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我是蔣緯國!
林加延灣三麵環陸,陸上縱深近百公裡都是一馬平川的原野農田,這種地形正是坦克部隊展開衝擊的最佳場所,因此溫賴特在和史迪威商議後,決定把巴頓的第2裝甲師頂上去。第2裝甲師是美國陸軍此時為數不多的幾支裝甲部隊之一,因為孤立主義流行,美國軍隊的擴建和現代化建設一直拖拖拉拉,並且美國軍隊跟日本軍隊一樣,海軍地位超過陸軍,使得美國陸軍此時的規模小得令人難以置信,隻有區區十來萬人(但美國的強大國力可以讓美國陸軍在一年內就能擴增到上百萬人並且都武裝到牙齒),其在戰爭思想、軍事理念上也比較落後,對機械化部隊的認知和運用大不如德軍、中國軍隊甚至蘇軍、日軍。毋庸置疑,這個第2裝甲師是美國陸軍此時的精華所在,該師裝備有中型坦克(主要是3“李”和3“格蘭特”,沒有謝爾曼,謝爾曼此時還沒有投入大規模量產)100多輛、輕型坦克(主要是2、3)270多輛、榴彈炮約40門、迫擊炮和反坦克炮約100門、汽車1500多輛,實力雄厚。
第2裝甲師師長喬治·史密斯·巴頓是一名勇猛頑強、果決堅毅、富有進攻精神的“戰將”,並且脾氣暴躁、滿嘴臟話,但他不是單純的“美國張飛”,他其實有勇有謀、膽大心細。對於溫賴特和史迪威的要求,巴頓表示拒絕,他的理由是敵軍掌握製空權和製海權,如果第2裝甲師就這樣衝過去,無論是灘頭和港灣周邊的平原,都是光禿禿的,第2裝甲師必定遭到敵軍轟炸機群和艦炮的轟炸炮擊,還沒有與敵軍登陸部隊交手就會被敵軍的炸彈和炮彈炸成零件了。巴頓修改了兩位長官的出擊計劃此時是中午,耐心等到夜間再出擊,到時候,夜色讓敵軍飛機無法發揮作用,隻要美軍坦克迅速衝進中國軍隊登陸部隊,與對方混成一團,對方的艦炮也就無法開炮了。
溫賴特表示同意,但史迪威有些擔心,他指著天空“喬治,你看到沒?他們的偵察機一直在我們頭頂上盤旋著呢!”
中日聯軍此時已經在呂宋島上奪取了兩個美軍中小型機場,但需要修複,此時還不能投入使用,所以中日聯軍的飛機來自三個地方,一是台南、印尼的日軍機場,二是越南南部、文萊東北部的中國空軍機場(暫時還不能投入作戰),第三個是中國海軍的那艘龍驤號航母,龍驤號可搭載40架飛機,數量不多,由於美軍艦隊不敢出戰,即便出戰也可以由日軍艦隊解決,所以龍驤號不需要搭載俯衝轟炸機和魚雷攻擊機,隻需要搭載用於自衛的戰鬥機以及用於偵察的偵察機。在艦載戰鬥機的護航下,十多架艦載偵察機輪番從龍驤號上起飛,不斷偵察林加延灣周邊陸地上的美軍。龍驤號的這些艦載偵察機是中國軍隊地麵部隊的“空中眼睛”,發揮了很大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偵察機數量太少,覆蓋麵不大,搜索距離也不遠,存在很多死角和未知區域。
巴頓看了看天空中的一架中國海軍的偵察機,露出輕蔑的表情“正好可以利用它。”
半小時後,馮聖法收到了一架艦載偵察機的報告“大批美軍坦克車輛出現在林加延灣東部陸地平原的比納洛南一帶,正在向北推進,逐漸進入呂宋島中西部的山林地區,可確定,這股美軍是第2裝甲師。”
“第2裝甲師沒來林加延灣迎戰?反而向北去了?”馮聖法有些疑惑,他看著地圖,“從比納洛南向北三十多公裡是碧瑤,再向北五十多公裡是聖費爾南多,再向北六十多公裡就是維甘,是我軍第12陸戰旅登陸的地方。難道美軍是要去攻擊第12陸戰旅?”
蔡仁傑說道“從比納洛南到維甘,差不多一百五十公裡,計算山路曲折在內,那就是兩百公裡以上了。現在是中午,到明天天亮還有十五個小時,十五個小時,兩百公裡,夠了。”他看著馮聖法,“美軍很有可能是避實擊虛,攻擊第12陸戰旅去了。”
黃百韜說道“也可能是聲東擊西,半夜裡再折回來,攻擊林加延灣的我軍部隊。”
防盜模式
小說閱讀模式請查看原網頁
,強烈推薦使用,請關閉瀏覽器自帶的小說閱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