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部隊下轄6個旅,每個旅2個團,每個團滿編1500人,每個旅滿編4000人。
旅直轄的部隊有炮兵營、警衛連,以及工兵、輜重兵、通信兵等。
這樣一來,就是12個野戰步兵團,也將是義勇軍以後的作戰主力。
警備部隊則是不設旅,一共5個警備團,對應5個分會。
每個警備團8001500不等。
就像第四分會的第四警備團,因為轄區人口少,隻有800人的編製,都已經夠用了。
負責第一分會轄區的第一警備團就有1200人,第二和第五警備團各有1500人,第三警備團則是1000人。
這樣一來,警備部隊的編製就是6000人。
野戰部隊就是2.4萬人。
總共就是三萬人。
當然武裝三萬人部隊的步槍有,機槍、火炮這些就有些不夠。
而且這些部隊也沒滿編,但缺口也不大。
編製改革,五個分會的駐軍也肯定有所改變。
第一分會轄第1旅。
第二分會轄第2旅和第4旅第8團。
第三分會轄第3旅。
第四分會轄第4旅直屬部隊和第7團。
第五分會轄第5旅和第6旅。
這樣一來,紙麵上的數據反倒是第五分會的實力最強。
不過裝備上,第5旅是美械部隊,第6旅是日械部隊。
而且第五警備團也是日械。
因為沒有重武器,日械和美械其實沒多大區彆。
在義勇軍進行編製改革的同時,盟軍也在詩巫和實必丹附近的海岸線某處各設立了一個秘密的潛艇補給點。
有意思的是實必丹那處補給點其實距離日軍占據的文萊其實不遠,也就幾十公裡而已。
本來原計劃中,古達那裡挺合適。
因為潛艇可以直接從古達出發,襲擊出入菲律賓西部沿海城鎮的日軍船隻。
可惜這裡被日軍突然搶占,隻能作罷。
而西婆羅洲則是因為太靠近日軍艦隊活動的海域,加上美海軍暫時也滿足了,所以就沒有在西婆羅洲沿海設立補給點。
這幾處補給點也都隸屬於第七艦隊,軍事小組的上級也變成了西南太平洋戰區。
對於這些事情的後續,李航也沒過多過問,因為對新喬治亞群島的作戰行動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