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自然也向遠征軍打聽誌願隊的情況,在得知誌願隊撤離了曼德勒並退至眉謬後,就沒有多說什麼了。
此時英軍隻想控製曼德勒至仰光這一帶核心區域,至於誌願隊控製的區域,英軍暫時無暇顧及。
畢竟日軍還沒有完全敗退。
日軍是在伊諾瓦底會戰中失敗了,甚至折損近十萬日軍,但並沒有被全殲。
除了日軍第28軍因為斷後,目前還在緬甸中部的勃固山區外,其餘日軍殘部都撤向了暹緬邊境,尤其是緬甸東南部的毛淡棉等地。
日軍的緬甸方麵軍司令部就在毛淡棉。
這種情況下,英軍自然不會追到眉謬、甚至是臘戍去找誌願隊的麻煩。
開始的時候,英軍是打算在曼德勒把誌願隊繳械或者解散,但誰知道誌願隊提前撤離了曼德勒,自然不了了之了。
日軍緬甸方麵軍在緬甸的慘敗隻是日軍在整個亞太戰場潰敗的縮影,畢竟此時盟軍都登陸衝繩了,下一步就是進攻日本本土。
所以緬甸方麵軍這邊敗了就敗了,日軍此時也沒兵力去反攻了,能守住現在的地盤就不錯了。
而對於誌願隊撤回眉謬暫避鋒芒,李航並沒有批評,畢竟好漢不吃眼前虧。
誌願隊的情況其實在南華聯合會各分會武裝中,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除了自主權不如婆羅洲義勇軍外,誌願隊人口並不少,且背靠祖國,真要遇到困難,還可以跑回國內避難。
其他幾支武裝的情況就差了一些。
主要是爪哇、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三個地方。
爪哇情況不容樂觀的原因,還是當地的土著太多,華人雖說也不少,但不怎麼團結,並不是都願意支持南華聯合會。
馬來半島純粹是得不到援助。
其實這裡的華人多,數量與馬來人不相上下,相對來說也團結一些。
可這裡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核心,美國就算是想要捅英國人的刀子,也不敢太明顯。
因此美軍早就不再給馬來亞抗日義勇軍提供援助了,而婆羅洲這邊倒是想提供,也有心無力。
雖說日本人快完蛋了,可婆羅洲這邊還沒法把援助通過海上送到馬來亞。
馬來亞都這個樣子,蘇門答臘就更加不行了。
蘇門答臘島這邊的計劃其實是44年初才開始啟動,也歸馬來亞這邊分會負責。
因為南華聯合會在蘇門答臘就一個基本盤,那就是棉蘭。
這裡可也有一二十萬華人,南華聯合會自然不會放過。
加上肢解荷屬東印度的目的,南華聯合會不僅在棉蘭建立了一支上千人的義勇軍,還扶持了一支親近華人且沒那麼封建的亞齊武裝。
彆看這支亞齊武裝人不多,也就幾百人,說不定以後還真有用處。
不過也就這樣了,因為這兩支武裝的武器彈藥基本都是從馬來亞這邊用船偷偷運過去的。
也就海峽不是很寬,到棉蘭差不多兩百公裡,還是能想辦法。
而婆羅洲到馬來亞最短還都有五百公裡,關鍵馬來亞抗日義勇軍活動區域大多在中部和北部,距離還要遠一些。
看著最新的一次南華聯合會各分會情報,李航還有一些不滿之處,可想到此次大戰就快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