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節 運籌帷幄 7_二戰之我是蔣緯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87節 運籌帷幄 7(1 / 2)

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確定一八零旅全軍覆沒時,蔣緯國感到前所未有的沉痛和沉重,他沉痛,自然是為了一八零旅那些為國捐軀的忠勇軍人們,他沉重,則是源於一種無奈而苦澀的悲涼。這場戰爭,蘇聯約四分之三甚至約五分之四的國力軍力由德國承擔,隻有約四分之一甚至約五分之一的國力軍力由中國承擔,顯然,中國肩膀上的擔子要大大地輕於德國,但仍然被壓得不堪重負。用英國人的話說,“中國人參加蘇聯戰爭,無疑是想要結結實實地分一杯羹,但可惜,他們跟當年試圖染指非洲的意大利人一樣雖然有著極好的胃口,但卻滿嘴蛀牙”(曆史上意大利先後兩次侵略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意大利當時已是列強,但卻被埃塞俄比亞打得狼狽不堪,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諷刺意大利人“他們是帶著一副極好的胃口和滿嘴的蛀牙去了非洲”),英國人無疑是在諷刺中國“貪心不足蛇吞象”和“不自量力”。雖然英國人的諷刺是暗含著某種不希望中國崛起的主觀私心,但說得也不是不對。中國確實太落後,國力實在太有限了。

如果南京軍有兩百萬德械部隊,仗還會打得這麼苦嗎?當然不會,大軍直接犁庭掃穴、摧朽拉枯。但蔣緯國有兩百萬德械部隊嗎?當然沒有。兩百萬軍人,蔣緯國有,中國的人口資源世界第一,一千萬軍人都有,但兩百萬套德械裝備以及充足保障的後勤,蔣緯國則沒有,這是中國國力決定的。中日戰爭,中國弱,蘇聯戰爭,中國還是弱,最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在中日戰爭期間是防禦一方,但是,中國軍隊在眼下蘇聯戰爭期間則是進攻一方,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沒有足夠的實力卻還要主動進攻,使得原本就重如泰山的壓力更是翻倍地劇增了。本錢有限,軍械有限,必須集中到數量不多的部隊的身上,這就導致人口明明是蘇聯兩倍多的中國卻無法派出比蘇軍更多的中國軍人,邏輯是現成的蔣緯國共有一億發子彈,供應給一百萬軍人,每人一百發子彈,但供應給五百萬軍人,每人就隻有二十發子彈了,沒有充足的子彈,軍隊如何打仗呢?打光手裡寥寥可數的那點子彈後,難道用刺刀作戰?彆說進攻了,防禦和撤退都無法展開,白白送給敵軍無數俘虜。物資是固定的,軍人數量越多,消耗速度越大,持續作戰時間就越短,所以南京軍隻能派出一百萬精兵作戰,而不能派出幾百萬大軍。哪怕沒本錢搞火海戰術,蔣緯國也不想用人海戰術,因為他不想用無數同胞的屍骨堆成國家最後的勝利,那種勝利根本就是不值得。中日戰爭期間,日軍為什麼沒有一口氣派出兩百萬軍人打中國呢?日本當然能出動兩百萬軍人,但日本沒有武裝兩百萬軍人和維持兩百萬軍人作戰的國力;蘇軍為什麼在蘇德戰爭中死傷數量如此巨大?因為“質量不夠,就用數量來填”,導致蘇軍最終死亡、失蹤、被俘、傷、病總計三千萬之巨。蔣緯國沒有斯大林那種鐵石心腸。

此時的湖西戰場,南京軍的戰策是薛嶽提出的“後退決戰”,楊傑、李玉堂、宋希濂、郭寄嶠等人都是支持的,因為他們都非常清楚,這是南京軍唯一獲勝的辦法。首先,南京軍時間有限,不能拖,一旦拖下去,拖到蘇聯的雨季和冬季的到來,整場戰爭的局勢都會不利,南京軍必須要在北亞跟在中亞一樣取得重大突破,所以南京軍很“急”;其次,南京軍必須重創蘇軍,這是最起碼的,不能隻是打退或打敗蘇軍,因為蘇軍主力不被毀滅,南京軍無法在北亞取得重大突破;第三,南京軍實力其實不如蘇軍,兵力、火力,都落下風,不止如此,蘇軍總指揮科涅夫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對手,他敏銳而透徹地看到了這一點,拖下去,耗下去,有利於蘇軍,不利於南京軍,並且蘇軍實力超過南京軍,再加上科涅夫本身的謹慎沉穩性格,所以蘇軍穩紮穩打,不太主動出擊,而南京軍重火力又不強,在進攻戰中難以占優勢,無法進行多場城市戰、攻堅戰,畢竟蘇軍還占據著地利優勢。說白了,南京軍需要在較短時間內重創實力超過自己的蘇軍,很顯然,這個作戰任務的難度是很高的。南京軍唯一的辦法就是引誘蘇軍脫離其經營已久的控製區,大規模地追擊南京軍,南京軍然後在防禦戰中轉攻為守,通過野戰、包圍戰、聚殲戰以達到大量消滅蘇軍的目的。南京軍完好無損地後退,蘇軍基本上不會全麵追擊,因為科涅夫知道南京軍實力還在,所以,南京軍必須要在打了敗仗後狼狽不堪地敗逃,才能引誘蘇軍展開全麵追擊,這是唯一途徑,最終實現南京軍的“後退決戰”。

眼下在湖西戰場上的南京軍主要是第88、第師,總兵力約15萬人,南京軍當然不隻這點部隊,除了在中亞戰場上的第31軍、第37軍以及已經脫離湖西戰場的第77軍,南京軍在華北、東北、蒙古等大後方還有二十二個師(包括生化兵部隊第100師)、超過五十萬兵力,但這些部隊一直按兵不動,原因有三,一是要鞏固大後方,二是進一步地麻痹蘇軍,至於第三個原因,很簡單,這些部隊的武器裝備、彈藥補給、物資儲備等都不如已經參加蘇聯戰爭的那十五個師,真的參戰了也撐不了多久,因為這些部隊沒有足夠的子彈。

“我提議。”前線總指揮部內,蔣緯國聲音沙啞而乾澀地道,“我們一起為一八零旅全體為國成仁的袍澤手足默哀三分鐘。”

將領們都默然讚同,現場籠罩在悲傷而沉痛的氣氛裡。

“一八零旅的花名冊和軍旗都在戰前被送出來了,另外還有很多傷員也在戰前被帶出,所以,一八零旅不算被全殲,是可以重建的。”默哀後,蕭爻安慰蔣緯國,“並且一八零旅殺傷數倍於己方的敵軍,雖敗猶榮,以後重建的一八零旅是一支令人尊敬的光榮部隊,絕非帶有恥辱烙印的敗兵,更何況,他們是為了大局而犧牲的,犧牲得極有價值。”

蔣緯國默默地點點頭。

南京軍因為一八零旅的壯烈犧牲而悲痛,蘇軍雖然消滅了一八零旅,但也沒有太大的喜悅。瓦圖京在結束戰鬥後仍然心有餘悸,科涅夫則愈發焦躁,因為蘇軍的這個勝利實際上弊大於利,一來,為了全殲南京軍一八零旅,蘇軍傷亡將近五萬,被牽製的部隊超過十五萬,使得蘇軍原本在兵力數量上占有的優勢遭到較大削弱,二來,蘇軍足足有四天四夜時間忙著殲滅南京軍一八零旅,騰不出手應付還在與蘇軍展開交戰的南京軍第88、第99、第150師,以及缺了一八零旅的第180師,南京軍獲得四天四夜的寶貴時間,及時地進行了重新部署和物資補充,導致蘇軍的主動權大不如前。

“雖然這個勝利在政治上、宣傳上很有價值,但在軍事上則是得不償失的。”科涅夫感到隱隱的憂慮。

不出科涅夫所料,麻煩很快就來了,一個來自克裡姆林宮的電話打給了他。

“祝賀你,科涅夫同誌。”斯大林這次的語氣沒有以前那麼親切和藹了,反而略顯得有幾分冷淡,“你的部隊取得了一場勝利,開創了成建製地殲滅侵略者的先例,我向你祝賀。”

“斯大林同誌,這是我們的責任。”科涅夫惴惴不安地道。

斯大林繼續說道“根據情報,蔣緯國軍隊的一個旅其實就是一個師,是吧?”

“是的,斯大林同誌,蔣緯國軍隊的實際編製要比常規部隊嚴重超標,他的一個旅的實際兵力甚至比紅軍一個師還要多,一個師更是差不多等於紅軍一個軍。”

“但我們不能對外宣稱是消滅了中國人一個師,我們隻是消滅了中國人一個旅,雖然那個旅在實際上就是一個師。這場殲滅戰,科涅夫同誌,你們打得不錯,但缺點也暴露很多,最大的令人不愉快的地方就是耗費時間太長了,並且紅軍的損失也太大了。隻是一個旅而已,哪怕實際上是一個師,紅軍全殲敵軍一個師卻要付出損失一個軍的代價,真是令人很不舒服。另外,消滅中國人一個旅對於紅軍而言,在政治上和宣傳上都略顯不足,最起碼要是一個師。”

科涅夫心頭一個咯噔“斯大林同誌,您的意思是”

“中國人不是還有兩個師在我們的包圍圈裡嗎?消滅他們!”斯大林語氣嚴峻起來。

科涅夫叫苦不迭“斯大林同誌,請恕我直言,這一點做不到。”

“做不到?”斯大林的語氣從嚴峻變成了嚴厲,“科涅夫同誌,你的部隊是中國人的三倍,居然都不能打勝仗?”

“斯大林同誌,打勝仗分為很多種的,擊退敵人是一種,全殲敵人是一種,不能相提並論的,我非常擔心過於沉重的作戰任務會讓我們從主動陷入被動中”

“科涅夫同誌!”斯大林再度發火了,“你太消極!太悲觀了!我對你也算是了解了,科涅夫同誌,你很優秀,但你更擅長打防禦戰,不擅長打進攻戰,你缺乏魄力、決心、信心。我想,也許我派你去東方軍區擔任司令員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他最後這句話意味深長。

科涅夫心頭一驚,他意識到斯大林此話的另一層含義,但他還要努力一下“斯大林同誌,我隻想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戰果。”

斯大林停頓了一下,最後語氣有點威逼地問道“我已經與庫茲涅佐夫同誌通過電話,他認為,隻要全力以赴,就可以實現目標。科涅夫同誌,你打得很穩,但還不夠,我很希望你可以大膽一點、果斷一點,多多聽從庫茲涅佐夫同誌的意見。你已經取得一場不小的勝利,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呢?”

科涅夫啞然無言,不知道該怎麼回複。

斯大林語氣變得溫和了一點,他意識到自己不該過度地乾涉前線將領“科涅夫同誌,我可以理解你,但是,我們現在彆無選擇,靠打敗仗怎麼能獲得最終勝利?我可以考慮你的難處,這樣吧,我降低對你的要求,隻要再全殲中國人一個師就可以了,怎麼樣?難道就連一半任務都無法實現?”


最新小说: 黑道風雲:我的京城姐姐 全世界覺醒者都聽著:老子是災厄 穿回九零,助力媽媽星途璀璨 結婚三年仍完璧,改嫁糙漢就多胎 殺死那個史蒂夫! 穿越三角洲,我成為GTI乾員 掏空仇家空間流放,親爹一家悔哭 神豪,但日常係 我們[暗戀] 惠妃不想養崽(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