五萬,九成以上的居民都留在城內,簞食壺漿、毀家紓難地幫助國軍作戰,使得國軍在後勤事務上壓力劇減。受傷國軍在救治後交給居民安置,陣亡國軍交給居民收殮和埋葬,彈藥、物資等由居民運輸,戰壕、工事由居民挖掘和修建(日軍難以派飛機轟炸徐州城,所以徐州城遭到威脅不是很大,除了日軍重炮炮彈打進來)。第10師團第8旅團第40聯隊聯隊長長野義雄大佐對戰地記者說了一件他親眼看到的事“我聯隊第二大隊在寶蓮寺一帶推進受阻,於是我親自去督戰,我看到數百名支那兵在前麵阻擊著第二大隊,而在他們的後麵,人數上千的支那平民在揮舞著鐵鍬、鋤頭、鐵鏟在挖掘著戰壕,第二大隊和支那兵打得血肉橫飛,那些支那平民就在幾十米的後麵埋頭乾著手裡的事,鎮定得可怕,雖然時不時有人被流彈擊中或被炮彈炸死,但其餘人若無其事,繼續奮力地挖掘著戰壕,揚起飛舞彌漫的灰土塵埃。前麵是支那兵在戰鬥,後麵是支那平民在挖掘下一道戰壕、構建下一道工事,支那兵後退後迅速就能進入下一道戰壕、下一道工事裡,繼續抵抗皇軍,那些支那平民也後退,後退到支那兵後麵幾十米處,繼續挖掘戰壕。支那軍民如此戰鬥方式,不得不讓皇軍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
如果把目光投往徐州外圍的廣大地域,還有更讓日軍震驚的事情。
豫東、豫南、皖北、皖中鐵路公路的兩側,田野上,漫山遍野的都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支前隊伍,數十萬民工推著獨輪車、帆車,趕著牛車、馬車,浩浩蕩蕩地,以百川入海之勢湧向徐州前線,卷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人喊馬嘶、牛吽羊咩豬哼聲猶如海嘯山洪般震耳欲聾。倘若有一個後世人看到這一幕,一定不會覺得陌生,因為這一幕在原先曆史上曾出現在淮海大戰中,百萬民工用獨輪車推出了解放軍的淮海大捷,而在眼下,同樣的無數民工用獨輪車運著物資支援國軍的徐州會戰。這一切自然出自蔣緯國的手筆,他請蔣介石親自下支前命令給河南安徽二省的省政府以及豫皖二省的二百多個縣政府,要求他們“發動民眾、增援徐州”。雖然國府發動民眾的能力大不如中共,並且這一切也有些倉促,沒有進行充分和細致的準備,但還是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效果超過三十萬百姓運著糧食、趕著豬羊,增援徐州前線,增援徐州戰場上的國軍。這些百姓大部分來自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因為這兩地都沒有淪陷,距離徐州也相對而言較近。儘管此時絕大部分的中國基層老百姓都目不識丁,但天生的愛國精神促使他們十分積極地響應政府的號召,並且,蔣緯國特地吩咐了三件事
第一,百姓們送到徐州前線的物資都是政府購買的,由於國難當頭,政府隻能給予正常市場價的七成價格,請百姓們給予理解,另外,政府為維持戰爭,此時財政吃緊,不能立刻支付的價錢暫由政府打欠條,政府一定在最短時間內給予兌現;
第二,所有支前民工都由政府給予報酬;
第三,若有官員在其中搞什麼損公肥私、中飽私囊,不論金額大小,一律殺無赦。
大部分百姓都表示不要政府的錢,隻希望國軍能打勝仗。洪水般的支前民工隊伍的上空,時不時有中國空軍飛機飛過,所有飛行員都降低飛機高度,盤旋幾圈並輕搖機翼,向下麵的本國忠良人民表達謝意。看到本國空軍飛機,地麵上的民工們激動萬分,歡呼呐喊響徹雲霄。
徐州戰場上的國軍官兵們夥食待遇極好,幾乎天天有肉,就是因為數十萬民工送來不計其數的家畜家禽。一些國軍老兵感慨道“以前國內混戰,老百姓看到我們就像看到瘟神般,現在跟日本人打仗,老百姓把我們伺候得跟親爹似的!不好好地打,怎麼對得起老百姓啊?”
八月初,日軍第10師團有三分之二兵力進入徐州城,還有三分之一兵力活動在徐州城東北部外圍的青山泉鎮、大黃山鎮一帶,可以說,第10師團已經完全陷入徐州,經過連日血戰,第10師團此時還有兩萬兩千餘兵力,不容小覷,然而十分棘手的是,日軍第14師團第28旅團第50聯隊也已經突入徐州城內,該聯隊得到極大的加強,擁有七千餘兵力,因此,突入徐州城內的日軍足有三萬,很顯然,吃掉這三萬日軍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按照李宗仁和蔣緯國原先的計劃,國軍在徐州外圍死死都阻擋住第14、第7、第9師團,再讓第10師團進入徐州城,化徐州城而第二個台兒莊,實施鐵壁合圍、關門打狗,但是,第50聯隊的“橫插一腳”,讓國軍的整體計劃受到極大乾擾和影響。
日軍第50聯隊是擊破川軍第27集團軍的防線才突入徐州城內的,第27集團軍的司令正是楊森。
楊森在抗戰爆發時是第20軍軍長,第20軍參加了淞滬會戰,表現頑強,打出不少戰果,比桂軍還能打(實際上桂軍當時有一定的保存實力的消極念頭),被外界評價為“地方軍裡最能打的一個軍”,因此得到蔣介石的嘉獎,將其部隊擴建為第27集團軍,將其本人晉為集團軍司令兼任第20軍軍長,第27集團軍共下轄1個軍和1個師,分彆是第20軍(該軍下轄第師,第135師)和新編第20師,整個集團軍有4個師,總兵力約4萬。
客觀上講,蔣介石對楊森還算是賞罰分明,畢竟蔣介石在番號這個東西上向來都是攥得死死的,從來不輕易給人,特彆是地方軍,想要獲得新番號簡直不亞於中彩票,楊森原本是第20軍的軍長,該軍下轄3個師,此時被升為集團軍司令,並且多了一個師的番號,雖然從軍長變成集團軍司令隻是多了一個師,但確實是極大的“恩惠”了,因為蔣介石對地方軍的番號從來都是“逮到借口就撤銷或所編”,額外增加番號幾乎是鐵樹開花。蔣介石這麼做,一是嘉獎楊森,因為楊森確實在上海戰場上立功不小,二是給全軍樹立好的榜樣,意思是“即便是地方軍,隻要英勇作戰,中央也絕不虧待”,除此之外,可能還有第三個原因,那就是蔣介石想要“安撫”楊森,畢竟,蔣介石是知道蔣緯國當年那樁鬨得滿城風雨的“破事”的。
蔣緯國跟楊森的恩怨自然是無需多言的了,因為蔣緯國的三老婆蔡文娜就是從楊森那裡搶來的,並且這事是上了報紙頭條的。
“軍師啊”回過神後的蔣緯國把蕭爻拉到沒人的地方,神色難堪而艱難地道,“你說楊森他會不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