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隻要是熟悉抗戰史、二戰史的人,都知道“諾門罕戰役”和“日軍第4師團”,因為這兩個東西“很有趣味性”。關於諾門罕戰役,長久以來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此戰中,蘇軍一邊倒地吊打日軍,僅損失六千人便摧朽拉枯、犁庭掃穴般地消滅六萬日軍,之所以會這麼說,一是真相被掩蓋,蘇聯當局封存檔案,對外宣傳時肯定會大大地降低蘇軍傷亡以及大大地增加日軍傷亡,直到蘇聯解體後,大量檔案資料被解密,真相才被公布於世,在蘇聯檔案資料被解密前,日本檔案資料是公開的,但中國人肯定不相信日本單方麵的檔案資料,肯定認為日本人在自我吹噓;二是出於國內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吹噓、誇大蘇聯軍隊戰鬥力,嘲諷、貶低日本軍隊戰鬥力,甚至有些彆有用心的人借此詆毀、醜化、抹黑抗戰中的中國軍隊等。諾門罕戰役的實際情況是蘇軍慘勝,蘇軍見好就收,日軍也借坡下驢,雙方其實打成平手,蘇軍死亡失蹤約9700人,受傷約15000人,日軍死亡失蹤約8400人,受傷約8800人,從傷亡數字上看,日軍不算失敗,並且蘇軍在此戰中耗費的彈藥、損失的裝備都大大超過日軍。客觀上評論,蘇軍是靠蘇聯遠超過日本的雄厚國力才在戰場上勉強取勝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諾門罕戰役中參戰蘇軍是機械化的精銳,參戰日軍是二流的第23師團,由此也能證明一件事抗戰初期和中期,一直承受日軍一流師團攻擊的中國軍隊是不容易的,更是了不起的。如果抗戰期間的中國軍隊不存在那些內部的弊端,中國軍隊也是非常強大的。
至於日軍第4師團,也有一種關於該師團的並且流傳很廣的說法該師團相當的無能,號稱“皇軍第一窩囊廢師團”。這種說法同樣是虛假的,第4師團戰鬥力很強,並且該師團比起其它隻知道死打硬拚的日軍師團,戰鬥風格更加穩重,戰鬥手段更加靈活,絕非窩囊廢。
眼下,遠東戰役爆發了,第一場惡戰就在諾門坎,蓄謀已久且準備充分、火力強大的蘇軍猛然間攻擊日軍,日軍雖然猝不及防、陷入被動,但頑強地堅持著,被擊退卻沒被擊垮。
戰火猝然被點起後,中、日、德、蘇四大國的高層都被驚動了,美、英、法、意等國也紛紛把詫異、不安、焦慮的目光投向遠東。武漢、東京、柏林、莫斯科,不同國家的外交官員、駐外武官、特使人員猶如過江之鯽般展開了密切活動。北平的南京軍總部內,南京軍高層屏氣凝神,密切地關注著日蘇戰局。
天黑時,新一輪的戰地信息被德方人員不斷地送來
“日軍第4師團第7旅團在滿洲裡和呼倫貝爾之間的原野上陷入蘇軍重圍!”
“滿洲裡的日軍第4師團第32旅團第70聯隊正在穿插向蘇軍側翼!”
“蘇軍一部包圍住被圍日軍,一部向滿洲裡進發,一部向呼倫貝爾進發!”
“日軍傷亡約4000人,偽滿軍傷亡約5000人,蘇軍傷亡應不低於日軍傷亡,偽蒙軍傷亡不明!”
“日軍損失飛機約120架,蘇軍損失飛機應該不低於日軍。”
“日軍第2師團第3旅團已經從齊齊哈爾出發,前去增援第4師團!”
“日軍摧毀了100多輛蘇軍坦克!使用的是大規模的燃燒瓶攻擊手法!”
聽到這個,現場的南京軍將領們互相交換著眼神小鬼子還真精明,把我們當初對付他們坦克的辦法學去對付老毛子坦克了。
巨大的東北地圖前,參謀軍官不斷地更新著最新戰局發展態勢。“蘇軍占據了上風啊!”黃維看著地圖,地圖上,代表蘇軍的紅色箭頭正在咄咄逼人地延展著,代表日軍的黃色箭頭明顯被擠壓成了一團。
“但蘇軍損失似乎很大。”陳明仁接過話題,“雖然壓著日軍,但耗費不小。”
“不止。”王耀武補充道,“老毛子整體上看似氣勢洶洶,但似乎進展不快,看樣子,小鬼子確實挺頑悍的,在好幾個局部戰場上硬生生地頂住了老毛子。”
李玉堂說道“我看,小鬼子雖然一開始被打得手忙腳亂,但隻要穩住了陣腳,全線頂住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未必。”宋希濂反對道,“東北的日軍就5個師團,還要用2個防備我們,日本人兵力很不足,蘇聯人後續兵力卻是源源不斷,全線打起來的話,蘇聯人還是會壓住日本人的。”
將領們議論紛紛。
蔣緯國在旁邊思索著,蘇軍、日軍,在二戰中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地位?這個問題很有爭議性。不過,蔣緯國現在根據他的真實了解,加上超越曆史的“天書”,基本能下結論了。首先,日軍(日本陸軍),單兵戰鬥力極其強悍、堪稱一流,戰術也非常過硬,但裝備落後,跟美英蘇德相比起碼落後十年以上,同時,戰略十分拙劣;其次,蘇軍(蘇聯陸軍),直接可以引用原先曆史上美軍著名將領巴頓對蘇軍的評論“一群勇猛彪悍的烏合之眾”。這個評論看似自相矛盾,實際上一針見血,“勇猛彪悍”指的是蘇軍占據實力優勢時會勢不可擋,至於“烏合之眾”指的是蘇軍落下風時會淪為土雞瓦狗。具體參見原先曆史上德蘇戰爭初期,麵對優勢德軍,蘇軍完全是一觸即潰,但在戰爭後期,蘇軍掌握優勢後,開始凶狠反撲德軍。再對比諾門罕戰役的蘇軍日軍傷亡數字,蘇軍死亡失蹤約9700人,受傷約15000人,日軍死亡失蹤約8400人,受傷約8800人,不難看出,日軍死亡和受傷差不多,而蘇軍受傷則是死亡的一點五倍,這說明戰場上的日軍比蘇軍更頑強,受傷後也死戰,導致傷兵存活率不高。
晚上九時,前線戰場上傳來了一個十分意外的新情況被圍日軍突圍了。
“什麼?”將領們都很吃驚,“日軍突圍了?怎麼突圍了?”
“日軍一個戰車聯隊和一個騎兵聯隊衝入蘇軍包圍圈,撕開了一道缺口,使被圍日軍步兵部隊得以突圍。”一名德軍觀察員報告道,“日軍和蘇軍爆發了坦克大戰,日軍獲勝了。”
“啊?”蔣緯國瞪大眼,“日軍和蘇軍爆發坦克大戰?日軍還獲勝了?”
“嗯。”德軍觀察員解釋道,“部分坦克是我們援助給日軍的四號和三號,並且日軍使用我們援助給他們的八八高射炮放平了轟擊蘇軍坦克,摧毀很多蘇軍坦克。”
“媽的!又是跟我們學的!”馮治安歎口氣。
“日軍居然還有戰車聯隊?”蔣緯國更加吃驚了。
“嗯。”德軍觀察員點頭,“日軍部分師團都下轄一個戰車聯隊,這是日本陸軍全麵裁軍後的新設戰鬥部門。”
正如這名德軍觀察員所說,日本陸軍全麵裁軍後隻保留12個師團,數量大大地減少了,因此日軍高層決定“提升質量”,從而讓日本陸軍整體戰鬥力不下滑。另外,經過中日戰爭,日軍部分高層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學習到中國軍隊(南京軍)的很多特長和優點,也認識到坦克、衝鋒槍等現代武器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根據聯盟條約,日本陸軍是要轉讓大批武器裝備給中國陸軍的,日本人在這件事上打了折扣,步槍確實一支都沒有少,但機槍、擲彈筒、迫擊炮、步兵炮特彆是大口徑的重炮,都隻轉讓了很少給中國軍隊,使得日本陸軍雖然人數減少了,但機槍、擲彈筒、迫擊炮、步兵炮特彆是大口徑重炮的“密度”卻得到了很大增長,繼而導致日本陸軍的“火力密度”水漲船高。此時,日軍的12個師團,每個師團下轄2個步兵旅團,每個步兵旅團下轄2個步兵聯隊,同時,師團部還直屬1個騎兵聯隊、1個炮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輜重兵聯隊,以及新增的1個重炮兵聯隊和1個戰車聯隊。不過,因為重炮和戰車(坦克)數量還不夠,所以不是12個師團都額外地擁有重炮兵聯隊和戰車聯隊,而是分批裝備的,在東北三省的日軍5個師團因為處於最容易爆發戰事的地方(要麼跟蘇軍開戰,要麼跟南京軍開戰),所以得到了優先裝備權,都擁有重炮兵聯隊和戰車聯隊,導致此時的諾門罕戰場上,日軍雖然整體實力不如蘇軍,但在火炮、坦克上並不落太大下風。
“媽的!小鬼子越來越強可不是好事啊!”蔣緯國心裡產生了一絲陰霾。
“八哥!”蔣緯國的十弟張繼正急匆匆地小跑過來,湊到蔣緯國耳邊低聲道,“武漢那邊有事發生了。”
“什麼事?”蔣緯國吃了一驚。
張繼正低聲道“蘇聯派來特使,向委員長秘密提出‘中蘇軍隊聯手,一起夾擊日軍’的建議,說蘇聯會幫助中國收複東北。委員長讓你立刻回武漢,參加高層會議,商討這件事。”
蔣緯國心頭一動,他立刻站起身“走!給我準備飛機,我要回武漢!”
今天是2016年最後一天,在此祝讀者朋友們2017年平安、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