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茨科夫同誌,我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了。”朱可夫說道,“確實,有一定風險,但值得我們試一試,因為我們真的彆無選擇了,繼續被德國人和中國人首尾夾擊,我們就會始終無法擺脫兩線作戰的險惡局勢,我們必須要奮起一搏!”
“但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怎麼辦?”梅列茨科夫反駁道,“我們調動軍力投入東線戰場,西線必然陷入薄弱!鐵木辛哥(斯大林格勒蘇軍總指揮)和戈沃羅夫(列寧格勒蘇軍總指揮)都不停地要求增兵援助,我們卻還要把大量軍力用於東線。”
“這就需要我們做出犧牲了,雖然很痛苦,但必須要犧牲。”朱可夫望向斯大林,“斯大林同誌,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必須要舍棄一個甚至兩個,從而集中軍力穩住西線戰場。實際上,德國人也筋疲力儘了,我們是本土作戰,但他們是遠程作戰。”
斯大林悶悶地問道“你認為最可以舍棄哪個?最不可以舍棄哪個?”
朱可夫乾脆利索地說道“最可以舍棄的就是莫斯科,最不可以舍棄的自然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同誌,舍棄莫斯科,雖然很痛苦,會帶來極大的負麵影響,但如果我們用一個莫斯科能換來最終的勝利,就是值得的!拿破侖當年成功攻占了莫斯科,但又怎麼樣?那場戰爭的最終勝利者還是我們俄國人。斯大林同誌,我本人正是莫斯科特彆軍區的司令,竭儘全力地守住莫斯科是我的責任,但為了更長遠的勝利,我願意承擔莫斯科失守的責任。”
斯大林沒有出言反對,算是默認了這個提議,他知道,蘇聯已經沒有多少本錢了。
沙波什尼科夫問道“朱可夫同誌,根據你的計劃,你想怎麼打?”
朱可夫說道“首先,我要知道中國軍隊目前的部署情況。”
沙波什尼科夫沒有取出資料,因為都被他記得滾瓜爛熟“目前,中國軍隊共有四個集團軍、五個軍參加著對我們的戰爭,四個集團軍來自中國南方,屬於蔣介石的中央軍部隊,總兵力約40萬,負責對北亞四城的圍困封鎖,戰鬥力相對而言較低,五個軍屬於蔣緯國的北方部隊,其中,第31軍由陳明仁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第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中亞境內;第37軍由馮治安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第38、第39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哈薩克東北部;第77軍由黃維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77、第、第202師,總兵力約17萬,第180師駐紮在巴庫地區,其餘4個師都駐紮在鄂木斯克地區;第10軍由宋希濂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第師,總兵力約15萬,駐紮在北亞四城東部地區以及外蒙古;第100軍由李玉堂指揮,該軍下轄5個師,第88、第、第205師,總兵力約16萬,駐紮在哈薩克西北部地區。”他最後總結道,“參加這場戰爭的中國軍隊累計約120萬人。”
朱可夫點點頭“此戰,我們的第一任務並非收複失地,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殲滅中國軍隊,如果能一口氣消滅掉二三十萬甚至四五十萬,中國軍隊會元氣大傷,中國政府會喪失信心,再加上利誘,迫使中國退出戰爭的可能性是極大的,並且,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也可讓中國政府在希特勒麵前獲得名正言順地退出戰爭的理由。”
沙波什尼科夫說道“看樣子,圍攻鄂木斯克是最好的選擇,鄂木斯克本地價值重大,收複後意義無窮,並且鄂木斯克擁有十四萬中國軍隊,我軍將其全殲後,必然震動中國政府。”
華西列夫斯基說道“我不讚同圍攻鄂木斯克,那樣的戰鬥是攻堅戰,會讓蘇聯紅軍付出重大代價,得不償失,我認為,我們可以佯裝圍攻鄂木斯克,圍點打援,吃掉他們援助鄂木斯克的援兵部隊,積少成多,獲得重大戰果。”
梅列茨科夫說道“可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德國人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在東線戰場慢慢打、積少成多的。”
朱可夫點頭“這其實並不很矛盾,我們一方麵要爭分奪秒,一方麵也可以積少成多,關鍵就在於部隊機動性提升。”他望向羅科索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同誌的第十六集團軍已經完成半機械化裝備,如果能集中我軍能調動的所有坦克、汽車,就會是一支強大的機動力量,更何況,我們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他望向布瓊尼。
布瓊尼露出一個若有所思的神色。
“把坦克群和騎兵群混合起來,這樣的部隊既具有強大的機動性,也具有強大的衝擊力和攻擊力。”朱可夫闡述著他的構思,“另外,我們還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兵部隊。”
斯大林望向庫利克“新式火箭炮的生產情況怎麼樣了?”
“一切順利,斯大林同誌。”庫利克畢恭畢敬地回複道。
“新式的t34坦克呢?”
“也在夜以繼日地全速生產中。”
“去年(1940年),我們生產了多少飛機和多少坦克?”
庫利克回答道“飛機8000多架,一半是新式飛機;坦克和自行火炮約5000輛(門),雖然在戰爭期間損失很大,但新生產的飛機坦克進行了源源不斷的補充。”
斯大林用嚴厲的眼神看著庫利克“那麼,我們目前可以動用多少飛機、坦克、大炮投入這場對中國人的全麵反擊中?”
庫利克有些緊張地問道“是在允許莫斯科失守的情況下嗎?”
斯大林臉上肌肉輕輕地動了動,然後緩緩地點了點頭。
庫利克急切地轉動著大腦,給出了三個數字“飛機可以調動5000架以上,坦克可以調動5000輛以上,各型火炮可以調動三萬門以上,其中,大口徑火炮約三千門。”
“集結這麼多部隊和裝備是需要很多時間的。”梅列茨科夫驚訝不已。
沙波什尼科夫說道“維辛斯基同誌已經抵達武漢,正在展開計劃,全力麻痹中國人,從而為我們爭取到更多的寶貴時間。”
斯大林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猛然間神色淩厲無比“同誌們,這場大反擊直接關係到蘇維埃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克服所有的困難,取得勝利!否則,蘇維埃真的要回天無力了!這項計劃,我批準了!我希望參戰的蘇聯紅軍可以像雪崩一樣勢不可擋!因此,這項大反擊代號為‘大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