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沙州省開始接收國內移民的時候,作為婆羅洲自治政府臨時首都的古晉卻是另外一個麵貌。
這裡並不需要接收統一的移民。
因為自發到此的外來人口就有很多,尤其是最近就有不少從馬來亞和暹羅等地過來的華人。
很簡單,馬來亞和暹羅那邊並不太平。
英軍已經收複了馬來亞和新加坡不假,但是局麵並不是英軍想看到的那樣。
因為除了英軍外,馬來亞還有差不多兩三萬人的馬來亞抗日義勇軍和瑪共遊擊隊。
前者由南華聯合會支持,成員都是馬來亞的華人,勢力遍布馬來亞各大城市和鄉村。
後者原本由英國扶持,主要也是華人,但如今卻不受控製了。
這兩股遊擊隊在英軍重回馬來亞和新加坡這20天的時間裡,就跟英軍發生了多次交火。
很簡單,英軍想要解散這兩支遊擊隊,逼迫他們交出武器。
這兩支遊擊隊自然不乾,而是希望英軍離開馬來亞和新加坡,讓馬來亞和新加坡獨立。
英國哪裡願意放棄這麼重要的戰略位置。
雙方自然就發生了交火,互有死傷,隻要英軍和英印軍就有上千人死傷。
這個數字有點嚇人。
遊擊隊也死傷不少。
不過正麵跟英軍衝突,遊擊隊肯定吃虧。
於是馬來亞抗日義勇軍讓出了原本控製的吉隆坡、檳城等幾座大城市,而是把兵力聚集在中小城市和鄉村。
但在大城市也暗中留了一部分力量。
瑪共實力差一些,一部分還留在馬來亞北部小城市和鄉村,剩下的主力則是進入了由暹羅割讓給英國的那部分領土,建立新的根據地跟英軍打遊擊。
就這種情況下,英國都還敢直接乾涉荷屬東印度,隻能說心真大。
因為新加坡和馬來亞這邊的局勢不太穩定,一些商人和普通人就決定遷到婆羅洲來。
古晉和坤城就成了首選。
暹羅那邊也是內部不穩。
被割讓了領土,就跟戰敗國差不多了,內部的反對力量也在趁機鬨事。
一些華人就選擇離開暹羅前往婆羅洲這個希望之地。
所以在日本正式投降才一個月的時間,從馬來亞、新加坡和暹羅來到婆羅洲的華人就有小十萬人了。
關鍵這些人大多都是有些資本的人。
加上從國內過來的以及其他地方遷過來的,古晉的人口都快恢複到30萬人了。
就這人口規模,已經算是婆羅洲第一大城市。
不過在今天,古晉這邊卻是迎來了一撥特殊的客人。
那就是由新加坡和部分馬來亞華人代表組成的代表團來到古晉考察。
當飛機降落在古晉機場的時候,便看到外麵有不少前來迎接的人員。
前來迎接的人不少。
作為自治政府領導人兼南華聯合會副會長的張亮、國民政府駐婆羅洲總領事館的總領事卓環來則是親自前來。
除此之外還有SD公司在婆羅洲的負責、婆羅洲人民軍的代表。
李航此時還在日本收拾那些日本人,李誌陽還在美國處理那邊的事務,所以隻能由張亮作為代表。
至於卓環來,其原本是國民政府駐北婆羅洲山打根領事館的領事。
如今則是升任婆羅洲總領事館總領事。
至於為什麼是總領事館,而不是大使館,是因為婆羅洲自治政府其實還未正式宣布獨立,也沒得到其他國家承認。
自然婆羅洲和國民政府無法直接建立外交關係。
但不管後來婆羅洲怎麼變化,把總領事館放在古晉倒是沒多大問題,反正領事館跟大使館有不小的區彆。
而這群來自新加坡和馬來亞的華人代表則是以那位陳會長的女婿李光謙,還有陳陸使等人,基本都是馬來亞和新加坡華人翹楚。
“李委員、陳會長,這位是我們自治政府臨時執政兼南華聯合會副會長張執政。
旁邊這位是國民政府駐婆羅洲總領事館的卓總領事。”
“執政和卓總領事,這位是新加坡委員會的李光謙委員,也是哈陳會長的女婿。旁邊這位是南益公司總經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的陳陸使會長。”
“見過張執政、卓總領事。”
“李委員、陳會長,歡迎你們的到來。”
一場簡單的歡迎儀式後,眾人便準備乘車前往接待地點。
隻是沿途卻看到不少軍隊和火炮。
沒錯,就是火炮。
有高射炮,也有大口徑榴彈炮。
高射炮基本都是從美國那裡購買的日式高射炮。