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中亞戰場上,馮治安的第37軍在哈薩克東北部執行本部預定任務,陳明仁的第31軍則在哈薩克東南部迎來了兩場大戰。攤開地圖後,陳明仁很清楚地認識到了局勢第31軍的第123師目前在阿拉木圖展開防禦,第17師正在從阿拉木圖一路北上,第20師剛剛開出新疆,即將抵達阿拉木圖。第17師北上是為了牽製哈薩克東北部蘇軍,從而策應馮治安的第37軍,不過,因為蘇軍中亞軍區司令員托洛費門科的優柔寡斷,這個任務已經輕鬆完成,第17師已抵達阿拉木圖以北兩百五十多公裡的巴爾喀什湖東端湖畔戈壁。在第31軍的北部,二十五萬餘蘇軍正在席卷而來,在第31軍的南部,也有數量不下二十萬蘇軍正在大舉逼近。
這一仗怎麼打?陳明仁陷入思索,第31軍的將領們各抒己見。
軍參謀長陳濟桓提議道“我看,應該把第17師和第20師都收攏到阿拉木圖,加上第123師,三個師合兵一處,依托阿拉木圖的城市地形,好好地打一場城市防禦戰。這種仗,正是我們南京軍最擅長的。我軍十萬,敵軍四五十萬,打城市防禦戰,最有利於我軍,也是最穩妥保險的。中亞大部分是一馬平川的沙漠戈壁,暴露在野外打野戰的話,損失恐怕很大,我軍是消耗不起的。”
副軍長陳安寶不同意“這個打法雖然最穩妥保險,但太小家子氣,被動防禦是下乘,我們不應該被動防禦。昆山(陳濟桓表字),你不要忘了,我軍戰前已定,中亞是第一戰場,但卻不是主戰場,北平總部很難再調動大規模部隊到我們這裡來。如果我軍全部退入城市裡,豈不是自陷敵軍包圍?即便保住這麼一座孤城,主動權也喪失了。更何況,全軍都退入城市,外延廣大地域裡的交通線怎麼辦?我們是在異國他鄉作戰啊!雖然糧食、被服可以就地征集,但彈藥、燃油、醫藥呢?都要從新疆運來啊,從阿拉木圖一路直線向東,是新疆的天山山脈,道路根本不通,必須要折向阿拉木圖東北兩百多公裡,從新疆西部的石河子運來。如果蘇軍對我們采取圍困消耗戰和交通破襲戰,我們怎麼辦?奉陪下去?彈儘糧絕了,又有什麼用?”
陳濟桓無奈地道“咱們本錢實在有限萬一都搭進去,那可怎麼好?”
第123師師長王甲本發言道“雖然敵眾我寡,但我軍卻掌握著很多其它方麵的優勢,比如製空權,還有士氣,部隊旗開得勝、連戰連捷,士氣非常旺盛,蘇軍雖然人數眾多並且在整體上的機械化水平要超過我軍,但外強中乾,隻是一個泥足巨人,無需過高估計。我軍與其被動防禦、等著挨打,還不如主動出擊,痛痛快快地迎戰!我相信,擊潰蘇軍希望很大!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我們十萬人馬堪稱十萬精兵,蘇軍就是有四五十萬,又如何?蘇軍的精銳部隊大部分在東歐,在跟德軍作戰,中亞蘇軍基本上隻是二三流部隊而已!”
陳明仁心念翻騰“一方麵要堅守住阿拉木圖,一方麵還要擊敗來犯的南北兩路蘇軍,難度確實不小。”他看著王甲本,“立基(王甲本表字),如果北路蘇軍需要第17、第20師合力迎戰,阿拉木圖就你的第123師了,你能守住嗎?”
王甲本昂首挺胸、聲若洪鐘“軍座放心,我用項上人頭跟你擔保,守得住!”
陳明仁反複思考,蘇軍南北合擊阿拉木圖,南京軍隻有兩種戰法,一是把三個師全部收攏到阿拉木圖,打一場最穩妥保險的防禦戰,二是左右開弓、南北迎戰,毋庸置疑,北部戰事是野戰,南部戰事是城市防禦戰,後者比前者好打一點,三個師自然北部兩個南部一個。想來想去,陳明仁一錘定音“主動出擊以殲敵!”他目光如炬地看著地圖,開始下達命令。
“命令第17師,立刻在巴爾喀什湖東端湖畔設立阻擊線,展開防禦性進攻,襲擾蘇軍,用運動戰方式消耗蘇軍有生力量,打擊蘇軍士氣,限令十二個小時內完成防禦線,另外命令該師工兵團在當地立即修建兩個野戰機場。”
“命令第20師,調動兩個旅與第17師合兵一處,調動一個旅機動於阿拉木圖和巴爾喀什湖中間地帶,隨時準備進行馳援,限令二十四個小時內完成命令。”
“北路蘇軍南下的話,必走巴爾喀什湖與薩瑟科爾湖之間地帶,要求第20師特彆抽調兩個摩托化步兵營在薩瑟科爾湖西南部進行巡邏戒備,防止蘇軍繞過薩瑟科爾湖。”
“聯係空軍,請求調動不少於六十架轟炸機和不少於八十架運輸機協助我部參戰。”
“請求空軍派遣偵察機二十四小時偵察敵情,重點區域包括阿拉木圖西部的楚河流域、阿拉木圖南部伊塞克湖東南部地帶、塔斯套山和阿拉湖之間地帶防止蘇軍繞道突襲。”
“通知情報部門,加強對蘇軍裡海艦隊的監視,防備蘇軍調動其駐紮於高加索地帶的部隊通過裡海水路進入中亞。”
“通知各部,哈薩克境內四成人口是俄羅斯族,協助蘇軍可能性極大,望小心防備。”
“讓軍需部門即刻把各部作戰所需物資都調撥下去,這件事就麻煩善夫(陳安寶表字)你親自督辦。”
陳明仁一氣嗬成地連續下達了好幾個重要的作戰指令,充分表現出了紮實的軍事指揮功底和細致周到的思維。“此戰,我軍的目的是在確保阿拉木圖和主要交通線不失的情況下,力求最大限度地打擊蘇軍。”陳明仁最後宣布道。
將領們一起肅然立正“明白!”
戰鬥首先在阿拉木圖北部打響,由於交戰區域主要在巴爾喀什湖東端湖畔的鹽堿地帶,因此該戰役被稱為“湖東戰役”。在湖東迎戰蘇軍北路部隊的是第31軍第17師和第20師,兩位師長分彆是馮聖法和孫桐萱,雖然第17師在南京軍裡的地位要高於第20師(第17師是南京軍五大主力師之一),但因為孫桐萱年齡比馮聖法大八歲,資曆也超過馮聖法,因此孫桐萱被陳明仁任命為北線總指揮,馮聖法為副。麵對大舉殺來的二十五萬餘蘇軍,孫桐萱采取了中規中矩的野地防禦戰術,他命令官兵們爭分奪秒地在鹽堿地上挖掘戰壕、修建工事,馮聖法對此不同意,他認為己方部隊機動性很強,擁有大批汽車、馱畜、自行車,戈壁荒漠又是十分平坦的地形,沒有山嶺、溝壑、植被進行依托掩護,如果還用戰壕工事進行防禦戰,未免有些照本宣科、缺乏變通了,畢竟陣地位置是固定的,應該“陣地戰和運動戰相輔相成”。
孫桐萱不讚同馮聖法的看法,他認為正因為戈壁荒漠是平坦的地形,蘇軍在重火力上明顯地強於南京軍(儘管中亞戰場上的南京軍是南京軍的精華,蘇軍則是蘇軍的二三流部隊,但蘇軍各型火炮的數量還是南京軍的兩倍以上。此時的蘇軍共有十萬多門火炮,其中約一半是迫擊炮,雖然在東歐戰場上損失嚴重,但比起德軍火炮力量還是不落下風,跟南京軍相比更是占據極大優勢),所以才需要依靠戰壕工事來抵禦蘇軍重火力優勢。打運動戰弊多利少,既讓部隊暴露在野地上遭到蘇軍炮火殺傷也無法給蘇軍重大打擊,眾所周知,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打防禦戰是最劃算的。另外,蘇軍火炮雖然多,但南京軍擁有製空權,可以在戰前消滅掉蘇軍炮兵部隊。
兩位師長意見相左,一時間爭執不下,最後勉強采取了折中對策,孫桐萱的第20師和馮聖法的第17師第19旅在孫桐萱指揮下展開陣地戰,馮聖法則帶著本部第17師第17旅和第18旅展開運動戰。根據兩人約定,孫桐萱部把大部分汽車、馱畜、自行車交給馮聖法部,馮聖法部把大部分火炮交給孫桐萱部。
8月5日下午,北路蘇軍抵達湖東戰場,該部蘇軍主要是第54軍和第65軍,下轄5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11個民兵師等部,總兵力約26萬,總指揮為蘇軍中亞軍區參謀長馬克西姆·阿列克謝耶維奇·普爾卡耶夫中將。比起上司托洛費門科的碌碌無能,普爾卡耶夫則比較有軍事頭腦,很有戰略目光的他在戰前就預測到中亞麵臨來自中國的強大威脅,所以為戰備做出了很多的工作,之所以能力不如普爾卡耶夫的托洛費門科會爬到普爾卡耶夫的頭上,因為出身政治軍官的托洛費門科在大清洗運動中站對了隊伍,普爾卡耶夫則因為“政治立場有點小問題”而沒有得到與其能力相配的重用。隻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哪怕普爾卡耶夫一肚子韜略,也難以撐起中亞此時已經十分不利於蘇軍的局勢,當他率領集結好的第54軍、第65軍向南開拔時,一路上可以說是出師不利。中亞地區氣候炎熱乾旱、雨水稀少,天空絕大部分時候都是萬裡無雲,因此奪取中亞製空權的中國空軍隻要天一亮就出動飛機搜尋蘇軍,把暴露在一馬平川荒漠上的蘇軍看得一清二楚,偵察機飛來後,轟炸機隨之跟過來,然後肆無忌憚地把劈頭蓋腦的炸彈扔向在荒漠空地上根本無處可躲的蘇軍,炸得蘇軍抱頭鼠竄。好在中國空軍轟炸機數量並不多,儘管使用車輪戰進行轟炸,但扔下的炸彈還是有限的,沒有給蘇軍造成太沉重的損失。普爾卡耶夫在行軍日記裡十分慶幸地寫道“如果中國人擁有五百架甚至三百架轟炸機,可以肯定,部隊還沒有抵達戰場就要損失一半以上了”。當然了,一路行軍一路挨炸讓蘇軍士氣受到了很大打擊,普爾卡耶夫不得不命令部隊晝伏夜行,好歹降低了一點損失。
南京軍陣地上,孫桐萱、馮聖法等高級軍官紛紛舉起望遠鏡,他們看到遠處地平線上風沙滾滾、黃濤連天,人數是南京軍足足四倍半的蘇軍猶如漲潮的洪水般正在排山倒海而來。
“準備戰鬥!”孫桐萱大吼著下令。
埋伏在戈壁戰壕裡的官兵們紛紛子彈上膛,數萬雙黑色的眼睛、黑色的槍口炮口一起蓄勢待發地對準越來越靠近的蘇軍。第20師和第17師第19旅的官兵們在陣地上嚴陣以待,第17師第17、第18旅的官兵們已經在飛沙走石中展開主動出擊,數以千計的汽車、馱畜、自行車在揚起的滾滾黃沙和震耳欲聾的人喊馬嘶車鳴聲中猶如一把巨大的鐮刀斜切向蘇軍側後方,數十架中國空軍的飛機也奪空而來,少數是戰鬥機和偵察機,多數是轟炸機,朝著蘇軍展開轟炸掃射。呼嘯飛行的轟炸機投下的炸彈在半空中猶如斷線珍珠般形成一個反拋物線,彈落火起、雷霆滾滾,黃沙黑煙一起席卷上天,看得南京軍官兵們無不叫好喝彩。盤旋戒備的戰鬥機看到沒有蘇軍飛機飛來參戰,索性也加入這場宰割盛宴,一挺挺航空機槍居高臨下地對地麵蘇軍展開掃射,飆起一道道交叉縱橫的火牆,所到之處,血肉橫飛、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