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哥,恕我直言。”歐陽四海蹙緊眉頭,“日本人沒必要偷偷摸摸地把一艘潛艇開到濟州島附近,德國人更加沒必要了。這個情況似乎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許隻是一場虛驚,我們庸人自擾了,也許有什麼陰謀內情。反正,你小心點。一旦有情況,我立刻就接你回國。”
“我知道,謝了。”蔣緯國笑著拍了拍歐陽四海的肩膀。
次日上午八時,2月7日,日占韓國的濟州島,三木村,村裡最大的一棟民宅。
德中日三國三方會談正式開始了。
民宅客廳的正中央已經被擺放了一張圓桌,桌麵上鋪著米黃色的毛毯,中間擺放著幾盆爭奇鬥豔的花卉盆景。東亞冬天的和煦而溫暖的陽光靜靜地照射進房間,使得房間通亮無比。
八時十分,三國參會代表同時進入客廳。蔣緯國、楊傑、蔣百裡三人都昂首挺胸、精神飽滿,事關國家尊嚴,他們肯定要保持著良好的氣色和風度。三人進屋後,看到圓桌正西邊擺放著一麵巴掌大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因此坐在圓桌正西邊。圓桌正東邊是一麵巴掌大的太陽旗,正北麵是一麵巴掌大的“卐”字黑紅白三色旗。蔣緯國三人入座時,德日參會代表也入座了,跟中方一樣,德日代表也都是三人,德國代表分彆是德國現任國防部長兼國防軍總司令維爾納·馮·勃洛姆堡元帥、已經在今年年初被希特勒正式任命為德國外交部部長的約阿希姆·馮·裡賓特洛甫、德國科學院院長卡爾·豪斯霍費爾。這三人在“東方問題”上立場各有不同,勃洛姆堡元帥是親華派,裡賓特洛甫是親日派,豪斯霍費爾則既親華也親日,並且豪斯霍費爾既會漢語也會日語,精通中日文化。
德國國旗在正北邊,因為德國是“主持人”,中日國旗分彆在正西邊、正東邊,是因為中國在日本之西,日本在中國之東。
日方代表三方分彆是陸軍大臣梅津美治郎中將、海軍大臣及川古誌郎大將以及首相近衛文麿。東京大本營安排這三人作為代表是有一定深意的,陸軍大臣是陸相,海軍大臣是海相,加上首相,日方派出“三相”參會,級彆不可不謂之很高。梅津美治郎一直主持著日本對華侵略事務,曾強迫何應欽簽署《何梅協定》,對中國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說是半個“中國通”;及川古誌郎也是中國十分了解,號稱“日本海軍第一漢學家”,最重要的是,及川古誌郎是日本海軍內的“親德派”高層之一。日本陸海軍裡,陸軍向來十分崇拜德國,因為日本陸軍就是以德國陸軍為效仿對象而建立的,德國陸軍的種種優點以及強勁的戰鬥力、輝煌的戰績,都讓日本陸軍相當豔羨,所以日本陸軍一直力主“德日結盟”,但日本海軍不同,日本海軍是以英國海軍為效仿對象而建立的,英國海軍一直是德國海軍的克星,並且日本海軍認識到德日結盟後,德國海軍弱小,難以幫助日本海軍對付比日本海軍更加強大的美英海軍,所以日本海軍一直不支持“德日結盟”,不過,支持德日結盟的日本陸軍裡有反對者,反對德日結盟的日本海軍裡也有支持者,及川古誌郎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麵,代表日本陸軍參會的梅津美治郎是中將,代表日本海軍參會的及川古誌郎則是大將,隱隱地暗示這場會議裡日本海軍的話語權是要高於日本陸軍的。至於近衛文麿,本來,他的首相位置已經坐得有些不穩,因為他在戰爭期間完全聽命於軍方,給軍方背了不少黑鍋擦了不少屁股,引起很大負麵反應,但近衛文麿一直是不支持日本全麵侵略中國的,並且他在戰爭期間主持了日本對中國的誘降工作,所以在中日議和停戰後,因為日本死傷空前、損失慘重,裕仁天皇對開戰前極力支持侵略中國的高層較為反感,近衛文麿因為不支持日本侵華,所以被裕仁認為是“有眼光的人”,繼而得到了裕仁的讚許,所以重新坐穩了首相寶座。日方代表三人裡,近衛文麿支持德中日聯盟(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中日再戰),及川古誌郎支持德日聯盟,對於中國也加入這個聯盟持以不反對態度,梅津美治郎支持德中日聯盟,因為他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知道這個聯盟可以給日本帶來很大裨益。
對於德國人極力撮合的“德中日三國聯盟”,日本高層大致上分為三派:
第一派人認為德國人希望中日跟德國聯盟,是因為德國人要再打世界大戰,日本若跟著德國一起打世界大戰,搞不好會引火燒身,所以應該拒絕,好好地休整幾年後,見好就收或再度侵華,但是,這一派人擔心日本拒絕跟德國聯盟後,德國會徹底跟中國聯盟,到那時候,日本再度侵華的話,德國還會大力援助中國抗日,即便日本想見好就收,喘過氣的中國很有可能主動地反擊日本,所以日本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裡。這一派人在日本高層內數量不多;
第二派人認為日本應該加強跟德國的關係,展開德日聯盟,讓德國拋棄中國、聯手日本,支持日本見好就收或再度侵華,如果這樣的話,德國不再繼續援助中國,還跟日本站在一起,日本無論是見好就收還是再度侵華,都是遊刃有餘的,但是,這一派人知道此構想難度很大,德國的東方政策是“親華疏日”,想要讓德國拋棄中國、聯手日本,可行性確實是很不樂觀。這一派人在日本高層內數量不多;
第三派人支持德中日聯盟,三國聯手對抗美英法蘇,這一派人在日本高層內數量比較多,同時,這一派人的內部又分為三個小派,一派打算在戰爭結束後再度侵華,一派打算在戰爭結束後放棄在華占領區,跟中國徹底化敵為友,一派打算在戰爭結束後靜觀其變,如果中國主動對日本展開反擊,那就再度侵華,如果中國放棄日本在華占領區,那就跟中國和平相處。
就像中國高層內爭論不休一樣,日本高層內也是爭論不休。總體而言,梅津美治郎屬於第三派,並且是第三派裡的“第三小派”,打算利用中國,但也不願意放棄日本此時在中國已有的占領區;及川古誌郎也屬於第三派,但具體屬於第三派裡哪一個小派則是比較含糊的;近衛文麿同樣屬於第三派,但在第三派第二小派和第三小派之間搖擺不定。
參會的德方人員顯得神采奕奕、風度翩翩,中方人員神色倨傲、睥睨日方,日方人員則神色各異,梅津美治郎麵無表情,及川古誌郎微笑地望向德方人員,目光微微避開中方人員,近衛文麿則滿麵笑容,既對德方人員微笑也對中方人員微笑。
蔣緯國毫無顧忌地點起一根香煙,吞雲吐霧,他徐徐地噴出一口煙,噴向對麵的日本人。梅津美治郎不為所動,麵露厭惡,及川古誌郎不以為意,近衛文麿則微笑著伸手扇了扇空氣。
“先生們!”豪斯霍費爾容光煥發地展開會議的開場白,“今天,此時,是一個注定會載入史冊的重大時刻!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世界都會因為今天此時的這場會議而改變!首先,我代表德國和希特勒元首,對中國的蔣介石大元帥、日本的裕仁天皇陛下表示最真摯的感謝,也對諸位表示感謝。來自三個大國的我們能夠坐在一起,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我們完全有理由為我們曆經艱難而取得的這個偉大的進步和成果而感到自豪。”他說的是真心話,因為德國最渴求的就是中日都稱為德國的戰爭盟友,如今,這個戰略性設想終於邁出了極具意義的重要第一步,不得不讓德國方麵感到激動。實際上,在德國高層內提出“德中日三國聯盟”構想的人就是豪斯霍費爾,希特勒在聽完他的構思後,深感醍醐灌頂,並且大力支持。
楊傑和蔣百裡輕輕地點頭,蔣緯國噴出一口煙。
近衛文麿和及川古誌郎微笑著點頭,梅津美治郎仍然繃著一張撲克牌臉。
豪斯霍費爾笑著看了看中日代表,繼續聲音洪亮地道:“我現在雖然已經不再穿軍裝了,但我習慣了軍人的高效作風,中日朋友裡,除了近衛首相,其餘五位也都是軍人。此次會議,我們三方坐在一起,是非常艱難的,坐在一起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如此寶貴的世界自然不能用於閒聊說廢話。諸位,我們就開門見山吧!”他收起笑容,換上莊嚴鄭重的神色,“中國、日本,都是世界級大國,也是東方的兩大主要支配者,中日都是德國的朋友,作為朋友,我們萬分不願意看到我們的兩位朋友大打出手。實際上,中日同宗同源、同文同種,本該是兄弟之邦、手足之鄰,實不該同室操戈、手足相殘。說到底,中日都是東亞黃種人,一家人,一家人互相打,隻會便宜外人。美英希望你們兩敗俱傷,從而讓它們可以控製你們,把你們變成它們的殖民地,蘇聯也求之不得,趁著你們自相殘殺時對你們推行赤化政策。它們都在坐山觀虎鬥,這一點,中日朋友怎麼能不明白呢?”
蔣緯國三人和近衛文麿三人都保持著不動聲色的表情。豪斯霍費爾說的是實話,但卻是毫無意義的實話,中日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中日無法不打。
豪斯霍費爾精心地研究過中日曆史,所以對中日之間的矛盾、衝突、積怨、仇恨是了如指掌的,因此早有腹稿的他不慌不忙地道:“我們沒有必要自欺欺人,中日兩國存在著幾乎不可調和的矛盾,隻要能解決矛盾,中日就可以真正地從敵人變成朋友。矛盾是什麼?就是利益,就是希特勒元首提出過的‘生存空間’。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乏,所以急需獲得一片遼闊的大陸領土,中國毗鄰日本,中國地大物博,所以成了日本進行擴大自身生存空間的目標;中國,雖然對生存空間的需求沒有日本那麼強烈,但中國連連遭受包括日本在內的外敵的侵略,損失了大片國土,承受了巨額損失,中國必然是想要收複那些淪喪了的國土的。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想要收複失地、擴大領土,日本想要獲得更多土地,難道這兩者真的不能共存?”他站起身,顯得十分激動地道,“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朋友們,世界並不隻是中國和日本,世界是很大的!很大很大的!中日為什麼不把目光跳出東亞格局,放眼世界呢?特彆是日本朋友。試問,日本難道非要獲得中國的土地嗎?你們難道看不到除了中國,還有非常非常遼闊的土地嗎?蘇聯!東南亞!印度!澳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如此巨量的土地,是中國的多少倍?日本如果始終都把眼光死死地盯著中國,未免太坐井觀天了。中國是日本的鄰居,日本把鄰居變成敵人,是何等的失誤!如果中國這個鄰居是日本的親密戰友,中日同心同德、合力進退,成為一個聯盟集體,請問,世界上哪個國家敢對抗這個中日聯盟?蘇聯不敢,美國也不敢!由此可見,日本在對華政策上犯下了多麼重大的錯誤!隻盯著中國,卻無視更廣大更遼闊的世界!先生們,我直接把話白了,假如中日聯合打敗蘇聯,瓜分蘇聯,中日還存在生存空間不足、互相競爭、互相敵視、互相攻擊的問題嗎?當然不!瓜分掉蘇聯,中日都能成為擁有遼闊土地的大國!中國會更上一層樓,日本也會疆域萬裡!請問,是不是?”
“對!對!”近衛文麿喜形於色地連連點頭,同時看著身邊的梅津美治郎和及川古誌郎,目光裡有一種希望能得到讚同的意味。
“所以!”豪斯霍費爾激動地道,“中日應該化乾戈為玉帛!應該聯手!聯盟!和德國!三國一起形成一個強大的集團!蘇聯,占據著東歐、北亞、中亞等麵積高達22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英國,本土隻是一個彈丸之地,卻擁有著遍布全世界、麵積超過3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法國也一樣!還有荷蘭、比利時!先生們,這幾個國家霸占著全世界大部分土地,已經很久很久了!也該換人了!德、中、日,三國聯盟,完全具有可以挑戰乃至打敗、顛覆、征服它們的實力!世界不應該再被它們所支配了!朋友們,我們為什麼不大膽一點呢?為什麼不把目光放得更長遠一點呢?為什麼不把目標定得更宏大一點呢?”
勃洛姆堡元帥微笑著道:“先生們,德中日三國進行聯盟,一方麵是世界格局所限定的,美國,不是德國的朋友,也不是中國和日本的朋友;蘇聯,是德國、中國、日本的共同敵人;英法,跟美國情況一樣。德國的朋友,隻能是中日,中國的朋友,隻能是德日,日本的朋友,隻能是德中。先生們,上帝希望我們成為一家人,我們為什麼不這麼做呢?德國擁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雄厚的工業基礎、發達的科學技術,中國擁有遼闊的領土、豐富的資源、世界第一的人口,並且中隊的戰鬥力也很出色,日本擁有世界第三的強大海軍、發達的造船工業,並且,日本陸軍的戰鬥力同樣優秀。我們三國,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形成一個完美的、牢不可破的、堅不可摧的聯盟集團!一起為各自獲得廣大的生存空間、建設世界的全新秩序、擁有對世界的支配權而奮鬥!”
梅津美治郎不鹹不淡地開口道:“不知道希特勒元首心中的‘世界新秩序’究竟是什麼樣子?可否告知?”
“當然!”裡賓特洛甫顯得滿麵春風地道,“德中日合力打敗蘇聯後,蘇聯的東歐屬於德國,蘇聯的中亞和北亞由中日瓜分;德中日合力打敗英法後,英法在非洲和中東的殖民地屬於德國,至於南亞、東南亞、澳洲,由中日瓜分。朋友們,以上地區加起來,屬於中日的新領土總麵積超過3萬平方公裡。我相信,中日瓜分以上地區後,從此永遠都不會再在生存空間問題上存在矛盾和衝突了,因為中日會跟德國一樣,獲得絕對足夠的生存空間了。”
楊傑和蔣百裡互相對視,交換著複雜的目光,近衛文麿愈發的喜出望外,用激動和期望的眼神看著梅津美治郎和及川古誌郎,及川古誌郎眼神一動,明顯極大地動心,梅津美治郎眉頭緊鎖,陷入急切地思考中。
蔣緯國丟掉已經抽完的香煙,重新點上一根,不緊不慢地道:“在日本此時侵占著我國足足萬平方公裡土地的情況下,我們怎麼跟日本合作?”他眯著眼,看著對麵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