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冠軍城內,傅作義正在城外驚天動地的戰爭喧囂聲中進行著十萬火急的思考,衛立煌、郭寄嶠、周複、黃維、王耀武等人也都陷入極大的焦躁中。
“看樣子,那個謝德林說的是實話。”傅作義握緊拳頭,“蘇軍的主攻方向確實是在冠軍城北部!”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衛立煌態度很堅定,“第77、第74師正在遭到朱可夫部和科涅夫部的前後夾擊,城北戰場上,蘇軍兵力是我方的六倍,並且都是正規軍!不能耗下去!耗下去,第77、第74師真的會被蘇軍咬死甚至嚼碎!放棄城北戰場吧!把部隊收縮到城內,穩紮穩打,既能確保兩個師不會真的陷入危險,也能確保冠軍城萬無一失。”
“不見得。”郭寄嶠態度跟衛立煌相反,“把第77、第74師收縮回城內,朱可夫部和科涅夫部就真的連為一體了,接下來,兩部必然合力攻擊冠軍城。眼下,蘇軍正在針對性地破壞我們的機場,試圖讓我們喪失製空權,不得不承認,蘇軍的辦法很有效,冠軍城是一座深入敵方腹地的前沿凸出部孤城,回旋餘地太小,距哈薩克東北部三城又太遠,很容易喪失製空權。先前,蘇軍飛機七成以上被用於對付德軍,我們還能應付,現在,蘇軍飛機有起碼一半被用來對付我們,我們就力不從心了。沒有製空權,守衛冠軍城,恐怕不太好打,另外,蘇軍很有可能對冠軍城圍而不打、以守代攻。我覺得第77、第74師都是機械化水平很高的部隊,打守城戰其實不太發揮其長處,還不如在城外野戰中最大力度地重創蘇軍,更加劃算。”
“如果第77、第74師在野戰中被蘇軍重創,冠軍城隻有第師了,豈不是很危險?”周複質疑道。
郭寄嶠反駁道“如果第77、第74師在野戰中把蘇軍給重創了,冠軍城豈不是更安全?事情都有兩麵性,說到底,事在人為。我也知道,第77、第74師承受了很大的危險,但是,打仗本來就是最危險的事。我們不能有賭徒的冒險精神,但要有勇於迎戰的魄力。畏手畏腳,怎麼打勝仗呢?實際上,我們兵力也不是很單薄,第27集團軍被擊潰了,該部第20軍等部可以加入我們的戰線,另外,科涅夫部主力目前已經被確定在冠軍城北部戰場,那麼,圍困北亞四城的國軍也能抽調部隊來到冠軍城增援,比如徐庭瑤和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我想,北亞四城蘇軍此時隻有防禦之力,沒有反撲之能了,第31集團軍、第32集團軍和宋希濂部對付北亞四城的留守蘇軍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衛立煌不以為然“胡宗南他們的部隊,打順風順水仗還湊合,打這種逆境中的惡仗,怕是會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郭寄嶠笑了笑“孫元良的前車之鑒就在那裡,誰還敢再玩消極避戰、保存實力?”
衛立煌還是不以為然“第27集團軍不就一夜之間崩潰了嗎?”
郭寄嶠道“第27集團軍一夜之間崩潰並非該集團軍不肯死戰,而是蘇軍突然攻擊且勢頭強勁,該集團軍措手不及才導致崩潰,副座你看,該集團軍第70軍軍長李覺身先士卒而戰死,第60軍軍長安恩溥兵敗而自殺殉國,都說明那些國軍還是願意跟蘇軍好好拚殺的,我們也不能太輕視他們。”
傅作義開口詢問道“北平方麵有什麼指示嗎?”
黃維說道“行營和二公子都暫時沒有發來指示,二公子在最新電報中鼓勵我們自己見機行事,不需要聽命令打仗。”
此時在北平,蔣緯國和楊傑、白崇禧等人正在反複地研究著、爭論著、分析著,沒能取得一個共識。
傅作義既感到欣慰和感動,也感到沉重,蔣緯國不像他老子蔣介石那樣喜歡插手前線,允許前線將領放手去做,無疑,這是極大的信任,但也正因如此,這種信任又變成沉重壓力。沉吟半晌後,傅作義說道“李玉堂的第100軍一直沒動,該軍齊裝滿員,五個師十六萬人,我看,可以動一動了。”
周複反對道“第100軍是我們放在哈薩克西北部牽製蘇軍東歐部隊的重兵團,輕易動不得,我看,馮治安將軍的第37集團軍目前在第二梯隊位置,馮將軍的任務原本是配合圍困北亞四城,目前北亞四城的局勢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我看,可以讓馮將軍再調動一個師增援冠軍城這裡。”
傅作義想了想,點頭表示讚同,他隨後通過電台聯係上第74師師長邱清泉“邱師長,你們現在還能撤回城內嗎?”
電台對講機裡殺聲震天,同時夾雜著震耳欲聾的槍炮掃射轟擊聲、炮彈手榴彈爆炸聲,一股血腥味甚至都從對講機裡竄了出來。邱清泉嘶啞著嗓子“撤?恐怕撤不了了!老毛子已經完全把我們咬住了!這個時候撤退,搞不好就要變成老毛子對我們的追殺!還不如就跟這些天殺的羅刹鬼子拚到底!”
傅作義吃了一驚“怎麼會撤不了呢?”
邱清泉幾乎嗓子冒煙“他媽的!幾千輛坦克!幾萬個騎兵!在發瘋發狂地衝向我們!我們怎麼撤?”
傅作義等人頓時心頭大震,一起僵住了。
此次大反擊前,斯大林詢問朱可夫“你需要什麼部隊?”朱可夫思考後回答道“越多越好的坦克部隊和騎兵部隊。”斯大林點點頭“我會讓布瓊尼同誌把騎兵部隊調給你的。”
蘇軍此時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騎兵,這是布瓊尼的功績,布瓊尼是蘇聯第一批五位元帥之一,出身於騎兵,長期負責蘇軍騎兵部隊的建設。蘇軍之所以擁有世界第一多的騎兵,一是布瓊尼等蘇軍高層思想僵化,認為騎兵仍然是陸戰主力,二是蘇聯的實際國情所決定的,蘇聯由於是用“惡補”方式從農業國轉為工業國的,所以工業體係還存在很多薄弱處,並且蘇聯國內交通落後,鐵路網和公路網都不足,因此,維持騎兵的規模和受重視程度是對蘇軍現有裝備水平不足的一種彌補,騎兵雖說時過境遷了,但仍然具有一些獨家優勢,比如翻山越嶺、跋山涉水,戰馬明顯要強過坦克。另一方麵,布瓊尼雖然仍然死抱著“騎兵無敵”的落後觀念,但他還是為建設“現代化騎兵”而做出了很大貢獻,蘇軍的騎兵因戰爭形態變化而得到了很大的改革,作戰方式與傳統作戰方式也有著很大變化,蘇軍騎兵並非一群揮舞著馬刀的老式騎兵,而是裝備了很多的火炮、機槍等重型武器,這些重型武器由戰馬拖曳攜帶是非常合適的,蘇軍騎兵會把重機槍架設在兩匹戰馬的馬背上,為進攻的騎兵火力掩護,最突出的特點是,蘇軍的騎兵其實是和坦克兵混編的機械化騎兵機群,能實現在敵軍縱深內進行快速突破,部分解決了蘇軍機械化水平不足的問題。後世有部關於一戰的電影叫《戰馬》,電影裡,英軍騎兵揮舞著馬刀,直挺挺地衝殺向德軍步兵,德軍步兵從容不迫地用重機槍群進行反擊,英軍騎兵毫無對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屠殺,最終,德軍步兵把英軍騎兵殺得乾乾淨淨。這個場景在冠軍城北部戰場上是沒有出現的,因為蘇軍騎兵已是二戰時期的騎兵。
為了在這場“大雪崩”中一舉擊潰中國軍隊,蘇軍投入了能夠投入的最大限度的軍力,其中的精銳就是坦克和騎兵,相對而言,由於坦克需要鐵路、公路運輸,較為費時,故障率也比較高,所以蘇軍坦克從西線調到東線來的雖然確實比較多,但不是非常多,但蘇軍騎兵則幾乎是傾巢出動,原因很簡單,騎兵行軍其實比坦克兵更便捷。蘇軍共有7個騎兵軍(都擁有“近衛”的榮譽稱號)、24個騎兵師,足有5個軍被調到大雪崩戰場上,分彆是近衛紅旗日托米爾第1騎兵軍、近衛紅旗波美拉尼亞第2騎兵軍、近衛紅旗格羅德諾第3騎兵軍、近衛紅旗庫班河哥薩克第4騎兵軍、近衛紅旗布達佩斯頓河哥薩克第5騎兵軍,每個騎兵軍約一萬五千兵力(不完全是騎兵,還有很多炮兵、汽車兵、坦克兵,騎兵占大部分),其中,最精銳的第1騎兵軍擁有超過兩萬兵力,因為該軍是布瓊尼的老部隊,也是斯大林當年起家發跡的老部隊,蘇軍出動的五個騎兵軍總計八萬餘兵力,騎兵超過六萬人,此時被統一編為第1騎兵集團軍,集團軍司令是布瓊尼本人。蘇軍烏拉爾軍區目前投入兩個集團軍參加此戰,一個是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配備大批坦克,另一個就是布瓊尼的第1騎兵集團軍。
“烏拉!”在暴風雪般的吼叫聲和地震般的馬蹄聲中,蘇軍騎兵群和坦克群一起排山倒海地湧向冠軍城北部戰場,六萬餘騎兵、三千多輛坦克,形成了一股近乎踏破蒼穹的狂瀾。
如果傅作義親眼看到這一幕,他肯定會選擇把第77、第74師調回冠軍城內,但他因為片刻的遲疑和猶豫,使得第77、第74師此時想要撤離也艱難了。這其實不能說是傅作義的責任,畢竟戰場局勢瞬間萬變,加之蘇軍動作太快,讓他無法及時地做出最佳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