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馬上就要過年了,您怎麼想起來緬北?這邊有什麼好的,聽說都還在打仗。”
中緬邊境,瑞麗。
陳榮扶著父親陳青山站在瑞麗的街道上,看著那車水馬龍的景象,雖然驚訝,但也未過多好奇。
因為此時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上都很熱鬨,一天都不知道有多少美式卡車經過這兩條路往返於中緬印三國。
“你妹夫讓我來看看,說是可以在這邊投資點產業。”陳青山打開長子的手,顯然認為不需要對方扶著。
“小航叫的啊?那沒什麼了。”聽到是李航建議的,陳榮瞬間就不反對了,“可我們不是直接坐飛機去臘戌更快嗎?”
“順著滇緬公路看看,實地了解一下要好一些。”
瑞麗是民國二十一年改的這個名字,而當時瑞麗江是中國和英屬緬甸的一段邊境,瑞麗就因此得名。
瑞麗此時都沒有設縣,隻是叫瑞麗設治局,其實也就是建縣的前奏。
原本這裡的人口也不多,城區也就幾千人,整個瑞麗統計出來的隻有兩萬餘人。
這個數字不一定準確,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瑞麗的人口。
之前瑞麗又被日軍攻占過一段時間,所以在去年收複時,人口有些減少。
但隨著遠征軍和駐印軍擊敗了日軍,重新打通了滇緬公路,瑞麗也因為是邊境城市,人口也開始快速增加。
如今城區就有上萬人,遠超戰前。
瑞麗江的那座橋上,此時有很多人排隊,就是為了去緬甸那邊謀生。
要知道,每個月從這座橋過的人都有數萬人。
很簡單,對麵的誌願隊給田給地,雖說也有限製,但是田地是真的給。
當然,去誌願隊轄區的也不都是從這裡過,但瑞麗這裡是比較核心的一個關口。
其次就是騰衝和孟定。
之所以要排隊,主要是為了維持秩序。
那座橋要優先滿足車輛經過,在沒有車子的時候,才讓行人通行。
因為也不會卡人,所以也不需要要從瑞麗江上過。
而且從橋上過,兩邊的駐軍也不會阻攔,但是從江上過,卻是會開槍。
有大路不走,你非得從江麵上偷偷過,誰知道你乾啥的。
“怎麼這麼多人去緬甸那邊?”陳青山看著遠處那些拖家帶口排隊的人,有些驚訝。
“日子不好過,去那邊試試。
也有不少是當年從緬甸以及南洋等地逃難回來的華僑,如今又返回緬甸,不少人還把國內這邊的親朋也帶了過去。”對此,陳榮倒是知道一些,所以就解釋了一下。
沒一會兒,手下的一名護衛連忙跑來,身後還跟著一名軍官。
“老爺,跟這邊駐軍商量好了,我們可以過去。在對岸,也有人接我們。”護衛連忙解釋。
此人就是李航曾經的保鏢,叫趙光正。
李航幾年前出國作戰後,他就留在國內並回了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