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錢?”女嬰父親目光貪婪地問道,“我們把孩子給國家,國家應該給錢!”
“混賬!”一名糾察隊員忍無可忍,一鞭子掄了上去,“你們生了孩子又不肯養,豬狗不如!國家給你們養孩子,你們還敢跟國家要錢?你們當國家是跟你們買孩子呢?王八蛋!”
女嬰父親被鞭子抽得嗷嗷叫,邊抱頭鼠竄邊哭喊“彆打了!彆打了!我知錯了!”
錢家的三個女童和一個女嬰都被糾察隊員帶走了,最大的錢招娣已經八歲,在出生後就被家人賣給隔壁村一戶人家做童養媳。路上,一名糾察隊員摸著錢招娣因為長期乾活從而粗糙發黑的手,忍不住唏噓憐愛“可憐的孩子,本應該是像花兒一樣的年齡,為什麼卻要吃這麼多苦呢?你們看到上級分發的資料了嗎?看看德國,還有小日本,人家都把孩子當成寶貝疼愛呢!再看看咱們中國的孩子,差距啊!咱們中國的孩子就這麼不值錢、這麼命苦嗎?”
“這個孩子更加可憐呢!”另一名糾察隊員抱著錢家最小的、還沒有取名字的孩子,“剛出生就險些喪命!我真的想不通,怎麼會這樣?他們是狼心狗肺嗎?畜生都不會遺棄孩子!”
“因為咱們國家貧窮落後啊,社會福利製度和社會保障製度都嚴重不足,才導致發生這麼多的悲劇。”
“不對!社會福利製度和社會保障製度的不足隻是一個原因甚至次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在他們家人的身上!真是匪夷所思啊!就因為不是男孩,所以就如此邪惡歹毒地下狠手!這可是他們的親生骨肉啊!他們怎麼下得了這個狠心?動物都乾不出這麼冷血殘忍的事情!你們看到了嗎?錢家那個兒媳婦,自己孩子被自己丈夫和公婆打算拿去遺棄,她都不反抗!”
“這還用說嗎?愚昧!因為愚昧,所以就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可以心安理得地乾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他們根本不覺得他們的行為是罪惡的,僅此而已。”
“咱們國家有五億人哪,絕大部分都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思想愚昧、道德蒙昧,麻木不仁、蠅營狗苟,想要全麵地把國民素質提升上去,真是一個起碼要花費一代人的大工程啊!”
“所以二公子才使用這個粗暴但卻非常有效的辦法,教化不了,就先馴化!宣傳沒用,就用皮鞭!不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地說服那幫愚民的榆木腦袋,直接用鞭子打得他們不敢!”
“是啊,因為二公子展開的這項運動,救了多少條無辜的小生命啊!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就納悶了,真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文人墨客整天挖空心思地反對二公子?”
錢家四個女兒在被帶出村莊後又被汽車送到了城區和郊區結合的地方,那裡已經拔地而起一棟大型莊園般的建築群,高牆鐵欄、保護森嚴,但在內部卻充滿了溫暖和溫馨的氣息,窗明幾淨、一塵不染,滿眼都是乳白色、粉紅色、天藍色的溫暖色調,牆上都是孩子畫的畫,門上和窗上掛滿漂亮的風鈴,庭院裡擺滿了滑梯、秋千、蹦床等玩具,滿耳都是孩子們嬉戲打鬨的笑喊聲,教室裡是整整齊齊的書桌,宿舍裡是整整齊齊的小床,食堂裡是整整齊齊的飯桌,男保安和女教師、女保姆一起微笑著迎接包括錢家四個女兒在內的又一批被糾察隊員送來的孩子。“招娣啊,以後你和你的三個妹妹就在這裡生活,這裡就是你們的新家。”為首年輕人用柔和的目光看著錢招娣,“這裡的叔叔阿姨和大姐姐會照顧好你們的,你作為姐姐,也要幫忙照顧你的三個妹妹,明白了嗎?”
錢招娣呆呆地看著這個猶如童話裡的天堂樂園一樣的地方,她完全懵了,她遠遠沒有成熟的心智根本不敢想象這個場景,不敢相信自己能夠住進這麼美好的地方,但她心裡湧出一股想進去跟其他孩子們共同玩耍的熱烈願望。咬著嘴唇,錢招娣膽怯地說道“我沒有錢。”
“這裡的東西都是不要錢的,吃飯啊、玩耍啊、住在這裡啊,都不要錢的。”
“那我以後還要乾活嗎?”
“不要乾活,你和你的妹妹們隻需要在這裡跟彆的孩子一起快樂地生活,好好地念書,在長大後成為有用的人,過上幸福的生活,為國家做出貢獻。這裡有保安,會好保護你們的,這裡有保姆,會照顧好你們的,這裡有老師,會教你們讀書識字。你們一定能快樂地長大的。”
錢招娣的眼淚簌簌地落下來,她看著為首年輕人“你們是…觀音菩薩派來的嗎?這裡是觀音菩薩變出來的嗎?”
為首年輕人微笑道“不,我們是蔣緯國將軍派來的,這裡是蔣緯國將軍修建的。”
蔣緯國現在確實非常有錢,他的資金如果都用來建設軍隊,把南京軍的27個師1個旅全部建成裝甲師完全不是問題,甚至還有餘錢給空軍添加幾千架飛機、給海軍添加幾艘航空母艦,但是,蔣緯國知道他的奮鬥目標是什麼,為了國家的複興,而國家的複興就是讓國民過上更加富足、更加安寧、更加文明的生活,國富民窮或者國強民弱的國家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為什麼要抵禦外辱、保家衛國?是為了讓國民不會被異族奴役統治,不會成為亡國奴、異國境內的下等人;為什麼要對外作戰、開疆拓土?是為了讓本民族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更多的資源和財富,讓國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因此,蔣緯國不會把他的財富全部用於軍隊建設,那是窮兵黷武,他同樣關心自己同胞們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水平。有太多太多的中國人生活在苦難中,造成這個現狀的主要原因是貧窮、愚昧、時局動蕩等。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蔣緯國跟絕大多數有良心的人一樣,最見不得孩子受苦受難,中國有太多孩子因為醫療水平落後而剛剛出生就夭折或還沒長大就病死,有太多孩子因為貧窮而生活在營養不良、饑寒交迫中甚至餓死,有太多孩子因為貧窮或愚昧而得不到愛護和教育,得不到健康、快樂、衣食無憂地成長成才的機會,有太多孩子(主要是女嬰)因為愚昧而在出生後被拋棄、被販賣甚至被殺害,唯一讓蔣緯國感到“慶幸”的是,這個時代沒有後世那麼多的並且多得令人發指的人為墮胎、人工流產等事件,原因是無需多言的。
醫療水平落後,自然需要創辦、構建、完善全民醫療體係,需要修建越多越好的醫院、醫療所、診所等醫療機構,需要購買或生產越多越好的醫療設備和醫藥,需要培訓越多越好、水平越高越好的醫生、護士、醫學研究員等醫療技術人員;貧窮,需要加強慈善事業的發展,需要創辦越多越好的慈善機構並對其進行有效管理,需要扶貧;愚昧,需要掃盲,需要教化,需要搶救那些因為愚昧而生活在不幸中或即將遭到毒手的孩子,實際上,愚昧是比貧窮更加可怕的敵人。對於貧窮但不愚昧的人家裡的孩子,進行救濟幫助即可,對於愚昧的人家裡的孩子,必須將其救出虎口火坑,再由國家機器養育、教育、保護孩子的硬件設備和力量,需要越多越好的孤兒院、福利院、托兒所、幼兒園、學校等慈善機構和福利機構。具體舉例,比如有這麼一戶人家,家境貧窮,因此家裡孩子吃不飽飯、上不起學,救濟這戶人家並進行監督即可(防止拿錢後不用於給孩子吃飯上學),再比如有這麼一戶人家,家境不算太貧窮,但因為思想陳舊等原因,故意不讓孩子上學,甚至惡意地虐待孩子,那麼,這戶人家的孩子必須由國家強行接管撫養權和監護權,由國家撫養和教育,再再比如有這麼一戶人家,思想愚昧,一心想著生兒子,生出的女兒根本不撫養,那麼就有兩個對策,一是對其進行警告和懲戒,嚴令其善待女兒,但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用,因為政府人員無法時時刻刻對其進行監督,所以隻能采取第二個對策,並且這種情況絕大多數都會采取第二個對策,即由國家強行接管撫養權和監護權,由國家撫養和教育其女兒,接下來,這戶人家肯定繼續生,生出女兒繼續不要,國家隻能給予懲戒,再接管其女兒,也就是說,隻要臉皮夠厚、不怕挨鞭子坐牢罰款,就能不斷地“生女兒給國家養”。對此,蔣緯國也沒有辦法,難道對這種夫妻搞強行結紮嗎?
不僅如此,有足夠的學校後仍然存在兒童上不起學的情況,有足夠的醫院後仍然存在民眾看不起病的情況,那麼,教育免費和醫療減費就是必須的,可教師和醫生肯定需要工資,其中的經費差額就是國家來承擔了。
完成如此龐大的民生事業,需要充足的人手以及充足的資金,人手,中國不缺,缺的是錢。錢從哪裡來?當然大部分是蔣緯國掏腰包。於是,蔣緯國每個月又要開支幾千萬美元甚至更多。
解決貧困也是頭等大事,貧困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相對貧困注定是永遠存在的,因此解決絕對貧困是眼下的當務之急,由於眼下的中國仍然不富裕,所以扶貧隻能解決“溫”和“飽”兩個最基本的需求。中國此時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下,貧困狀況可以說觸目驚心,蔣經國、於望德等人專門調查了中國的貧困實錄,調查隊跑遍全國各地,回來開會時,於望德滿臉恨鐵不成鋼的表情“說實話,有些人如果不窮,簡直沒天理!”
“二哥,何出此言?”蔣緯國問道。
於望德忿忿不平“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又懶又愚又刁,隻想著坐享其成、坐吃山空,整天把心思都放在偷雞摸狗、坑蒙拐騙上,並且以勞動為恥,以不勞而獲為榮,活該他窮死!”
“那隻是少數人吧?”
“不,很多!”於望德歎口氣,“我們發現,懶不懶跟社會風氣有關係。一個地方要麼都懶要麼都不懶,因為大家都懶,你勤勞的話反而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了,反之大家都勤勞,你懶惰的話反而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了。有的地方全村、全縣、全地區都懶!社會風氣具有傳染性,真的!”
“二哥,消消氣。”蔣緯國笑道,“我們不就是要解決問題嗎?”
蔣經國說道“緯國,我們總結了一下,造成貧困的原因無非是四個字,一是病,我們發現,很多地區經常鬨瘟疫,居民體質虛弱,為了看病而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被疾病搞得無力勞動生產,因此我們要大力地防治血吸蟲病、肺結核等常見的、傳染性強、頻繁爆發的、危害性較大的疾病;二是懶,三是愚,其實懶也是愚造成的,對於這兩種人,要大力地創辦農技學校、技工學校並且宣傳‘勤勞致富’‘智慧致富’‘勞動創造財富和幸福生活’的理念,鼓勵他們走進技術學校學習一技之長,一來可以增加各行各業的基礎人才,二來可以幫很多貧窮民眾脫貧,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那些懶漢愚婦,不能直接接濟他們,不能直接把錢給他們,他們拿到後基本上是吃喝賭博花掉,然後繼續得過且過,等著下一次救濟,這麼做是不能扶貧的,恰恰相反,會助長他們貪圖不勞而獲的壞風氣;四是困。太多太多的國民被困在土地貧瘠、物產匱乏、沒有發展潛力的地方,比如西部,很多人都不得不生活在鹽堿地、黃土高坡、荒漠、窮山溝裡,他們在那裡即便辛勤勞動,也得不到相對應的合理時報酬,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走出老家!走出不適合居住的地方,前去更豐饒的地方!”
“大哥說得對!”蔣緯國連連點頭,“至於那些實在是冥頑不靈的懶漢愚夫刁民,就隨他們去吧!國家仁至義儘了,他們自己不爭氣,沒辦法,我們也用不著同情他們,但他們的孩子是無辜的,對於那種人,我們要強行剝奪他們對孩子的撫養權和監護權,由國家養育和教育他們的孩子,讓他們的孩子在物資生活上、思想理念上都煥然一新,不走長輩的那條路。”
即便在後世,中國的扶貧問題也是十分嚴峻的,很多人也許有疑問西部的很多同胞既然是因為生活在自然條件十分艱苦惡劣的地方所以無法過上富足生活,他們為什麼不搬家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他們無處可去,彆的地方、好的地方已經有人居住了,他們若搬去,豈不是擠壓彆地同胞的生存空間?打個比方,如果政府把青海省的一百萬貧窮人口都遷居到江蘇省,江蘇人會沒有意見嗎?肯定有。沒辦法,中國的好地方已經住滿了人,住在不好的地方的人想到好地方也沒有立足之地。但是,這個問題在眼下是可以很容易地解決的,因為中國的領土在大規模地擴張著,北亞西部、南華省、西華省、西蘭省、非洲南部和東南部的十八個省等,處處都是可以讓世世代代居住在窮山惡水裡的中國人可以移居的好地方,國家也大力支持這項移居工程。光是在非洲的十八個省,就有五百多萬平方公裡之大,並且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安置幾億人、讓幾億人在那裡吃飽穿暖都不是問題。至於這麼做是否擠壓當地黑人的生存空間,肯定會,但是,對於蔣緯國而言,黑人有自家中國同胞重要嗎?擠壓就擠壓了,有意見的話子彈伺候,更何況,非洲的肥沃土地在黑人控製下本來就是一種浪費,根本得不到開發、經營、建設,在中國人管理下會更好。
蔣緯國的“扶貧政策”是十分有效的,根據統計,離開老家、前去中國新領土的眾多移居者裡,三分之二以上來自中國(東亞傳統領土)的西部地區。這個比例已經是非常大了,實際上不隻是這麼大。中國西部占中國領土麵積的71,但人口隻占中國人口總數的28,中國三分之二以上是西部,東部不到三分之一,但中國人口不到三分之一在西部,超過三分之二在東部,也就是說,西部人口本來隻有東部人口的一半不到,但選擇移居的西部人卻是選擇移居的東部人的兩倍多。蔣緯國此舉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寧夏、甘肅、青海、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等中國眾多西部省份的人口在移居浪潮中大幅度地降低,很多地方變得“十室九空、雞犬不聞”,哪怕是在人口相對而言比較稠密的雲貴川三省,境內都出現了“方圓近百公裡都沒人的無人區”,人口都去新領土定居了。幾千萬中國人從老家搬到新領土定居,既大大地加快了新領土和傳統領土的融合以及新領土的開發程度,同時又大大地促進了中國貧困問題的解決進度,可謂一舉多得。
中國傳統領土的西部地區內,人口成批成批地、整村整莊地、全鄉鎮一起出動地離開,離開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居住著的、讓他們有著深厚感情但卻因為天然貧瘠荒蕪以至於即便他們辛勤勞動也不能過上富足生活的老家故土;
飄揚著中國國旗、屬於中國領土的非洲南部和東南部的土地上,一批批乘船橫渡大洋來到這裡的中國人熱淚盈眶地看著政府分發給自己的肥沃而豐饒的土地,情不自禁地跪下來撫摸著腳下這片等待開墾的農田,然後在熱火朝天的乾勁以及對未來、對以後生活充滿無限希望的美好憧憬中展開充滿希望的辛勤勞動。
除了麾下軍隊在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沒有什麼能比這樣的畫麵更讓蔣緯國感到極度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了,因為他,無數同胞脫離了戰亂、饑寒、苦難、痛苦的泥潭火坑,過上了充滿希望的美好生活。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這才是中國人應該過的生活啊!”蔣緯國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