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真實的海戰,隻是規模並不是很大。
在去年,西太平洋發生的馬裡亞納海戰和萊特灣海戰,那規模更大。
在萊特灣海戰,雙方20多艘航空母艦、20多艘跟這差不多的戰列艦、170多艘驅逐艦和2000多架飛機參戰。
即便是之前在瓜島附近海域發生的海戰,大部分規模都比這個大。”麵對王漢循的好奇,李航神色平淡地給出了解釋。
隻是要仔細觀察的話,李航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大和號戰列艦。
他們這架B25轟炸機並沒有前去投彈,而是在戰場附近的高空轉圈,觀察著整個戰場的情況,尤其是大和號戰列艦的情況。
這其實也是李航第一次見大和號戰列艦。
彆看大和號在41年底就被編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並在42年2月取代長門號戰列艦成為聯合艦隊的旗艦。
但其真正對敵軍目標開火的作戰行動隻有三次。
分彆是去年的馬裡亞納海戰、萊特灣海戰和這次支援衝繩的作戰行動。
在中途島海戰,大和號遠離戰場,並未實際參戰。
而在所羅門群島附近爆發的幾次海戰中,大和號戰列艦也隻是在遠離戰場的後方海域待著,並未前往一線戰場。
而隨著武藏號在萊特灣海戰被擊沉,大和號戰列艦的地位更加突出,日軍大本營也不敢輕易出動。
也就衝繩戰役爆發,日軍大本營無奈,這才發起了這次單程行動。
其計劃是在衝繩附近坐灘,作為固定炮台。
之所以是單程行動,是因為沒那麼多油。
“以我們國家的情況,想要造出這種戰艦基本是不可能。
還真的來對了,這不親自來前線看看,還真的不知道差距。
跟日本比,都有這麼大的差距,跟美國一比,更沒法比。
好在美國是我們的盟友。”王漢循不禁感慨。
“目前的確是盟友。”李航笑了笑,更多的話卻是沒說了。
“我們的飛機發射的魚雷命中了大和號!”
突然,副駕駛大聲呼喊起來,激動地指著下方。
李航等人湊過去一看,便看到大和號戰列艦左舷後部突然發生了爆炸,而一架民33改魚雷機則是從大和號後方空中掠過。
照理說中國機群是從大和號右舷方向來的,應該攻擊大和號的右舷才是。
但其實那8架民33改魚雷機並沒有攻擊右舷,而是攻擊左舷。
很簡單,因為美軍的多次攻擊,大和號的左舷受損嚴重,而且明顯傾斜。
這時候攻擊右舷,說不定會緩解大和號的傾斜危機。
因此,那8架民33改魚雷機繞了一圈,同樣共計左舷,加劇大和號的傾斜。
就連B25轟炸機也都是從左舷發起進攻,因為大和號左舷的防空武器基本被摧毀地差不多了,從左舷攻擊的危險小一些。
沒看到那8架民33改魚雷機雖說隻命中了三枚魚雷,但都安全離開戰場,並未受損。
“大和號戰列艦完了。”
12點16分,當看到大和號的左舷傾斜程度明顯超過20度後,李航就知道大和號要完了。
這種龐然大物,傾斜程度達到這個地步,基本上無法複原了。
而且攻擊還在繼續,傾斜程度隻會越來越嚴重。
。。。。。。
“大佐閣下,大佐閣下!艦體傾斜程度已經達20度,左舷至少被十幾枚魚雷命中,進水嚴重,已經無法複原。”
大和號戰列艦上,一名渾身狼藉的日軍軍官驚慌地來到受了重傷的艦長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